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漲了,房市也起來了,原物料由黃金領軍上漲。面對資金洪流四處流竄,專業投資機構及經濟學家已開始在討論退市機制。
當各國政府為了急救幾乎窒息的金融體系,加上國際級大經濟學家等著吹響唱衰經濟的號角,不斷恐嚇世界經濟將重蹈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蕭條,各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奮力搶救。這一年來,半世紀以來最低的利率水準,加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政府印鈔挹注金融體系,如今全球股市紛紛上演資金行情,就像消防隊員滅火一般,各國都面臨如何找台階下的退場機制。
過去一年來,各國政府為了搶救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空前危機,至少動用了五兆美元巨資,約占全球一整年經濟總產值的五%,在這個龐大的救市措施中,美國祭出了七八七○億美元,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五.五%,來為金融機構紓困。美國的大銀行,從花旗集團、AIG、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到高盛,都接受政府注資。
但是美國政府大力注資,華爾街高層坐領巨額分紅依然故我。最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就出面狠批,他認為目前美國銀行的問題,比一年前雷曼兄弟破產的時候還要糟糕,因為大銀行不但沒有縮小,反而變得更大。
美國在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蕭條中,經歷了股市大崩盤及金融機構倒閉的風潮,痛定思痛,下定決心立法,限制銀行不能同時經營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更強制當時銀行的巨無霸J.P. Morgan必須分拆,把投資銀行業務獨立出去,變成今天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重建投資者的信心。
美國金融體系出現新的壟斷機制
但是金融海嘯帶來的新危機,又讓鐘擺跟著移動,當年的規範一一被打破。例如,美國規定單一銀行存款市占率不得超過一○%,如今在美國銀行併了美林證券,J.P. Morgan併入貝爾斯登及華盛頓互惠銀行後,美國銀行、花旗、J.P. Morgan市占率都超過一成。而且,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分流的規範也被打破,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業務又放在一起。而且新的壟斷機制不斷出現,例如富國銀行在併入Wachovia(美聯銀行)之後,富國銀行在美國新屋貸款市場市占率居然超過五○%。
銀行業不但資產更集中,業務更集中,也意味了銀行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問題更加嚴重,一旦再有銀行出事,拖垮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也就更高了。更有甚者,銀行體系仗著政府「包底」擔保計畫而生存,他們仗恃著政府擔保,以低息大量借錢,並以借出來的錢,在資本市場更加放膽賣力地投機炒作,這等於是大銀行拿著政府發給的免死金牌盡情去投機,勢必為日後大量壞帳留下伏筆,也為下一波的金融崩壞留下種子。
這也是說,美國丟了七八七○億美元進入金融體系的黑洞,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生出更多的問題。歐洲的救市措施也很積極,包括德國的一一七五億美元,英國的四二○億美元,法國的三七二億美元,用藥不如美國那麼猛,但也都占GDP比率超過一%。
中國為了救市,下的藥最猛
亞洲國家的救市措施,以中國用藥最猛。中國的四兆人民幣擴大內需計畫,約五八六○億美元,占○八年整個GDP的六.九%,日本則是祭出一一○○億美元救市,占GDP的二.三%,中國救市力道超過美國,而日本也超過歐洲各國的水準。
中國在海嘯中受到的傷害甚為輕微,但是救市力道卻用得最猛,如今一年後來看,中國經濟復甦力道最強勁,這一年來中國呈現的經濟復甦力道,看起來都領先全球。其一是中國新增放款猛增,○九年上半年新增放款達七.三七兆人民幣,七月新增放款三五五九億人民幣,八月又達四一○○億人民幣,前八個月新增放款高達八.一六兆人民幣。這麼龐大的貨幣供應,已使中國股市從去年起大漲,最大漲幅高達一.五倍,熱錢也炒熱房地產,使北京、上海、深圳房市又回到金融海嘯前的高價。
游資過盛,且幾乎氾濫成災,逼使中國人民銀行必須逐漸收縮銀根,祭出所謂「動態微調」的貨幣政策,中國政府收緊銀根,也造成中國股市在八月出現超過二○%的回檔。
這一年來,全世界都有這樣的情況,在救市措施推波助瀾下,熱錢展現在房地產與股市,全球股市都出現了資金行情,新興市場漲幅尤其勝過歐美。
以金磚四國為例,除了中國深滬A、B股疾馳大漲之外,印度從海嘯後的七六九七點大漲到一六八二○點,漲幅達一一八%;巴西股市從二九四三五點大漲到六一○二七點,漲幅為一○七.三%;俄羅斯股市從四九二.五九點漲到一二六二.○二點,漲幅高達一五六%,比中國深滬A、B股更勁爆。亞洲股市的印尼、南韓、新加坡、台灣、香港股市漲幅也都超過八成,而且,亞洲各國除了日本以外,股市全都站上去年九月雷曼兄弟破產時的位置。
歐美股市雖然還沒有超越雷曼兄弟破產前的防線,但是仍緩步往前行,到九月十九日為止,道瓊寫下九八五四.三八點新高點,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也創了一○七三.八四點的今年新高,那斯達克指數漲到二一四○.六點,都是今年最高點;歐洲股市也都是步步走高格局,德國股市來到五七六○.八三點,法國股市漲到三八五三.九七點,英國股市漲到五一八三.九點,其他歐洲市場也都站在一年來的高點。
股、房市都出現大投機潮
換句話說,對照去年海嘯席捲而來,各國股市狂跌景象,那個時候各國股市紛紛破底,根本不知道底部在何處,很多投資人在海嘯中等待反彈,最後都葬身股海。但是今年情況正好反過來,亞洲股市去年十一月已見底,且展開強力反彈,歐美股市則到今年三月觸底反彈,相對於去年跌深,不知底部在哪裡?今年則是漲勢很久,漲幅很大,且不知道股市會漲到哪裡,這完全是資金行情帶來的大投機浪潮。
除了股市出現大投機潮之外,房地產市況也很驚人。歐美房市仍在調整泡沫,但是亞洲房地產又紛紛出現榮景,最近香港九龍天璽第九十一到九十三層高樓,售價每平方呎達七萬港元,折算成台幣每坪達一○四五萬元,這是驚人天價;上海灘的湯臣集團推出的湯臣一品,也寫下每平米人民幣十萬到十三萬元高價,大約台幣每坪在一五○萬元到一九五萬元之間。這些高價豪宅都改寫了海嘯前新高價。
除了股市、房市頻見資金行情之外,金價最近急遽上揚,到九月中旬已創下每盎斯一○二○.五美元高價,很有機會挑戰海嘯前金價創下的一○三二美元天價,在IMF(國際貨幣基金)計畫拋金的壓力下,金價仍站在一千美元,假如這是一個底部,那麼資金洪流肆虐之下,金價可能會呈現更開闊的新格局。
現在股市漲了,房市也起來了,原物料由黃金領軍上漲,下一個大家共同的憂慮是錢太多,會不會引發通膨的後遺症?面對資金洪流四處流竄的景象,專業投資機構及經濟學家已經開始在討論退市機制。
BIS(國際清算銀行)最近就表示,全球經濟已經回穩,該是全球央行考慮「退市」的時機了,BIS還預測,未來英、美兩國退市的策略將會有所不同,英國央行可能加息也出售債券,而美國聯準會只會升息,不會出售債券,這個退市機制最近頻頻被討論。
其實退市策略(exit strategy)是軍事用語,最早見於越戰末期的美國退出機制討論,到了九○年代美國出兵索馬利亞才廣泛被使用。這回為了金融海嘯的救市行動,恐怕也會如美軍陷入越戰及伊拉克,及蘇聯深陷阿富汗一般,恐怕需要一些折騰,因為太早退市,或太晚退市都有爭議,但何時是最佳時機,大家看法都不相同。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指出,美國經濟看來正重拾成長,顯示經濟已有起色,工作職缺的流失已見底,出口已增強,製造業也緩步復甦。不過他話鋒一轉,又說經濟復甦力道仍脆弱,必須小心處理退市策略,因為太早退市,勢將扼殺景氣復甦的嫩芽,重蹈上一次大蕭條的覆轍,顯示美國救市的大手不會太早鬆手。
而九月才在英國結束的G20財長及央行總裁會議,則在會後達成四項決議,一是不要太早退市,二是嚴格限制分紅,三是要收緊銀行的資本要求,四是要嚴肅面對失業率的問題,而這也是救市措施必須持續下去最堅強的理由。
經濟先進國不敢輕言退市
縱使各國股市紛紛大漲,但是實體經濟復甦的力道仍然微弱,尤其各國失業率仍然節節走高,例如美國已到九.七%、英國達七.八%、法國九.五%、德國八.三%、義大利七.三%、日本五.七%、加拿大八.七%、巴西八%、俄羅斯八.三%,全球股市表現最差的市場,股市已經反彈了五成以上,但是失業率卻仍然持續創新高。
這個情況意味了全世界經濟正呈現經濟學大師克魯曼所說的,高失業率下的景氣復甦。這個復甦當然不扎實,投機大師索羅斯說,這次金融海嘯終結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即使經濟回復正常,未來的常態一定不是過去的常態。債券天王葛洛斯則認為,美國將面臨一個高儲蓄率、較低消費的環境,大量職缺及生產力勢必永遠消失,利率也會因為大量發行國債及美元貶值而持續走低。
未來幾年,美、英、歐盟及日本將代表舊世界,將忙於減債、去槓桿化,加上龐大財政赤字,及人口老化,將持續保持自身難保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先進國絕對不敢輕言退市。而且,各國奮力維持股市榮景,是希望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讓實體經濟的調整有更多緩衝的時間。
未來的退市措施一定從亞洲及拉丁美洲的新市場開始,亞洲經濟將在明年恢復成長,中國已開始考慮調整新的貨幣政策。今年以色列最早升息,下一個升息的國家很可能是澳洲,然後是亞洲各國,升息是退市措施的第一步,先看到升息,才有其他退市配套措施方案。
看來資金行情仍然還很漫長,未來全球股市仍將在資金行情發酵下,走出更大的多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