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城市已經發達起來,隨著鐵、公路的鋪設,未來全中國四萬個城鎮將形成完整的城市網絡,三.五億農民搬進城市,將爆發出新台幣一百兆元的消費力。
城鎮居民大買名車、購屋消費,有一百ㄧ十五個相當於台北市的新消費市場正在形成,這波大浪潮將是台灣賺第二波財富的新機會!
二○一○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行榜」正式出爐,在全球金融海嘯餘波的衝擊下,兩岸三地上市企業○九年經歷激烈動盪的一年。由於全球經濟依然疲弱,出口型企業遭到嚴重衝擊,台灣首富郭台銘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國際營收衰退二十二%,獲利大跌六十八%,即是最戲劇化的案例,怪不得郭台銘急著想要搶攻中國的內需通路市場,五月初將開第一家店。
相對出口企業遇到亂流,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的兩岸三地企業就幸福許多,泡麵大王魏應州的康師傅,去年稅後獲利新台幣一百五十七億元,成長幅度高達四十七%;中國旺旺去年大賺九十八億元,成長十九%,就是最好例子。而中國銀行業在法定存放款利差高達四%下,依然是最賺錢的行業,光是工商銀行一家去年稅後淨利就高達新台幣五千九百億元,遠超過台灣全體銀行業的獲利,實在驚人!
整體而言,今年兩岸三地上市企業總市值較去年成長二十八%,反映各地股市回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三地上市企業總體營收只成長六.七%,相對於○七年的四○%、○八年的二十三%,可說是歷來最低的成長率,可見金融風暴的威力有多強。在兩地進榜企業方面,台灣企業依然繼續減少,今年進榜企業只有一百一十一家,創歷來新低。
台灣企業如要再度成長,中國是不可忽略的市場,不論喜歡與否,中國的消費力正在悄悄影響台灣每一個人,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