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市場養不出食品大巨人,但是把康師傅、旺旺、統一中國放到中國奔馳,就有足夠的市場胃納量,創造出食品集團的大巨人。
食品股驚人的表現
更傳奇的是,市值一度達到一九五五億港元的富士康,如今身價只剩下康師傅的一半,兩年前是富士康遙遙領先康師傅,如今是康師傅遠遠拋開富士康。
七月二十七日康師傅股價噴出大漲,寫下十四.二六港元歷史新天價,也把市值撐大到七九六.七億港元,康師傅在去年金融海嘯來襲前夕,股價一度寫下十三.六五港元天價,海嘯後跌到六.六五港元,如今再度創下新天價,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這家九○年代初期就從彰化永靖鄉到中國耕耘的台商油脂廠,在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打拚了將近二十年,果真拚出了好成績。二○○八年康師傅全年營收四十二.七二億美元,比○七年成長三二.九%,稅前盈利四.五二億美元,成長四二.五%,淨利是二.六億美元,成長三三.七%。
今年第一季,康師傅仍然繼續有好的表現,首季營收十一.七五億美元,成長二一.三%,稅前盈利一.六八億美元,淨利是九二七八.五萬美元, 成長四二.五%。
假如按照這個成長軌跡來推估,康師傅○九年營收可能逼近五十億美元,換算成新台幣約在一六五○億元左右,一年稅後淨利可能超過四億美元,也就是台幣一三○億元以上,這樣的營業額與獲利水準,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小市場,是長不出如此食品大巨人的。除了康師傅如此之外,旺旺中國與統一中國也很有實力。
就在康師傅股價驚天大漲的同一天,旺旺中國也寫下四.七港元的上市天價。旺旺在金融海嘯來襲之前,從新加坡轉到香港主板市場上市,旺旺以三港元掛牌,最低跌到二.二港元,如今寫下四.七港元天價,同樣在業績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
旺旺○七年營收十.九四億美元,年成長二八.八%,稅前盈利二.二五六億美元,成長四三.九%,淨利一.七六七億美元,也成長三九.四%。○八年營收進一步拉升到十五.五三億美元,繼續成長四二%,稅前盈利跳升到三.○九億美元,成長三七.三%,而淨利達二.六二六五億美元,成長四八.六%。
旺旺主打的產品是米果,進而介入飲料及休閒產品市場。在一般人心目中,那兩片米果一年可以賺多少?答案是將近台幣九十億元,這是何等驚人的數據,也就是說,不同的市場會長出不同的企業模型。今天旺旺如果只賣給台灣二千三百萬人,一年恐怕要賺二千萬台幣都很困難,如今變成十三億人的市場,旺旺一年可以做到五百億台幣的生意,一年可以賺到將近九十億台幣,這就是大市場的魅力。
最早進入中國,且深入中國各地的統一中國,如今也躋身為台資企業在香港掛牌的第五大市值企業,統一的股價在二十七日也寫下四.七港元新高價(與旺旺相同),市值達一六九.一七億港元,從營收與獲利的角度來看,統一中國略小於康師傅、旺旺,但潛力不可小覷。統一中國○七年營收達人民幣八十六.五八億元,稅前盈利人民幣四.八四億元,淨利人民幣四.二四億元,成長達一.九倍。○八年營收人民幣九十二.四一億元,稅前盈利人民幣四.四二億元,稅後淨利人民幣三.四三億元,成長八.九%。
在台灣上市的食品股,市值逾台幣百億元已經是很大的企業了,除了統一企業市值逾千億元外,台灣很少大市值的食品股,主要是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小市場,養不出超級食品大巨人;但是把康師傅、旺旺、統一中國放到中國十三億人口大市場奔馳,就有足夠的市場胃納量,創造出食品集團的大巨人。正好印證了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說的一句名言︰「任何再小的數字只要乘上十三億就可以變很大;任何再大的數字除以十三億,也會變很小。」
大市場才能養出大魚
即使是大家看不上眼的食品集團,也可以產生很多大企業。知名度最高的,例如去年在深圳股市掛牌的全聚德烤鴨,目前股價人民幣三十.一元,市值已達人民幣四十二.六一億元,一般印象中烤鴨只是路邊小店,或是餐廳裡的一道菜,但全聚德卻可創造逾台幣二百億元的市值。同樣一家在大連養殖海產的獐子島,目前股價人民幣二十四.三三元,市值也超過五十五億人民幣。
而供應冷凍豬肉的中國雨潤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一九三億港元,幾乎是台幣八百億元的水準。而全中國最著名的貴州茅台酒,如今市值達人民幣一三七三.九億元,威力更是驚人,意味了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大市場,可以創造內需大產業。
台資三大食品集團奔馳在中國大市場,已在兩岸形成良性催化作用。一方面是中國大市場養出大魚,讓食品變成大產業。七月中旬,我跟隨台灣的一個文化考察團到西安、延安看古蹟,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漢景帝的皇陵外,看到康師傅搭起的遊客服務區,在他鄉看到熟悉的鄉親品牌,令人真是感動不已,我在西安旅遊,充分見證到三大食品集團深入中國內地的行銷威力。
我在西安,從早到晚都喝康師傅的礦泉水,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看到統一與康師傅方便麵擺滿了貨架;還有統一的茶飲料,旺旺的米果包裝與在台灣沒有兩樣,只是在包裝上打出兩行「俗又有力」的標語:「吃旺旺!你今天會很旺哦!」充滿了活力。過去我們的印象都停留在沿海城市,如今,即使是在延安的黃土高坡上,也可以看到台商三大品牌的產品深入中國內地。
三大食品廠持續追求高成長
像是科技股的中芯,目前股價淨值比只有○.五倍,冠捷科技只有○.八倍,本益比如裕元工業只有十一.三倍,亞泥中國只有十.六倍,在台灣只有電子股享有高本益比,但是在香港掛牌的台資企業卻享有最高本益比。
三是高本益比,高股價淨值比,創造了大市值,也增強了大股東實力。今年以來,台資企業回流蔚為風潮,但是旺旺蔡衍明、康師傅魏家,無疑是全台最受矚目的焦點。從去年以來,旺旺的蔡衍明不斷有大動作,首先是蔡衍明拿下余建新的中時、中視、中天,號稱三中集團,引來有中資介入的爭議,後來蔡衍明又槓上了NCC(國家傳播委員會),還有王又曾出走後,原友聯產險也落到蔡衍明手上,而今年率先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旺旺也搶搭到第一班列車,很多人才赫然發現蔡衍明實力雄厚。
蔡衍明、魏家兄弟財力驚人
過去,台灣的首富是郭台銘,因為他擁有鴻海的持股威力驚人,今年五月間,他因申報轉讓持股一千萬股繳稅,名下持股從八.一三八八億股降為八.○三八八億股,以七月二十七日鴻海收盤價一○九元計,他的身價是八七六億台幣,也差不多等於是蔡衍明個人身價的三分之二。蔡衍明單憑旺旺中國的持股即超越郭台銘,目前他已是首富榜上第二名的地位。
同樣的,康師傅的魏家兄弟在股價大漲後,身價也水漲船高,二○○○年康師傅一度瀕臨經營危機,股價一度掉到○.四港元,後來汽車零組件大廠的吳崇儀,電子大亨葉國一、溫世仁都無法救急。一度康師傅想轉賣統一未果,後來日資三洋食品介入,如今十年光景,康師傅總算是開花結果。
目前魏家以頂新開曼群島的名義控有三六.六%股權,持股總數達二十.四四億股,市值約二九一.四七億港元,日商三洋食品握有三三.二%股權,股數達十六.五四億股,也是大贏家之一。魏家兄弟單單是頂新開曼群島名下的康師傅控股股權即達台幣一千多億元,康師傅獲利爆發,魏家兄弟實力也跟著大躍進。一九九八年魏家兄弟在六十元左右介入味全高價套牢,今年味全已展開絕地大反攻,股價已來到四十五元,不過震撼台灣最大的仍是魏家兄弟大膽吃進一○一股權,先是斥資三十七.七三億元拿下開發工銀一九.五%股權,再拿下中國人壽二.五%股權,已成為一○一大樓單一最大股東,魏家兄弟甚至放話要全吃一○一大樓,爭取經營權。
除了拿下一○一大樓股權外,魏家兄弟今年還參與新光A11的工地標售,以些微之差落敗,不過魏家兄弟仍到處尋訪優質商辦大樓及四處找地,旺旺蔡衍明也在獵地,他們大動作投資台灣,終於令人見識到台商威力。
台灣母公司跟著水漲船高
另外,像台灣的台泥握有台泥國際四四.二四%,嘉泥握有二八.四%,台表科握有峻凌科技七二.八一%,台灣的瀚宇博德握有瀚宇博德七四.○七%,富邦金控握有香港富邦銀行七五%股權,香港的台資企業股價有好表現,台灣的母公司也會跟著水漲船高,這個良性現象會在今年顯現。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