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期LED股價回檔修正,不過從中國考慮將LED納入「綠色照明工程」,將給予補貼;加上日本為因應可能產生「電荒」的夏天,紛紛採用LED燈泡,LED產業將再度燃起活力。
日本7-ELEVEn公司在五月十四日公布,為因應今年夏天供電不足,先行採取自主節電行動,將耗資一百億日圓,把東京電力公司轄區內的店面照明設施更換為LED(發光二極體)燈,此舉將使第三季用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二五%;日本調查公司GfK Japan公布四月第二周,關東和甲信越等計畫性停電區域的家電賣場內的LED燈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八倍,全國平均銷售量也增加約二.二倍。其中,LED燈占所有銷售燈具的二七.一%,銷售金額則占了六七%,雙雙刷新紀錄。
場景從日本拉到中國。五月中旬,在中國上海舉行的「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論壇」中,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透露,發改委正在編製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十二五規畫」,LED產業將是節能環保產業規畫的重要部分,在此期間,LED產業產值有機會出現「翻兩番」的目標。謝極強調,發改委考慮將LED納入「綠色照明工程」,並在今年內將部分LED產品率先納入,換言之,半導體照明產品有機會享受到財政補貼。
中國補貼 國際大廠紛進駐
早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已透過補貼,加快高效能照明產品推廣使用,從○九年迄今,中國在市場需求以及政府補貼的雙重刺激下,LED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並在揚州、蕪湖等多個內地城市,建立LED產業基地,鼓勵LED上游的晶片廠進駐,並且給予生產設備MOCVD(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系統)每台補貼達八百萬到一千萬元人民幣,占設備價格的四成左右。優惠措施吸引包括三安光電、士蘭微、乾照光電等LED晶片廠,加大生產線投資。而在當地政府補助LED設備,吸引全球大廠紛紛在中國設廠,未來中國在LED產業上的位置,不容忽視。
為了搭上中國政府鼓勵LED產業發展,以及將入圍「綠色照明工程」,業者台面下均積極展開動作。譬如,中國的LED照明大廠陽光照明,在五月七日公告募資九億元人民幣,將用於高LED等節能照明項目時,也揭露了與台灣的晶電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包括達成「戰略採購合作協議」與「知識產權保證協議書」。
根據協議,陽光照明及其指定公司,向晶電或其指定公司採購LED晶片,在同等條件或類似條件下,應以晶電為首要供應商;晶電也承諾優先安排陽光照明的訂單;在香港掛牌的雷士照明日前也與美國LED龍頭大廠科銳(Gre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包括照明應用開發、技術交流合作,以及推動市場發展等三大方向。
從陽光照明或是雷士照明的動作,可以嗅到中國有意加快LED產業建置,且不排除會利用部分補貼的方式進行。在中國預期未來對LED照明需求會大幅度增加下,廠商立即加速對上游晶片的布局與掌握,才能在LED產業鵲起同時,抓緊商機。
儘管近期國內的LED相關公司因為產品價格下滑,股價跟著修正。但不可忽略,價格仍高高在上的LED燈必須走向平民化,需求量才會快速增加。日本的LED燈銷售量上揚,價格下跌功不可沒。
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前,日本松下預估,在節能環保意識提高下,會帶動LED燈的需求,當時就規畫今年LED燈的銷售量將比去年倍增,達九百萬個,如今電力不足幫了大忙,松下今年的銷售量可望提前達陣。
誰握有最上游原料 就是贏家
從日本到中國,這些屬於缺電的國家,為了節省電力,以及即將來臨的「電荒」,開始儲備能量大量採用LED等作為節能的方案。倒是要觀察的,日本的「電荒」還未解決,部分關鍵原料供應存有變數,攸關LED封裝產業與相關公司營運表現。但不可忽視,中國對LED照明祭出補貼措施,對推升LED產業具有臨門一腳的作用。
其實,不少國內LED上游產業已經被中國企業「相中」,如新世紀與中國普天合作,到目前的陽光照明與晶電簽訂供料合作,全部都鎖定在上游的晶粒區塊。換言之,在LED產業領域,誰擁有最上游的料源,誰就是贏家。令人好奇,未來跟中國LED廠擦出火花的,將是哪一家公司?
值得玩味的,五月十六日華興電子公告一則篇幅斗大的聲明啟事,說明和中國普天間的互動方式,是否透露兩家公司未來在業績上有更進一步發展?值得關注。
目前,國內生產上游磊晶和晶粒的公司,除了晶電、新世紀,還有光磊、泰谷、燦圓、鼎元與華上。從今年第一季獲利以及前四月營收表現,可以看出儘管都生產晶粒,卻有很大的差異。在LED晶粒領域,龍頭廠晶電藉由跟多家公司進行策略合作下,成為國內最大的晶粒廠,也擁有價格的喊話權,讓新進者不容易再切進這個市場。至於從藍光起家的新世紀,成功打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後,並與中國普天有策略合作下,成績亮眼,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盈餘(EPS)奪冠,達○.六四元,前四月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三一%。同樣營收出現倍數成長的還有泰谷,可惜第一季獲利出現虧損,加上陷入經營權之爭,短期觀望為宜。
太陽能產業,過去因為歐洲國家補助建置,造就了一波太陽能產業熱潮;這一次,是否會由中國需求帶頭,讓LED產業發光發熱?值得觀察。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