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急漲後,台股本益比升高,但因市場資金仍多,加上投資人對中國要素的想像期待,等回檔又不易,下半年如何布局,本刊特邀請外資與法人代表分析。
不過,由於成交量無法放大,也讓指數上攻出現疑慮;加上中國景氣有過熱跡象,隨時有可能再次宏觀調控,因此短線可能先行盤整,甚至不排除再測試一次季線。
長線來看,台灣和中國的關係進展,仍是市場關心的話題,和外資密切觀察的方向;和中國企業具互補性的行業,及受惠中資來台的資產股等,都將持續吸引買盤的青睞。
後為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董事長林照寰、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對台股的最新觀點。
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董事長林照寰: 等外資回籠 電子金融都有機會
低利工具未流出資金仍多
據了解,去年全球共有一.二兆美元轉入貨幣基金避險,讓基金規模從三兆美元一口氣膨脹到四.二兆美元;雖然現在投資氣氛和緩,不像去年下半年那樣緊張,但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從貨幣基金流出的資金也只有一千五百億美元。
這些流出的資金裡,其中九百億美元往高收益債停泊,而剩下的六百億美元則分別投靠原物料和新興市場,更多的資金則選擇繼續待在貨幣基金觀望。
未來,一旦這些資金按捺不住太低的投報率,就會投入投資市場,帶來新一波的行情。
此外,基本面的逐漸回溫,也給證券市場打入一劑強心針。儘管景氣急凍後,市場預期復甦的心理並不強,但因最壞的系統性風險已經度過,無論是美國、中國或台灣,總體經濟指標都慢慢好轉。
摩根大通內部研究資料顯示,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季增率預期將在第三季翻正,明年全年恢復正成長,這比原本市場預期的速度還快。
而中國則第二季將比第一季成長,全年成長則預估有七.八%,明年為九%。台灣今年GDP預估衰退三.八%後,明年也將出現正成長五%,經濟數據好轉,將給投資人帶來過去一年未曾有過的信心,因此全球景氣出現「U形」復甦的機會很大。
日前摩根大通到歐美地區向客戶推薦台股市場,許多基金經理人由於尚未擺脫金融海嘯的陰霾,因此資金仍放在最有把握的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這種有龐大內需市場的國家。
像印度在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證券指數的權重少於台灣,但外資卻寧願多投資印度,造成台股目前仍低於標準權重二%,鄰近的韓國股市也是一樣。
台股接下來若能持續走強,或者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再有突破性進展,被軋空手的外資極有可能被迫回補,進一步帶動大盤往上攻堅,就像四月中國移動入股遠傳一樣,在極短時間內不計代價吸納市場籌碼。
七月後,外資按慣例「放暑假」,台股成交量相對低迷,但只要外資買盤回籠,不排除會成為台股下階段多頭的主力。
很多人現在對歐美景氣仍然不放心,事實上,從籌資情形來看,市場已經開始恢復正常運作。根據資料顯示,五、六月間不少企業因對銀行借錢困難,在美國市場嘗試發債融通,沒想到都順利成功,連信用較差的企業發行的垃圾級債券,也都被市場接受。
至於通貨膨脹問題,受限銀行現在放款心態仍然保守,使得各國央行釋放出來的貨幣,在乘數效果上大打折扣;加上美國人不再胡亂消費,儲蓄率提高,估計通膨會延到二○一一年才會發生。
中國題材仍強力主宰台股
摩根大通證券現在對台股,較其他外資顯得樂觀。隨著台海兩岸立下新里程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題材刺激指數上漲,其中有三個投資方向值得注意。
首先,獲利和產能利用率在下半年走高的企業,將吸引外資注意,像航空股就是;在兩岸直飛的航班大幅增加下,航空股接下來的業績將水漲船高,這股「從前沒有,今後持續有」的商機,可望把股價帶上另一層次。
第二,則是具高附加價值的電子股,及有兩岸題材的金融股。前者以晶圓代工等半導體產業及面板業為代表,這些行業和對岸具互補性,可能受到中資青睞;至於金融股未來有機會被中國銀行參股,後勢值得期待。
最後,沒有財團金控背景的中小型金融股,最有可能被賣給中資,用高額溢價賣出,受惠的當然是公司的股東。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 下檔有撐 首選面板、資產、中概
台股從六月二日出現七○八四點新高之後,開始修正跌了三周,大約在六一○○點附近止跌,然後指數慢慢墊高到六八○○點。
而在台股回檔期間,國際股市也都陷入修正,但相較起來,台股下檔都有明顯支撐,研判是有心人在逢低承接。
指數可能下探到季線附近
因為台股這次反彈超過三千點,算是相當強力的上漲,一旦開始修正,賣壓不太容易在短期之內宣洩乾淨;從這種發展來看,台股加權指數有可能下探到季線附近。
另一個可能,是台股依照中國股市的發展方向,在整理之後突破七千點。這種情況出現時,首先要注意成交量有沒有增加,如果是價漲量縮的背離情況,就要當心指數形成假穿頭真破底的「M」頭走勢。
例如○七年中,大盤第一次攻到九八○七點,當時爆出三二二○億元大量;但三個月後指數站上九八五九點,成交量只剩下一六○六億元,這意味著資金悄悄退場,缺乏人氣力拱的大盤後來也展開修正,接下來要留意的正是這種情況。
上檔雖有壓力,但對台股不必太過保守,因為台股自今年三月起漲前,先進行四個月的量縮盤整才發動反彈。在蓄積能量的這段期間,短、中期均線呈現糾結,隨後指數一舉突破整理。故不排除台股未來會重演這種局面,在均線糾結後,指數才向上表態。
若看獲利,今年第一季全體上市櫃公司共只賺一一五億元,但市場景氣和營收數字好轉,估計八月將公布的半年報,獲利肯定比第一季好很多。
只是,第一季時新台幣處於貶值,第二季匯率反而小幅升值,部分電子股的毛利受到升值影響,表現可能不如預期,因此資產及中概、內需等傳產族群的實力相對看好。
電子股以面板最具發展性
受到歷來偏好資產股的內資加持,不少沉寂十餘年的資產股近來身價紛紛大漲;因此從土地開發或資產重估題材來看,接下來資產股肯定不會寂寞。
至於開放中資來台之後,最具有想像空間者,應以面板股為首。對中國企業而言,台系面板廠的產能正好可以填補產業鏈空缺,就算資金規模不大,在各個次族群中,面板股受中資插旗的可能性仍被看好,值得投資人多關注。
■林照寰
現職:摩根大通證券 台灣區董事長
學歷:台大EMBA
經歷:怡富證券副總
看好類股:航空、晶圓代工、面板、金融股
■杜金龍
現職:大華投顧董事長
學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
經歷:永信證券自營部經理
看好類股:面板、資產、中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