面對這一波投資市場的狂亂風暴,不少投資人的心情也跟著股價指數上上下下,在必須與風險共舞的未來,如何重新建構一個即使風暴再度來襲也可安穩入睡的資產配置?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從賺錢變賠錢,你叫我怎麼睡得著?」「才剛把投資部位全數出清,股市就連續大漲,想到這裡,我就心有不甘,還是氣得睡不著覺!」一位理專啼笑皆非,敘述他最近接到的客戶抱怨,「滿手股票的、滿手現金的,兩種投資人都一樣,隨著股市暴漲暴跌,每天心浮氣躁,睡不著!」
多元配置 降低波動風險
的確,市場波動劇烈,暴漲暴跌成為常態,投資太積極或太保守,各自有不同的心理壓力。這位理專說,他正在思考如何建構一個「狀況外」的投資組合,「讓投資人可以『狀況外』,日常生活的情緒不受市場波動影響;也讓投資績效可以『狀況外』,波動幅度能夠像是置身於市場風暴之外。」
然而,究竟有沒有一種資產配置模式,是可以遠離暴風圈、無論如何動盪都可以「安心睡覺」的「狀況外組合」呢?
理專正在苦思的「狀況外投資組合」,概念近似於資產管理業者所說的「中立型投資組合」,簡單的說,就是透過不同屬性的資產進行多元配置,讓投資組合的波動能夠免受單一資產短期劇烈震盪影響,降低波動風險。
直覺聯想,如果兩種資產價格的漲跌呈現「負相關」,那麼,透過適當的搭配比率,就能盡量避免短期震盪。不過,從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市場愈來愈有「不分資產類型齊漲齊跌」的狀況,舉例來說,美元與黃金本來是百分之百的「翹翹板走勢」,但近期在避險心態高張之下,兩者同步走強;此外,在主權債務風暴之下,原本應該強弱有別的股市與公司債、新興市場債,最近卻是同步下跌。
「因此,投資人的觀念應調整,先挑選出長期能見度高、具有『慣性成長』特質的資產;接著,再從中找出彼此之間『低度相關』的組合元件。」群益投信投資長葉書弘表示。
先挑慣性成長:新興市場
慣性成長,是指「市場普遍認同這類資產並非風暴核心,並且前景看好」,資產的基本面相對「狀況外」,不會受到風暴重創,即使短期價格難免受到波及,但無礙於長期向上趨勢。在「非屬風暴核心」的各類慣性成長資產中,再尋找短期價格波動低度相關的類型,加以組合,就能進一步的降低短期波動的程度。「即使其中一種資產價格忽然大跌,但另外一邊穩若泰山,「心態上,自然也較能置身風暴之外,至少晚上不會睡不著覺。」葉書弘說。
那麼,具有慣性成長特質的資產是哪些呢?在股票市場方面,葉書弘認為,展望未來五到十年間,新興市場的成長格局仍是市場普遍共識。
「現在,我們正介於新舊消費世界的交接處。」他進一步指出,舊的歐美消費世界處於停滯,政策刺激的效用也將遞減,但另一端的新興市場正冒出頭,特別是亞洲區域的人口結構龐大,其內需市場將可承接過去歐美的消費力,自發性的恢復經濟發展動力。「只是,市場仍需要時間去相信這個事實。」
摩根富林明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敏智則建議,投資人在挑選區域時,要以國家財政穩健、貨幣相對強勢、經濟成長動能佳三大指標來篩選。「未來半年的布局仍要遠離歐洲風暴核心,至於新興市場,則以亞洲區域為首選。」他強調。
再選低度相關:投資等級債
而在債市的布局上,隨著歐美國家不斷爆發的債信問題,打破了大家對公債的 「模範生」印象,對於風險的意識也逐漸提高,在此之下,「投資等級債」反倒成了避險資金的新寵。陳敏智建議,雖然美元公債仍是市場避險的主流之一,但在低利率的背景下,公債的收益偏低;反觀投資等級公司債,在有限的風險下,所獲取的收益較佳。且在歐美重災區之外,亞洲市場所受到的衝擊較小,亞債可視為「狀況外」的配置重點之一。
簡單的說,「新興國家股市」與「投資等級債」,即是現下市場普遍認同的「慣性成長資產」,除此之外,兩種資產的價格波動,的確也具有「低度相關」的特色。據統計,無論是用一年、三年、五年期來觀察,新興股市與投資等級債之價格相關係數都在○‧二以下,也就是說,如果新興股市下跌一成,投資等級債的跌幅往往不到二%。而若把時間拉長至十年甚至二十年,兩者的相關性更低於○‧一。
至於配置比重,兩位經理人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股債比率各半。事實上,若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摩根美國投資等級債券指數」的過去績效,依據「五五配」的比率組合,就能清楚看出其「狀況外」的效果。
MSCI新興市場指數近年來最大漲幅,為○九年三月到今年五月初的漲幅一四八%,今年以來至九月底的跌幅為負二二‧四%;摩根美國投資等級債券指數相同區間的漲幅為三八‧一六%,今年以來則為正報酬五‧七三%。若以股債各半的配置來看,則上漲區間仍有九三‧○八%的正報酬,而在今年以來的下跌過程中,整體投資組合則為負八‧三三%,大幅降低資產組合向下震盪幅度。
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局勢,兩位經理人都提醒,資產配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每半年就要依照自己的投資屬性,對照外在的投資環境,檢視一次配置,或許現階段難有大幅獲利,但至少可在恐慌的氣氛中先求穩定,等待投資市場的春天來臨。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