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產硬體,有成精密卻結合能源諮詢、財務貸款、設備建置等服務,不僅建立太陽能產業新模式,也讓自己成為興櫃潛力股。
太陽能股,是近期台股飆漲的重點,但在台灣這群以硬體製造為主的太陽能公司中,興櫃卻有一檔神祕的太陽能個股,去年交出每股稅後盈餘十二.三四元的成績,今年上半年的獲利仍有六.二九元。
這家神祕的公司叫作有成精密,位於新竹縣新豐鄉新豐村,在GPS上找不到地標,跨入太陽能才三年,但在德國建立的太陽能品牌已是前三大,年僅三十四歲的董事長陳思銘,拿五十萬元創業,如今家族身價超過十億元。而只花三年就創造上億元身價,就在於陳思銘在營運策略的微差力。
讓有成精密站穩太陽能市場的,是陳思銘布局三年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相較於同業只賣電池和設備,陳思銘則仿效蜂后,在每戶人家搭建每天產蜜的蜂巢,讓主人受惠,自己也得以成長,這是國內太陽能業者從未想過的營運模式。
有成如何獲利?簡單來說,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由於政府獎勵再生能源使用,電力公司有義務以較高的價錢,對區域內所有由再生能源產出的電力進行補貼收購,而有成的營運模式,就是幫這些業主蓋太陽能發電廠,再將電力賣給電力公司。
從家庭發電系統做出口碑
如此營運模式大家都懂,但多數太陽能系統廠找尋的客戶,全是大型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才有資金購買太陽能系統,但有成鎖定的是沒錢買設備卻有心投入太陽能產業的個體戶如農戶等。讓人好奇的是,農戶既然沒錢,有成是如何賣出太陽能設備?
秀出德國弗萊堡的照片,陳思銘指著農舍屋頂的太陽能板說:「這就是一個小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原來,在德國,太陽能發電並不是想像中,需要一座足球場大小的面積才能夠蓋發電系統,每戶人家的屋頂,甚至閒置不用的空地,都能蓋發電系統。
但,這些客戶沒錢蓋太陽能發電系統,甚至根本不知道怎麼借錢,有成的作法是:拿標案替客戶向銀行借錢,每個月收購電價還貸款之後,再直接轉到客戶帳戶(雙方受惠);有成的好處是,沒有資本風險,收款流程還比同業快三個月。
而對農戶等個體戶而言,安裝太陽能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賺錢,以一百坪面積計算,一年可以發電三萬三千度,目前德國每度收購電價○.三三歐分;換言之,扣除銀行貸款,業主可以實拿新台幣二十三萬元。「業主不用出資,提供屋頂空間就能賺錢,家裡好像多了能採蜜的蜂窩,我們就是負責釀的蜜蜂。」陳思銘說。
但這種極度區域化、幾乎跟消費性產品同樣普及的服務,也是最難切入的市場,陳思銘苦笑著形容:「你的客戶可能是農夫,可能是積蓄終身才買房子的老人,這群人甚至只會說口音很重的德語。」
為了打入德國市場,陳思銘在二○○八年成立德國子公司,並且大膽任用德國籍總裁,當時有成只是年營收兩億元的小公司,沒資金接大案,只得從最小的家庭發電系統做起,沒想到,卻創造出「蜜蜂雄兵」模式。陳思銘形容:「我和德國總裁擔任蜂后的工作,負責動腦,採蜜交給工蜂去做。」
陳思銘經營德國市場的祕訣有兩種,一種是提供客戶花蜜(獲利),一種是廣招工蜂(建立當地合作夥伴);不僅替客戶建立發電系統,甚至還代替客戶向銀行借貸。陳思銘表示:「客戶不需要投資,我們從貸款、系統安裝到與電力公司簽約全包辦。」
景氣反轉獲利空間更大
這套商業模式能成功的關鍵來自說服銀行合作,電力公司每個月的收購費用,先進入有成為客戶和銀行建立的「bank account」,銀行從帳戶扣除每個月本利後,客戶才能動用,銀行有電力公司的定期償還擔保,貸款金額也相對寬鬆,陳思銘說:「現在我們幾乎可以談到百分之百的貸款。」
另一個經營訣竅則是廣招工蜂,過去兩年,陳思銘幾乎每個月飛往德國,找當地的安裝公司洽談長期合作,他形容:「這就和安裝瓦斯、水電一樣,你不會去找原廠,一定就近找附近水電行。」
為了找合作夥伴,陳思銘曾在大雪中開十個小時的車,懇請太陽能安裝公司合作。但現在有成在德國已經拉起兩百家安裝公司,這些外圍的工蜂,不需要有成支付人力和辦公室成本,但一有案子就近施工安裝,當客戶系統出問題,也能立刻支援維修。
靠著蜂后經營哲學,有成不生產硬體卻能賺錢,面對太陽能產業的劇烈波動,以及補貼政策影響產業生態這些外在因素,陳思銘卻認為這是機會點:「市場太好,反而讓我們很難與上游議價;景氣反轉,我們的議價空間會更大。」三年在德國的耕耘,讓有成變成真正的通路王,也為台灣太陽能產業開創出另一種商業模式。
有成精密
成立:2003年
董事長:陳思銘
資本額:2.6億元
主要產品:太陽能系統
成績單:連續兩年賺一個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