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今年以來一再看錯台股走勢,其一向引以為傲的跨國研究能力,如今反而受到外界嚴重質疑。就在備受批評之時,眼尖的人或許不難發現,隨著台股主流趨勢逐漸轉變的一場外資人事重新布局,正慢慢浮上台面。
九月起,各大外資券商陸續展開的投資論壇,可說是每年的重頭戲。但在今年,多數外資券商對於下半年景氣看法十分保留。
以在台灣股市外資券商交易量排名第一大的瑞士信貸證券為例,於九月上旬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再次發表看衰台股的言論,預估下半年台股大盤將走跌,指數高點落在七三○○點。瑞銀證券也同樣下修對台股的預期,將指數從七六○○點調降到七二○○點。
消息一出,讓投資人彌漫一片悲觀氣氛,只是想不到,就在外資多數看壞的聲浪之下,台股卻一鼓作氣,以不到兩周時間一舉衝上八千點,甚至一度站上八二○○點,讓各大券商不得不承認自己「這次看走眼」。一位外資券商主管即私下表示,台股此次反彈又快又急,確實是「完全沒料到」。
重心轉移 挖角大戰興起
外資錯估台股走勢,其實也不是頭一遭。由於講究跨國研究與整合能力,外資分析師幾乎早晚都必須和歐美地區的團隊開會聯繫,藉由密集討論做出未來景氣判斷。在美國經濟復甦未明、歐債疑慮未除的情況下,難免會對以出口產業為主的台股,做出「看衰」的定論。
不過,就在外資看錯市場,正備受投資人質疑之時,一場因應台灣主流產業板塊挪移的外資人事布局,也正悄悄地展開。
科技股雖然還是台股成交的重心,但是產業已出現板塊的移動,過去台股的外資明星分析師都是看台積電、聯電,但隨著面板業的崛起,面板產業的分析師已成為最搶手的分析師。
不僅如此,隨著勝華等觸控面板產業的紅火,現在要找的面板產業分析師,最好還要能兼顧LED與太陽能等節能產業,才能極大化資源效益,與過去晶圓分析師風光一時的榮景有著極大差異。
除了面板業外,目前當紅的科技股大概非宏達電與聯發科莫屬,其中又以聯發科最具吸引力,也讓台面上喊得出名字的聯發科分析師身價水漲船高,從最早由美林證券轉戰瑞銀證券的程正樺、日前由瑞士信貸證券跳槽到德意志證券的張幸宜,到最近從巴黎證券被挖去大和證券的陳慧明,都是因對聯發科有深入研究而被挖角。
就連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凱偉,都積極表態拿下聯發科研究權,聯發科這幾年在外資圈的重要性,幾乎已凌駕晶圓代工產業之上,無人能及。
傳產發威 人才調離台灣
隨著ECFA(兩岸經濟協議)發威,中國內需題材開始發酵,以前對傳產毫不關心的外資,現在對優秀中小型傳產股分析師已到「求才若渴」的地步,隨傳產逐漸主導台股走勢,過去不甚關注這塊領域的外資圈,只能瘋狂追加資源。
放眼望去,目前外資圈台面上的中小型股分析師,很多都是苦熬多年才出頭的,例如瑞士信貸證券葉昌明、麥格理資本證券簡秋萍與黃曉齡、花旗環球證券邱義昇、港商德意志證券甘清仁、日商大和證券徐志偉等。
這些好不容易成熟的人才,卻因台灣傳產業的重要性提升,陸續被調離台灣,從最早的美林證券張靖坤一路攀上擔任亞太區中小型股研究團隊主管,到最近高盛證券洪進揚調往北京負責市值更大的金屬能源產業研究,以及德意志證券甘清仁,也要轉調香港帶領團隊。
過去只有科技產業分析師才有機會與能耐坐上亞太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現在機會也慢慢轉向重要性漸增的傳統產業,相對的也讓台灣的外資人才團隊一時出現斷層現象。
今年外資圈人事變化之所以那麼大,「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變動(旗下分析師被挖角就得找人來補)」固然是主因,但對算盤向來打得精的華爾街投資銀行而言,選在景氣不明的時點花大錢對外挖角,已透露些許訊息。一方面是全球景氣已由谷底翻揚,另一方面則是兩岸簽訂ECFA的預期心理,外資必須以「大中華區」為考量點進行資源配置。
隨著兩岸政經情勢、產業及景氣的快速變化,外資圈這幾年來也出現分析師在不同部門與產業之間遊走的有趣現象。
迎接復甦 加劇挖角動作
例如之前一度轉戰私募基金的李宜家,接任美林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才九個月,又跳槽到美商高盛證券銷售團隊任職銷售員;戎宜蘋從瑞銀證券跟隨前老闆、也就是前外資天后蘇艷雪跳到華碩,再從華碩跳回到花旗環球證券,最近才在老朋友王嘉樞力邀下,轉戰野村證券。
此外,蓋欣山也是從花旗環球證券先跳槽到新加坡對沖基金,之後回到元大證券,最近才被前老闆楊應超挖角去巴克萊證券效力。
雖然外資圈人事跳槽不是新聞,只是今年的狀況特別混亂,可說創下紀錄,在人事大風吹過後,希望外資可以專心做功課,好好為客戶出報告,不要再成為台股不穩定的力量!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