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推出超乎市場預期的量化寬鬆政策,讓熱錢瘋狂湧入新興市場股市,各國貨幣升值潮也帶來新投資機會,從台股十一月以來的漲勢結構觀察,可跟隨外資買超腳步,或布局內需相關的營建、資產股。
在十月底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完畢後,台股從十一月開始也進入新的漲勢結構。最明顯的,就是外資開始擴大買超金額,並且以台灣五十成分股為標的,一路掃貨。
在這些大型權值股的推升之下,台股加權指數歷經兩個月的高檔震盪,終於突破今年一月的高點八三九五點;而十一月五日更以跳空上漲的氣勢,最高來到八四五八點,多頭再次取得主導權。
外資在十一月的第一周,就買超將近六百億元,相對於前十個月累計買超金額一四○一億元,「踩油門的速度正在加快」。可以想像,在美國聯準會(Fed)祭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並宣示長時間維持低利率環境後,新一波熱錢將更積極在全球尋找投資標的。
另外,過去在「二次衰退」的陰影下,許多保守型資金停泊在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未來倘若「見風轉舵」,則掀起的資金潮恐怕也很可觀。
跟隨外資大鱷腳步進出
外資之所以布局集中在權值股,自然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外資圈就傳出一個消息,說許多海外熱錢來台,原本要賺的就是新台幣升值財;但在央行總裁彭淮南全力防堵,以及財政部預計買回二六五○億元公債後(十一月四日已先行買回四百億元),唯一的去處就只剩買權值股。如此不必擔心像中小型股有流動性風險,而且又不會被貼上熱錢的標籤,可說是一舉兩得。
外資熱情擁抱台股,但本土法人卻是冷眼旁觀,十一月第一周,自營商只有小買四.五億元,投信則賣超十.八億元。
事實上,不止本土法人意興闌珊,連手握數億,甚至數十億元資金的大戶也退出觀望居多。十一月二日和三日兩天,中小型股紛紛重挫,其中三日當天有超過一百檔股票跌停,就和這些大戶棄守有關,他們的理由是:盤很難做,報酬又打不贏指數,還不如保留現金!
也因此,從目前市場的生態觀察,現階段進場買股要有勝算,就是跟隨著「大鱷」的腳步走,也就是化身為外資的熱錢。從十一月以來的買超個股分析,主要分布在三個族群,分別是面板、筆電和高股息權值股,至於標的則集中在友達、奇美電、廣達、和碩、宏碁、緯創、台積電、台塑、日月光等。
像日月光,過去兩周的報酬率就達一七%;而如果去看台塑的日線圖,彷彿一檔走勢凶悍的中小型股,過去既有的牛皮股形象已被打破;至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已表明明年將配發三元現金股利,換算殖利率也有四.七%,遠高於現在的定存利率,也讓外資趨之若鶩。
換句話說,在熱錢瘋狂的年代,投資人波段進出可秉持「買大不買小」、「買穩不買(投)機」,擇優介入並來回操作。
除了外資動作外,和其相關的另一個投資方向當然就是美元弱勢所引爆的升值潮。
根據Fed宣布的資料,到明年六月底前,將收購六千億美元的公債,且之前第一輪收購公債到期後的二千五百億至三千億美元收益,也將再投入公債市場,兩者相加的收購規模高達八千五百億至九千億美元。這些話背後的一個重點是,「明年中以前,Fed升息機率幾乎等於零,美元空頭排列的態勢短期內也不易翻轉。」
美元弱勢,反映最敏感的就屬商品價格。QE2方案正式推出後,原油期貨價格直奔每桶八十六美元以上,來到六個月來新高;黃金每盎斯漲到一三九四美元(五日收盤),創下收盤後的高點;糖期貨碰觸二十九年的高峰;棉花再度寫下歷史價格,每磅一四○美分關卡輕騎過關;銅價、白銀、鈀金、白金則分別收於二十八個月、三十年、九年、二十七個月的新高。
商品價格高漲,對廠商而言,將墊高生產成本;在目前各國面臨高失業率、不景氣情形下,有可能最後演變成「停滯性通膨」。不過以影響時間估計,這也是半年後才會浮現的問題,現階段不必太早杞人憂天,反而可以關注新台幣升值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翻開月線走勢圖,過去十年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幾乎在三十元至三十五元的大箱形間遊走,最高在○八年三月的二十九.九五元,而十一月五日一度觸及三十.○六五元。未來在熱錢的持續湧入下,假如順利突破○八年高點,新台幣將進入新的格局,並吸引更多熱錢進來。這對內需產業包括營建、資產、觀光,都有正面助益。
電子股等底部築成再進場
營建資產的指標可以觀察國建、台肥,這兩檔技術面仍維持多頭排列,逢拉回可以低接。至於特定買盤認養的大同、三洋電、勤益、皇翔、日勝生、興富發等,則可順勢操作,破五日線暫時出場。
長線則可留意帳上具有龐大土地資產的遠東新、裕隆、中華電、國泰金、新光金、三商銀、合庫等。
指數方面,由於占權重較高的電子股族群持續疲弱,必須等整個底部形態完成後才有機會轉強,因此大盤接下來估計仍以「逐步向上攻堅」方式進行,選股不選市依舊是現階段投資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