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柏南克停止購買資產的言論,「多做少說」是目前中國官方的退場策略。十二月破紀錄地發行新股,連續十周以上透過票據回收資金,都顯示中國官方早已為退場進行準備。在這些動作尚未平息前,A股與創業板不易在年底前回復上升軌道。
二○○九年十二月,中國股市進入新股發行的高峰期,第一周有八檔新股發行,第二周增為九檔,第三周再增為十檔,如此密集的發行速度已經創下歷史紀錄,就算在金融海嘯前都沒有見過。
市場資金分流效應更直接壓抑了股市,自十二月七日波段高點三三三一點下跌以來,上證綜合指數到十八日已經下跌了六.五四%,短短兩周時間,跌幅已經相當驚人。
官方密集擴容壓抑股市
新股密集發行的威力有多大?IPO(首度公開發行)的融資行為在中國稱為「擴容」,擴容代表的意義包含政策動向與資金流向兩大方面,當市場資金被新股吸引,原本股市的成交量就會降低,股市就沒有上漲的動能。
更重要的是,IPO發行速度一向被視為中國官方對市場取向的指標。每當中國官方要扶植大盤時,就會放緩新股發行節奏,甚至暫停新股發行,反之則會密集擴容。因此十二月的密集發行當然會被視為官方有意壓抑股市,對市場信心面而言是相當負面的訊號。
另一方面,過往每逢新股上市,中國人民銀行都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釋放市場流動性,但過去十周,人民銀行卻是不斷透過發行票據來回收市場資金,累計回收金額高達人民幣六九八○億元(以下幣別同),這也讓市場成交量大跌。滬深股市的單日成交金額已經由十一月的高峰四八○○億元迅速下降到二千億元的水平,更凸顯資金退場的迅速。
其實中國官方的密集發行,最主要的目的仍在為市場降溫、避免資產泡沫過早發生。但是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在部分中小型股、創業板,以及新股市場上。截至十一月底,A股市場今年漲幅仍有七五.五%,以漲幅來看,在亞洲國家中並不算特別突出,以基本面來看,A股企業平均兩位數的年化成長,更讓人覺得股價還有更多空間。
不過以本益比來看,目前A股市場本益比已經來到三十三.五倍,略高於歷史平均的二十八.五倍。但重要的是,目前市場中有超過一半的上市公司本益比在五十倍以上,這些公司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因此如果只看整體市場本益比甚至權值股本益比,並不會發現泡沫化的現象有多麼嚴重,甚至會覺得仍在均值以下。
而創業板最為誇張,平均本益比超過一百倍,自十月三十日開板以來,漲幅最少都有五成,超過十檔股票漲幅在一倍以上,如果不盡早壓抑,即將上市的第二波創業板股票,也只會淪為市場炒作的工具。
第三個要壓抑的對象則是新股。由於新股的不敗神話,造就市場資金熱烈簇擁,過去三個月中國新股中籤率不但低到○.五%以下,上市平均本益比更拉高到五十倍以上,無疑又是一大泡沫。
短期市場的「重頭戲」仍落在大型IPO之上,二十一日開始進行申購的中國北車,預計發行不超過三十億新股;而擬發行二十億新股的中國一重上市申請也獲得批准,將在月底上市,預估將凍結資金超過一兆元大關,更說明高速的擴容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年底修正有利來年的上揚
在政策大力壓抑下,甫於十六日上市的今年中國第五大IPO——中國重工,首日只上漲了一二.四七%,是今年中國IPO第二差的紀錄,「紀錄保持人」招商證券上市後不斷下跌,早已跌破發行價,讓IPO的炒作風氣頓時降溫不少。創業板方面,也離高峰位置紛紛下調了一○%以上。
○九年只剩下最後幾個交易日,雖然A股市場遭遇較大的修正,不過年底的修正其實更有利來年的上揚。就資金面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的信貸規模為七.五兆元,雖然少於今年十兆元的規模,但預估今年有約二兆元的信貸資金將於明年回流,因此市場資金面的變化並不大。
再由基本面來看,目前中國經濟持續復甦,第四季GDP更可望上看兩位數成長,二○一○年更可望「衝九」;至於國營企業今年累計淨利上看一.五兆元,且單月已經恢復了兩位數的成長,加上今年基期較低,明年整體盈利成長可望上看二五%,也讓A股明年預估本益比下降到二十三倍的水準,進而為未來十二個月的中國股市帶來二五%至三○%的上升空間。
因此A股目前的修正主要反映官方打壓非理性泡沫,雖然股市有機會下探三千點大關,不過投資人可密切留意權值股投資價值浮現的時刻,特別是明年仍可受惠提振內需政策題材的家電、汽車、地產等類股,若隨著市場修正,來年將提供更為優異的報酬表現。
(作者為寶來香港研發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