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從六千點漲到一萬點,真實意義是什麼?應該是財富增加六成,而不是一個統計後模糊數字的變化而已。拿到手的現金,是最實在的財富增量!
這個論述有明顯的錯誤,首先,我是活人,大家正在讀的這篇文章並非靈異事件。
第二,我偶爾也會在《今周刊》上發出看空的訊號,只是大格局仍然處於多頭之中,不用太過強調;不是不會看空,是時候未到。
第三,從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之後看多到現在,有錯嗎?
黑傑克不是早早就喊台灣股市要上萬點?台幣兌美元都已經升破三十比一這個價位了,但台股加權指數,卻仍在九千點之下盤旋,又該如何自解?
喔,笨蛋!早就過萬點了!二○○八年世界股市崩盤,從那時到現在,台灣上市公司已經發出超過兩兆元的現金股息,難不成,那筆錢全丟到太平洋裡面去了?
財富從六千點漲到一萬點,真實意義是什麼?應該是財富增加六成,而不是一個統計後模糊數字的變化而已。拿到手的現金,是最實在的財富增量!
許多投資人還不習慣收現金股息,特別是二代健保通過後,針對這收入要額外繳交二%的健保費,讓散戶又多一個反對長抱股票的理由。
有些人會說,除息的時候,股價會自動減掉分配了金額,等於是把自己的錢從左手換右手,中間還要被政府課稅,太划不來了。看好公司的話,不如除息前賣掉,除完後再買回就好。買賣的手續費,加上交易稅,還不到一%,而股息併入綜合所得稅,現在還多健保費,比起來棄息交易比較便宜。
這當然還是錯的。手續費還有交易稅是對整筆交易課徵,所得稅與保費是對股息,兩者差異是十幾倍到二十倍。長線說來,好的公司,都能填回來。
最極端的案例是國泰人壽,當年天價接近兩千元一股,改名叫國泰金控後,最高價才九十二元,似乎終身無翻本機會。可是經過二十幾年配息配股,買再天價的幸運兒也已經有賺了!
用最近的案例,幾個月前,台灣五O除息,除息前一天股價最高是五十七元一角,除息當日股價最低是五十五元一角。這表是運氣很好,賣最高、買最低,似乎賺到價差兩元,但股息是二.二元,把手續費算算,真的划算嗎?
有買回來還算好的,從十月二十五日之後,台灣五O股價就維持在五十六元以上,十二月以後則是五十八元。
以前台灣股市還很年輕的時候,本益比動輒五、六十倍,沒有人拿股息當回事。這在財務分析上,是合理的。
教科書說,本益比高,表是市場認同把錢留在公司裡,能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利益。但是市場成熟了,本益比降低,負責的公司應該把錢還給股東,讓股東自行運用才對。
承認吧,這社會已經沒有兩蔣時代的生猛,就算高成長的公司,本益比也只有十幾倍。在這樣環境中,配息早該是投入資本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挑配息率高的股票,更是萬點之後最簡易可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