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兩岸和解利多刺激,台股看回不回衝破十年線,近期表現為全球股市最佳。但在一路反彈超過五成之後,指數已有過熱跡象,專家建議投資人可趁回檔布局有大批不動產的金融、資產股,為抗通膨預做準備。
眾所矚目的美國金融業「壓力測試」結果,在五月初公布,雖然一如美國政府先前的說法,認為銀行須增資的金額不大,但美國經濟仍處在加護病房,勢必需要一段時間檢驗政策效果,才能恢復成長。美股也才有可能脫離盤整,出現轉機。
至於台灣方面,景氣復甦腳步也同樣緩慢;分析各方面的統計數據,台灣的經濟局勢都還稱不上復甦。例如,失業率已達到創新高的五.八一%。而在最新公布的貿易進出口數據中,四月出口年增率的衰退幅度雖較三月縮小,但其絕對金額反而較三月減少了七億美元。其中除了對中國出口維持成長,對歐美、日本市場的出口都是衰退,可見產業基本面還沒完全好轉。
台股漲勢超乎想像
在景氣還沒全面回溫前,政府已將政策轉為寬鬆流通資金,以降息後釋出的大量貨幣,帶動資本市場出現資金行情。像國內狹義貨幣供給(M1b)三月年增率就達五.四四%,是一年多來的新高。在低利率環境下,資金為了尋找較高報酬,勢必要投入股市尋求機會;因此,台股這波熊市反彈的力道,就遠比想像中強勁。
從技術分析來看,弱勢反彈幅度約為跌幅的三八.二%,換算台股,這波反彈的滿足點約在六二一○點。然而指數卻一路衝破六六○○點,從最低點起算大漲超過五成,幾乎是全球最強的表現。但大盤歷經六個月先緩後急的反彈,已來到高點,例如周線連三紅、周KD值來到偏高的九十三.一一點,而月KD值也走升到區隔多空的分界五十點。投資人切記不能被大漲沖昏頭,務必要有戒慎的心理準備。
指數短期過熱的跡象,可以從當日沖銷的數量看出來。例如五月七日,當日沖銷數量就有一三一萬張,達到近期新高。若以台股平均股價約二十六元計算,光是當沖部分就占三百多億元的成交量能。從中也可看出投資人經過去年大跌行情的震撼後,態度變得相當小心、在高點改以「打帶跑」方式操作。
另一個觀察重點,是投資人較陌生的指數點成交值(TAPI)。這是以當日成交量除以加權指數,用來判斷盤勢的指標,一般而言,得出數據常落在十五至二十五之間,指數偏高則代表成交量異常變化。
隨著近來大盤屢次出現二千億元巨量,TAPI也節節攀升。例如四月十七日台股爆量大跌二四一點,當天TAPI值達三十八.九九,代表每一點加權指數後的成交量就有三八九九萬元;五月七日指數創六六二八點新高,TAPI值也達三十七。指標接連出現過熱訊號,可見這波反彈的高點已經不遠。
大盤將呈現高檔震盪格局
由於台股漲勢逐漸疲乏,加上政治面的不確定性存在,因此指數在五二○前後變盤修正的機會不小。大盤拉回結束初升段後,將呈現高檔震盪格局,但因為外資不斷匯入,修正幅度應該有限。若下半年景氣進一步獲得確認,行情可能再起,為接下來的主升段預先熱身。
先前恐慌性重挫時,台股不少個股跌到比淨值還低;經過強力反彈,這些個股多半都回到合理價位,賺取超額利潤的機會消失。但在年報、季報陸續出爐後,中概、電子股中業績實際成長的大型股,股價有機會在盤整中脫穎而出,還是賺取獲利的好機會;至於部分空有題材,獲利成果還不見蹤影者,股價有漲過頭疑慮,最好敬而遠之。
而以產業區分,建議可優先注意這波反彈中最為驚人的金融股。金融股的首要利多,當然是兩岸即將簽訂的MOU(金融監理備忘錄),對日後開放中國市場帶來的正面效益。
過去港股隨著簽訂MOU先上漲三成,經過一段拉回隨即衝上三萬點新高。反觀台灣金融股,卻是受到外資調降持股影響,到了三月初才止跌回穩,成為這波反彈最晚表態的族群。
股價一直沒重回當年榮景的金融股,在這波落後補漲後,可能走出史上第二次大行情。因股市反彈、且景氣逐步回穩,市場利率可能不再被壓低,國內壽險業所提列的利差損就有機會回沖,賣壓將因此減輕不少。
此外,政府用降息政策對付經濟衰退,但在經濟重新恢復成長後,卻很可能帶來高度通貨膨脹的後果。除了壽險股握有大批商用不動產,足以對抗通膨外,老牌資產股的價值,也將因土地被重新檢視,股價水漲船高,值得在股價低檔時布局,大波段行情的利潤將可期。
杜金龍
現職:大華投顧董事長
學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
經歷:永信證券自營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