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天酷暑肆虐全球,各地氣溫紛紛傳出創紀錄的高溫,使得企業和民間的用電量激增,就連台灣也因為台電錯估經濟成長率,而可能引發缺電危機,因此民營電廠像台汽電,以及輸配電相關行業如華城等,將有機會大賺缺電財。
而今,海嘯已經遠揚,用電量又回復到過往的水準,天氣一熱,用電也再度緊張起來。
過去台電在做長期電力負載預測時,假設民國九十八年到一○二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二.八一%,推估九十八至一○六年間的備載容量率為一五.九%至二八.九%,故繼第四波新設民營電廠流標後,第五波也暫不開放籌設申請,至於台電本身核四的進度,則延後到一百年及一○一年底商轉。
民營電廠提早進入旺季
然而除了景氣回穩、天氣熱民生用電激增的變數外,台電在做預估時,似乎沒想到鮭魚返鄉所帶動的經濟成長,以及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工業用電的成長力道。因此未來這一、兩年,台灣的供電到底符不符合經濟成長過程所需,應該是一個要重新思考的問題,因此不管是短期的供電問題還是長程的電力規畫,這對民營電廠或新能源電力的布局都是商機。
以台汽電來說,台電對其電力的採購合約最少約要維持每日運轉十個小時,當需電量大時,則可要求台汽電提高運轉時數增加採購電量,而價格則以資本費用加計燃料費用計價;換言之,台汽電賺的是固定的發電毛利,產能利用率越高,扣除變動不大的費用後,其整體獲利也就越大。
以過去的淡旺月區分,六到九月的用電高峰,台汽電的售電量大增,因此二、三季的獲利也就特別明顯突出。今年夏天全台的用電量又比往年更大,台汽電二、三季的獲利能否給市場帶來意外之喜,也就更值得期待。
在民營電廠的投資布局上,過去台汽電除了為其他民營電廠提供設計規畫、統包施工、運轉維護等一貫化的服務外,同時也入股了星能、森霸、大園汽電這類年年現金入帳的轉投資,這種養乳牛的策略,使得台汽電在去年少了工程款入帳之後就被凸顯出來。
去年台汽電少了工程款進帳,營收從○八年的五十二億元腰斬到只剩二十億元,但認列轉投資的收入達十億元,則使得獲利卻以近十一億元的佳績創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稅後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七元。而今年旗下各電廠的運轉比預期還要來得好,例如上櫃的大園汽電,六月才剛開始進入旺季,營收已逼近八、九月的高峰值,而星元電力是去年中才商轉的,今年可認列的獲利還可以再增加一倍。
至於海外的布局,與全球最大電能集團APC(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各出資五○%選定菲律賓蘇比克灣設立的電廠,已完成規畫、取得環評與興建執照,同時台汽電在這個投資案中也扮演著顧問的角色,初期會有顧問費的入帳,中長期則因菲律賓的電價遠高於台灣(部分地區甚至是台電的三倍)而獲利可期。
隨著蘇比克灣的案子落實,以及印尼、越南經濟成長對電廠的需求,甚至對岸海西也需要建立區域的供電中心,還有風電、太陽能光電廠併入市電的工程,這些夢想可以做得很大,而台汽電身為民營龍頭,則有實力分一杯羹。
就國內法人的推估,台汽電今年EPS要超越二元不難,除權後約落在二.一元上下,因尚未除權息,目前本益比在九倍以下,但重點是一旦菲律賓的題材發酵,因其技術服務具有對海外輸出的能力,故本益比可望與中鼎相比較,挑戰
輸配電相關題材蓄勢待發
除了既有的民營電廠,風電、太陽能光電,甚至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電廠,也都有可能因供電吃緊而加速或提高政策的補助。但不論是風電、太陽能,未來各類型電廠的建置與併入市電的商機,都會使「輸配電」相關行業受惠,尤其新能源受限於天候發電量不穩定,智慧型電網則是一定要建置的項目。
像華城以生產變壓器、配電盤為主,不管哪種形態的電廠都要用到這些產品,法人的報告推估今年EPS有二元的實力,七月中旬股性明顯轉強,似已為輸配電題材拉開序幕,同樣值得投資人注意。
備載容量率
將台電現行系統總裝置容量,扣除機組歲修、廠內用電、線路損失與夏季最高尖峰用電,剩餘部分就是備載容量,如果發電機組故障或跳脫時,預備電力就可派上用場,不至於馬上停電。備載容量率越低,越有可能發生「限電」情況,民國80年的夏季備載容量率僅5%,缺電問題嚴重,僅78至80年就發生了27次的限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