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台灣金融股勇敢造中國大夢

台灣金融股勇敢造中國大夢
台資金融機構到中國蹲點多年,就等MOU簽訂鳴槍起跑一刻。

許秀惠

股債前線

攝影/劉咸昌

652期

2009-06-18 15:05

兩岸開放為十年來波瀾不興,只有泛起幾朵小浪花的台灣金融業,帶來了一股暗潮澎湃的騷動。金融股歷經十年醞釀所蓄積的能量,會不會藉著兩岸開放的閘門一開,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還有幾個指標要觀察…。

國泰人壽於一九八九年,股價曾創下一九七五元的天價,這是台灣金融股最燦爛的「鑽石年代」;除了國壽,當時至少還有六檔金融股股價超過一千元,表現傲視其他類股。此後,台灣金融股股價,即江河日下,二十年來再也不曾有任何一檔重返千元榮耀。
 

幾經利空淬鍊築底  兩岸開放 最大夢想啟動


這二十年之間,台灣金融產業歷經浮沉、命運多舛,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重創金融產業的利空事件,不論房地產泡沫、東南亞金融海嘯、雙卡風暴、連動債風暴,乃至於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總是在市場對金融股開始有所期待時,利空就無情地出現,給予金融股一次又一次的重擊。

然而,利空的淬鍊,往往能夠醞釀出最扎實的底部。歷經二十年大底洗禮,金融股在近十年的表現,以股價龍頭國泰金為例,從前身的國壽到轉型金控,這十年股價從未超過兩百元,不到當年的十分之一。

但如今,兩岸開放為這些年來疲軟的台灣金融業,帶來了一股暗潮澎湃的騷動。金融股歷經至少十年以上的醞釀所蓄積的能量,會不會藉著兩岸開放的閘門一開,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氣勢,有幾個指標要觀察……。

首先,隨著門戶大開,大家競相造夢,但有多少業者具備了前進中國市場的實力?誠如兆豐票券董事長曾垂紀說的,中國金融市場仍有許多業務是處女地,現在去,就是想把過去二十年沒有賺到手的錢賺回來。

只是,倘若台灣金融機構先天不良,本身資產、資本適足率根本不足,如此就想到汪洋裡試身手,只怕會力有未逮。

放眼台灣十五家金控中,資本適足率超過一二○%不到一半,超過一三○%僅剩元大金、國票金、富邦金、日盛金、台灣金控五家;而在資本額超過一百億元的銀行中,自有資本超過一○%以上的只有中信銀、兆豐銀、開發銀三家,顯示台灣金融業者的實力「不夠看」。

若再把去中國投資當地銀行的外資條件搬出來對照,台灣金融業者要在中國市場競爭生存,底子明顯不夠厚實。

台灣參股中國市場的實力雖然不足,不過,摩根大通金融分析師許世德直接破題點出,未來金融股最夢幻的題材,其實是「中資來參股」。

 

台灣金控

▲點擊圖片放大

 

中國

▲點擊圖片放大

 

觀察一:搶西進  台資銀行在中國有競爭力?


事實上,對台灣金融業者而言,兩岸簽署MOU(金融監理備忘錄)是遲早的事,業者最在意的還在於:一、兩邊金融機構所能互相參股的比率;二、中國開放台資金融機構西進的業務限制,能放寬到什麼程度。

以保險為例,中國政府限定外來保險公司到該國設點,不但必須符合「五三二」條款,而且持股比率不得超過五○%;而到中國開設銀行更有二○%持股上限、無法從事人民幣業務、銀行卡發行等規定,在在讓業者覺得綁手綁腳。

然而,就算台灣的金融機構想要參股當地公司,除了實力原則外,恐怕最大的失誤,還在於已錯失了最好的時機。「五年前或許還有機會,現在,台灣銀行會的中國都會了,當地的銀行為什麼要讓台灣業者參股呢?」一位中國股份制銀行(編按:中國的銀行被分成五類,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的消金部門主管直率地說。

更何況,中國任何一家國有、股份制銀行的資產都遠大於台灣所有銀行資產加總,去年單是一家中國工商銀行的獲利,就高達新台幣四千五百億元,台灣所有銀行加起來也賺不到這麼多。兩岸金融業實力相差之遠可見一斑。

分別在法律、財務面提供台灣金融業者西進不少建議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普華國際財顧執行董事劉博文不約而同地講到,台灣業者想參股中資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的實力有限,入股的最佳標的還是城市商業銀行;只是,如今想入股這類銀行的成本也不低,「好的買不到,壞的溢價又太高」。

台灣入股對岸銀行的路走得坎坷,市場卻高度期待中資金融機構來參股台灣。對此,黃日燦就抱持樂觀態度,他認為,如果對方有意願,「台灣的業者可以讓股一○到一五%之內」,靠著策略聯盟,可借道策略夥伴的通路達到進軍中國的目的。

畢竟,相對於台灣參股中國「太貴了」,中國看台灣金融股價格卻是「太便宜了」。

 

觀察二:中資入台  沾上關係 股價就能衝衝衝


目前台灣大部分的金融股股價都還在十到十五元附近游走,而且此時投資,正好位於股價低檔與獲利谷底,相對地未來上漲空間就大,只要有中資參股的題材加持,股價要翻上一番「有什麼難的」,一位曾經在香港為中資提供投資建議的台資券商私下這麼表示。

基於「便宜」與兩岸「氣氛」,確實有中資表達對台灣金融業的高度興趣。「不必談入股,從市場上買,賺股票財就好」,有這種想法的中資不少。

以同樣的資本適足率做指標,中國國有、股份制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幾乎都在一○%以上,而浦發、招商、建設、工商更超過或接近二○%,其中有不少早已與台資銀行展開祕密接觸。

而且,不僅只有中資銀行,借道香港以外資戶頭進場台灣金融股、證券,這種具中資成分的「新外資」更多。

這些中資相中的「獵物」幾乎涵蓋了一線、二線金融股,譬如國泰金、富邦金等一線,或是台新金、永豐金、日盛金在內,這類具有中資參股概念的二線公司。

台新去年增資七十億元的計畫,就曾傳出中國的交通銀行與中國銀行有興趣參股。

而當年由台灣的交通銀行與中國商銀合併而成的兆豐金,則因為交銀、中國商銀早年有中資股東,總計具有一成以上持股,未來只要MOU簽署之後,權益限制一解禁,馬上就變身為如假包換的中資參股概念股。

香港東亞銀行顧問陳子政也舉香港永隆銀行被中國招商銀行收購為例,「價錢好得不得了」,成交的股價淨值比遠超過三倍。在香港屬於中小型銀行的永隆被購併都有這種身價,台灣金融股價位「理當不會太低」。

目前,台灣一線金融機構著眼於未來中國市場,雖樂於尋找參股對象,卻不可能讓出經營控制權;但對於在台灣飽受紅海競爭之苦的二線、後段班業者而言,「這可是絕佳的退場機會」。

 

專家說法

▲點擊圖片放大

 

觀察三:賣身概念  二線銀行有短線投資機會


一位近十年都在中國發展的金融主管指出,中資銀行配合中國政府「走出去」的政策,想購併的金融機構不外乎三類:一是具有國際據點;二是有差異性;三是政策目的。

此外,他更進一步點名:「那一家行員帶白手套的銀行,靠著差異性,就讓中國的同業注意到了(編按,指玉山銀行)。」

而由私募基金所入主的大眾銀、安泰銀、萬泰銀等,更因為私募短線操作、終將出場的屬性,被視為最具「賣身概念」的金融股。

因為,對意在取得經營主導權的中資銀行而言,只要這幾家銀行溢價空間合理,出手不是不可能。

大眾銀行最近搭上這個話題的順風車,董事長陳建平就承認,「跟好幾家有接觸」。換句話說,中小型銀行被購併、被投資的價值,將有助提升股價的想像空間。

當年,香港金融股在CEPA(更緊密的經貿安排)之後的短短五年間,大漲兩倍;如今兩岸開放,許多在香港金融股漲勢中嘗到甜頭的投資老手,紛紛看好台灣有機會「拷貝」演出。

一位香港台資證券負責人,直接為中資帶來的金融變化,下了一個這樣的注解:「人民幣透過投資台灣銀行股、證券股,就足以『解放台灣』」。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是六月中國政府第一階段核准四家登台設點的銀行之一。(圖/Top Photo)

 

觀察四:西進太晚  現在要賺別人不賺的辛苦財


然而,股票投資,買的是未來。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是指望中國市場;因此長期而言,仍然要看台灣金融業者的西進發展策略布局。

中信金投資長吳一揆就說,「銀行一定要去經濟會成長的地方發展」,中國市場規模夠大,台灣的金融業者經營的效率、風險管理的經驗,都可以派得上用場,只要中國開放參股、同意設子行,「中信銀不會缺席」。台灣其他金融機構,何嘗不是抱持同樣的想法。

中信銀是最早西進的銀行之一,當年與招商銀行在消費金融事業的合作,從人才培訓到資訊系統的建置,乃至於市場策略,幾乎全由中信銀「整廠輸出」,且因為「無償」替招商銀行打下信用卡市場江山而在中國一炮而紅,被同業笑稱是做「慈善事業」。

如今,招商銀行在中國擁有兩千六百萬張信用卡,與工商銀行的信用卡龍頭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中信銀雖然做了六年白工,卻讓當地同業了解台灣業者在消金市場的能耐,台灣金融業者類似中信在業務與經營上的能力,在中國市場還是頗有發揮餘地。

吳一揆對台資銀行到中國發展顯得頗有信心,他說,除了信用卡市場,只要開放人民幣業務,台資銀行在核心業務——現金管理、貿易管理、應收帳款就有表現空間。

「提供十項業務,只要三項賺錢,就賺回來了。」吳一揆想的,慢慢耕耘,比氣長,是有心深耕中國市場的業者一致心聲。

台資銀行彈性大,外商銀行在業務上「硬又難談」,常常是非大客戶不做;台灣則有豐富的中小企業服務經驗,又能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賺的是辛苦財,卻是其他銀行做不來的」。

前美林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程淑芬就點明,台灣目前金融環境面臨利差小、會計公報等不少近憂遠慮,中國市場「去,就有機會」,因此,只要是「大而美的金控」布局的方向正確,就「值得注意」。

台灣金融業龍頭富邦金、國泰金,在中國「打底建基」的布局,短期內或許不易創造明顯獲利;但著眼長期發展,又「走在正確的趨勢上」,加上經營者穩扎穩打的態度所展現的企圖心,幾乎是所有外資圈一致看好的金融資優生。

除了銀行業,由於未來中國資金可望透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方式,投資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股票、權證等標的;很多業者認為,未來類似中資來台投資的證券業務,以及發行可投資中國金融商品,才是一塊肥肉。

最近,許多券商大動作帶隊到中國各城市進行road show(說明會),就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商機造橋鋪路。

 

MOU

MOU簽訂時間未定,而兩岸金融業者早已透各種研討會,私下積極接觸、交流。(攝影/吳東岳)

 

台灣金融股的大機會  二十年築底將一次爆發?


金融股歷經二十年的底部沉澱,近十年的成交量不斷縮小、屢創新低,一直到今年二月,成交量才有逐步放大跡象。

以金融股龍頭國泰金為例,成交量從一月四十五萬張,二月起快速放大到一一八萬張,三月二六○萬張、四月二四二萬張、五月一五○萬張,帶動股價從三十元以下反彈上漲到五十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國泰金帶大量上漲,意謂著過去五年的籌碼在短短三個月內一舉徹底洗牌換手。類似的情況,在新光金、台新金等線型上也可以看到。

籌碼帶量換手代表有大量新資金看準金融股的前景,並且洗清不具信心的浮額出場,如今籌碼相對安定;這些資金中,又似乎以「外資」的態度最積極。

四月,是今年以來金融股成交量出現最大量的一個月分,外資買超近一千億元;而買超前十大個股,金融股就占了七檔。這些訊息都指向一個方向,市場確有巨資正靜悄悄地默默吸納金融股。

人兩腳、錢四腳,資金的流向會說話;一位股市贏家就說,金融股這十年來,每次行情都是驚鴻一瞥的「狼來了」行情,不斷考驗市場信心,每一次都讓市場失望,壓得夠久夠低,彈升的力道也就益發強大。

這一次,台灣金融業能不能靠兩岸開放搏一次翻身的機會,資本市場終究會給出明確的答案。

 

中國銀行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1985年大空難造成日本社會空前創傷!2010年陷入破產,靠「經營之聖」才妙手回春 日本航空要如何走出這次危機?
1985年大空難造成日本社會空前創傷!2010年陷入破產,靠「經營之聖」才妙手回春 日本航空要如何走出這次危機?

2024-01-03

驚!濟州航空客機疑「起飛時噴出火花」,空中打轉數圈緊急折返,迫降北海道機場
驚!濟州航空客機疑「起飛時噴出火花」,空中打轉數圈緊急折返,迫降北海道機場

2023-01-26

濟州航空18年最慘空難…右引擎爆火光「二次降落失敗」剩機尾,機齡15年波音737-800昨才執飛桃機
濟州航空18年最慘空難…右引擎爆火光「二次降落失敗」剩機尾,機齡15年波音737-800昨才執飛桃機

2024-12-29

南韓濟州航空降落撞毀,181人目前僅2生還…搜救人員:其餘乘客恐難倖存,黑煙爆炸撞擊畫面曝光
南韓濟州航空降落撞毀,181人目前僅2生還…搜救人員:其餘乘客恐難倖存,黑煙爆炸撞擊畫面曝光

2024-12-29

濟州航空乘客全彈出去、機體燒光身份難認...唯一倖存空服員:我為何來這?家屬曝最後短訊:他問該立遺囑嗎
濟州航空乘客全彈出去、機體燒光身份難認...唯一倖存空服員:我為何來這?家屬曝最後短訊:他問該立遺囑嗎

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