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很久的中國創業板,已經確定在十月底正式登場,首批上市的二十八家公司,雖然本益比被市場認定偏高,但由於「比亞迪傳奇」有機會在創業板上演,因此投資人是趨之若鶩,而主板在資金回流下,也將重新啟動牛市行情。
磨劍十年,中國創業板終於在十月底登場,破紀錄的高額定價、二十八家公司同時上市的震撼發行,都讓創業板話題性十足。
這次創業板登場,直接影響的是中國資本市場,間接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加上中國官方全力護航,資金蜂擁進入創業板,雖然短線上壓抑了主板市場的交易量,但長遠看來,因為創業板的推出,中國股市進一步建構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未來主板市場運作也將更為平穩健全。
仔細分析創業板的重要性,絕對不僅僅是單純提供中小企業融資,畢竟目前中國處於工業化起飛到成熟的關鍵期,無論就產業結構的升級、整體經濟的轉型,都需要更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讓資金流向生產效率最高的企業群。
因此,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對於創業板特地提出「順利推出,平穩運行」的期許,從選股、定價、引導資金、宣傳、相關穩定市場措施、選定上市時機,到暫緩主板大型新股的發行,都讓創業板的發行有極強力的支撐,某種程度上可以解讀成創業板獲得中國證監會全力護航,對於A股市場來說,當然將產生巨大影響。
創業板發行本益比飆高
目前創業板最引人爭議之處,在於其高額定價。第一批招股的十家公司平均本益比是五十二倍,第二批則拉高到五十七.一九倍,到了第三批更創下平均五十七.五倍的紀錄,二十八家公司平均發行本益比高達五十六.六倍,相較於中國主板或中小板市場的平均發行本益比,創業板至少高出三○%,其中鼎漢技術、寶德股份的本益比更超過八十倍,而紅日藥業以人民幣六十元(以下幣別同)的天價發行,更創下中國股市歷史上IPO(首度公開發行)最貴的紀錄。
雖然創業板的本益比看來偏高,但計算都是用○八年的淨利潤為基礎,如果以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來看,這些擁有高成長特性的企業,價格又頗為吸引人。事實上,以本益比去衡量高速成長企業可能並不完全合適,更重要的觀察指標應在於企業的獲利成長性。例如比亞迪的本益比就超過了七十倍,但是因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巨大的成長空間,讓比亞迪股價一路走高,也讓王傳福一舉坐上中國首富的寶座。
比亞迪傳奇也有機會在創業板重演,二十八家創業板股票都具備了高速成長的特性,例如創業板第一家通過審批的公司——電力設備商特銳德,去年與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分別成長了二三二%與一五六%;辦公系統整合服務商立思辰過去三年的淨利潤複合成長也高達七一%;而中國最大的農業機具連鎖商吉峰農機,過去三年淨利潤複合成長更高達四三○%,其他明星股如紅日藥業與華誼兄弟,○八年毛利率分別達到七七%與五四%。
有了高度成長作支撐,儘管創業板本益比驚人,但認購資金非常踴躍,二十八家創業板公司原本合計募集七十億元,卻一舉凍結了市場超過一.八七兆元的資金,比起A股今年最大IPO案——中國建築(集資額超過四百億元)招股時創下的一.八兆元認購資金,紀錄還要驚人。
在龐大的認購資金中,最值得觀察的就是法人的布局,法人不能透過網路申購,因此觀察傳統通路的申購紀錄就可略微看出法人動向。在傳統通路申購中,基金公司申購額達到一○八三億元,證券商也高達七四五億元,兩大法人機構占傳統通路申請資金比重已超過五成。由於機構法人大舉認購時往往有三至六個月不等的禁售期,顯示出機構法人仍然看好創業板新股的中長期表現,而非只是短線炒作。
投資人對創業板熱情升溫
如果創業板表現太優異,恐將吸引大批股民轉戰創業板市場,八月至今,創業板的開戶數就由二五○萬戶急增至超過九百萬戶,可見投資人對創業板的熱情升溫非常迅速,加上目前還有一六○家創業板公司等待上市,只要首發成功,未來市場對於創業板新股的追價力道就會更強。
對於A股主板市場而言,原先創業板帶來的資金排擠效應暫時已經消失,短期來看,創業板推出以前官方必定希望A股市場穩定,因此下跌空間有限,且創業板凍結的資金將陸續回流,對於A股市場而言更是解決了困擾多時的融資壓力,市場將重回基本面表現。
事實上,中國公布第三季GDP達八.九%,「保八」已經沒有太大難度,而前三季國營企業累計實現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下跌了一七.六%,但跌幅已經較一至八月收縮了二個百分點。
整個九月,上市公司大股東回購自家公司股份的金額高達五十億元,反映出大股東普遍看好第三季的業績表現,對於企業財報可以更樂觀去看待,待創業板的題材稍微冷卻後,市場注意力將回歸到主板市場的投資價值,讓中國股市重回上升軌道,若以回到三十六倍的歷史平均本益比計算,農曆年前A股有機會再次挑戰三六○○點大關。
(作者為寶來證券香港研發部董事總經理)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