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會旺季即將接近尾聲,除權息戲碼將於七月正式上演,專家建議投資人,隨著台股指數短線整理,不妨選擇布局兼具高配息以及高扣抵比率的個股,不但可享高股息,又能退稅,是不錯的防禦性選擇。
以目前價位來看,不少個股股價已經偏貴,到底哪些個股適合參與除權息?是投資人必須先研究的功課。
除權息前急拉 先暫時觀望
對此,永豐金證券副總柯孟聰建議,股價對照業績在合理範圍,才有買進價值;若除權息之前股價急拉,建議投資人還是觀望為宜。因為買進成本越高,得到的現金殖利率越低,也就違背了高股息投資的本意。
以今年配發四元現金的神腦為例,因為股息水準創歷年來新高,短短八個交易日內股價飆漲三五%。結果除息當日跳空收在跌停,之後隨著中華電信中止私募消息曝光,股價更一路下挫,幾乎回到起漲點。
ING投信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分析,回顧歷史行情,可發現投資高股息企業的長期獲利表現,較高成長企業更好。因為高成長企業隱含過高的溢價,一般投資人得用更高成本買進,報酬率自然相對偏低。
因此,與其在高點追逐價差,不如從發放高股息、股價波動低的方向選股更有勝算。
然而,現金股息是法定課稅項目之一,因此現金殖利率打敗定存還不夠,要先算出公司的實質扣抵比率,若高於個人所得稅率才有買進價值。柯孟聰就認為,低所得稅率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參加高扣抵比率個股的除權息;原因是股價若順利填息,即使以原價賣出,扣抵比率和所得稅率之間的落差,仍可以為投資人營造套利的退稅機會。
要注意的是,公司所宣告的可扣抵比率並非實際扣抵率,必須經過換算後,才能和所得稅率比較。
由於馬政府已修正稅法,自明年起,個人所得稅率調降為五%、一二%和二○%,適用這些級距的投資人,應該買進實質扣抵比率在二○%以上的個股,才能領股息又賺到退稅。
若以現金殖利率高於五%,且實質扣抵比率高於二○%為篩選條件,可得到大豐電、台灣大、中華電、新保、中保、振發、統一實等十二檔雙高類股,值得投資人追蹤。
十二檔雙高類股值得追蹤
在台北縣板橋及土城地區經營有線電視的大豐電,近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在三、四元間,經營績效穩定。○八年EPS雖僅有三.一元,是近七年來新低,但仍配發三元股息,換算殖利率有六.六%水準。
檢視大豐電年報,可發現去年獲利較為衰退的原因,是認列金融資產跌價損失超過五千三百萬元,並非本業出現衰退;公司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委外代操失利,為防範類似事件發生,公司已將投資部位結清轉入定存,以避免獲利再被侵蝕。
由於大豐電第一季獲利不錯,公司又持續發放高股息,在業外損失的疑慮消除後,股價有機會順利填息;且高達二六.五%的實質扣抵比率,也可算是除息節稅的標的之一。
台灣大和中華電,則是高股息族群的熟面孔。兩者除了現金股息殖利率達八%和六%,前五月稅後EPS累計已達一.九一元和一.八九元,在企業獲利一片衰退聲中,表現頗為搶眼。
由於績效穩健,近期大盤的整理並未對股價造成影響,反而受惠於避險買盤而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大和中華電可扣抵稅額比率都超過三○%,換算實質扣抵比率也有二成水準,比遠傳的可扣抵比率僅二.三六%高出甚多;對有心節稅的投資人而言,台灣大和中華電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即使同屬高殖利率族群,台灣大及中華電仍適合當作優先選擇。
保全業前二大廠商中保、新保,同樣以高殖利率和高扣抵比率入選。由於保全市場切入不易,中保及新保的市占率頗高,其規模經濟讓毛利率維持在五成左右;從本業來看,兩家業者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有限,可見景氣低迷對保全業的實際影響並不大,減少的是轉投資收益。
在去年底的股災裡,中保股價一度跌到三十四元,新保更跌到剩下十一元,但有高配息題材護身,股價又逐漸反彈;尤其是新保持有新光三越百貨股權達三.九一%,未來新光三越若能順利掛牌,長線的投資收益題材將頗為迷人,加上實質扣抵比率達二三%,兩檔保全股值得投資人稍加著墨。
主要生產電腦機殼、數位機上盒(STB)等產品的振發,則是一檔小而美型的雙高概念股,今年的實質扣抵比率達二五%。
振發第一季營收雖較去年同期衰退,但毛利率卻提高了一%;加上認列投資收益,和年初新台幣貶值帶來的匯兌利益,第一季EPS達○.五二元,反而較去年○.二七元成長近一倍。
振發近三年來股利政策多以配息為主,四月底公司宣布配現金一.六五元,因換算當時股息殖利率達一三%,刺激股價連續跳空漲停。目前股價已從高點小幅拉回,未來值得持續注意。
兩岸最大的馬口鐵生產廠統一實,也是高配息股的一員,目前股息殖利率約為五%,實質扣抵比率則有二三%;而且董監持股超過五成,籌碼相對穩定。
近來統一實因為營收尚未回溫,股價在十三元附近量縮整理,以配息水準來說,有機會在除息前脫離盤整,投資人可留意股價的低檔買進。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