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雖然回檔到季線附近,但專家認為先前整理區間將提供指數支撐,使盤勢呈現先蹲後跳局面。明年投資人可以留意電子書等新應用題材股,傳產的金融、中國通路股也可酌量布局。
編按:台股創七八一一點的波段新高後,忽然演出多殺多,後來又隨國際股市的修正回檔至季線,在企業第三季財報表現合乎預期的情況下,獲利不理想的可能性已大為降低,投資人應將選股眼光放在何種標的?《今周刊》邀請日盛投信專戶管理部副總經理張島郎,分析台股後勢與明年看好產業,意見值得參考。口述內容如下:
以道瓊工業指數為首的美股在突破萬點關卡後,忽然出現一波快速修正,急促的跌勢難免引人關注,是否股市的基本面出現變化。事實上,答案正好相反,因為美股企業的第三季財報除了大致合乎預期,也比前一季表現佳。傳出好消息卻無法帶動指數,原因可能是美股目前已經從低點反彈甚多,上檔壓力使得利多不漲,必須用時間換取空間,讓賣壓盡量宣泄。
美中加持
以道瓊工業指數為首的美股在突破萬點關卡後,忽然出現一波快速修正,急促的跌勢難免引人關注,是否股市的基本面出現變化。事實上,答案正好相反,因為美股企業的第三季財報除了大致合乎預期,也比前一季表現佳。傳出好消息卻無法帶動指數,原因可能是美股目前已經從低點反彈甚多,上檔壓力使得利多不漲,必須用時間換取空間,讓賣壓盡量宣泄。
對美股下跌不必太擔憂的另一理由,是今年美股和陸股的上漲格局不同,兩者的修正幅度也無法相提並論。今年八月陸股重挫二○%,原因在於去年十一月指數見底以來,陸股就一路向上反彈,累積的獲利賣壓一次出籠,才讓指數慘跌。
相對地,美股由三月初觸底反彈以來,沿途懷疑聲浪不斷,造成多次幅度約一成的回檔。既然賣壓有獲得消除,美股後勢不妨正面看待。
從九月至今,台股和美股的連動性似乎又高於陸股,只是中、美「雙引擎」的強弱和上半年剛好對調。對照陸股的下挫跌勢,曾使得傳產、金融股利空罩頂,這次美股回測支撐,投資人仍須注意對台股造成何種影響,尤其是電子族群。
因為電子族群仰賴美國大廠客戶,美股下挫牽連電子股的情況相當常見;此外,電子族群出貨高峰多在今年九月、十月,第四季有不少業者出現營收下滑的淡季效應,主流轉弱加上季節性因素,可能使資金決定提前獲利出場。
然而從上次指數跌破季線以來,台股盤整約四個多月,期間從六一○○點附近起漲,經歷八八水災、達賴訪台等諸多重大利空,還無法阻擋反彈力道,甚至在新內閣就任後正式表態攻上新高,因此對指數不宜太悲觀。
題材支撐
電子新應用、中收股可期
估計台股第四季將拉回測底,並在七五○○點上下盤整;若沉寂一段時間的陸股能脫穎而出、接下美股對台股的主導角色,台股可能以先蹲後跳的方式收復失土。而接棒撐住盤面的族群就會是和陸股連動性較高的傳產、金融、中概內需等族群。
今年台股主要靠資金堆砌出反彈行情,明年能否由景氣復甦接手,關係到台股未來發展。以基本面來說,明年國內上市企業獲利,預估有機會較今年成長六成,幅度算是相當不錯。而在資金效應方面,歷來當局為了避免過度收縮銀根,升息速度往往較為緩慢,資金行情也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兩方面配合之下,台股明年可以樂觀看待,但仍須關注升息動作出現的可能時機。
兩岸交流的政治風向,也是明年台股的重要信心指標,觀察台股未來發展,要優先認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談判進度。雖然外界很難評估實際協議內容的得失,對簽訂時間也無把握,但簽訂之後,台股有機會跳脫兩岸的不確定風險,由以往較低的本益比,拉升到和其他亞洲股市同等地位,不再被折價看待。
在選股方面,今年底至明年初期間,對個股表現相當有利。原因是第三季財報公告完畢之後,公司將等到隔年四月底才會公告年報和季報,這段長達半年的空窗期,通常是市場最易聯想未來發展的時刻,在當前回檔較深的個股中,投資人若能找出具有題材、且後續發展得到基本面支撐的個股,有機會在這段期間獲得不錯績效。
以電子股來說,已經許久沒有見到新應用「百花齊放」的情景,今年不僅有電子書、電動車、微型投影機和LED電視等產品同時冒出新芽,重要的是,台灣業者因為投入較早,在這些應用領域都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未來生產成本降低後,這些新產品可以逐漸獲得市場青睞,進而成為廠商的金雞母。
另一方面,傳產類股也有值得追蹤的潛力,例如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的簽署,就將為台灣金融業帶來獨特的入股機會。等到金融交流正式開跑,國內中、小型銀行股因入股門檻較低,可望成為對岸業者插旗的頭號選擇,值得留意。
至於近日股價相當強勢的中國通路股,未來可能是長線的最大贏家。隨著中國內需經濟日益升溫,倚賴出口的經濟模式可能轉為內需推動;屆時,掌握密集據點的企業,將因為這股商機展現真正的業績爆發力,值得投資人逢低建立部位。
張島郎
現職:日盛投信專戶管理部副總經理
學歷:政治大學經濟系
經歷:大眾投信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