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投信基金經理人劉苓媺一直都是市場上的神祕人物。作風低調,從不接受媒體採訪;對於投資決策,幾乎不詢問他人意見。如此特立獨行的基金經理人,靠著自己埋頭研究,從入行以來近十年,創造出超越三○○%的累積報酬率!她過去的經歷與教訓,絕對值得探索。
自一九九八年入行以來,劉苓媺延續了近十年的習慣從未改變,無論再忙都要在台股開盤前蒐集好最新資訊才上陣。
談起劉苓媺這號人物,除了知道她作風極為低調,鮮少公開露面以外,還有近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操盤表現,最為人津津樂道。二○○七年中,美國次貸風暴爆發後,她於十月分大盤飆上九千八百點時,率先減碼持股至最低限度,因而在國內基金跌成一片鼻青臉腫時,成功將損失降至最低。其後又在股市跌到八千五百點時,及時進場陸續加碼。
跟同業腳步卻慘賠收場
不過,她能夠如此勇敢地獨排眾議,執行自己的投資決策有其原因。初入行時,劉苓媺任職於金鼎投信,當時她也曾試著和同業打成一片,非得要尋求他人共識才敢下手買賣,彼此像是同甘苦共患難的戰友一般,一起承受市場的漲跌起伏。後來她漸漸發現,盲目跟進、相互取暖並沒有用,對於未來的方向只會更加摸不著頭緒。
最失敗的一次戰役,得要回顧她在金鼎投信的第三年,擔任政府基金的操盤手。當時遇上網路泡沫,市場正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但劉苓媺仍和多數基金經理人一樣,每天僅看看報紙、聽聽上市公司的動向,不管市場多空的訊息眾說紛紜,也跟著同業一古腦地買進股票,結果,當然是以慘賠收場。
這次的挫折帶給她很大啟示:「身為基金經理人,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於是,她下定決心改變,不再輕信他人意見,開始自己埋頭做研究。最後決定依照價值選股的原則,跌幅約三成即買進,漲幅約三成就賣出,這樣的策略她已堅守多年,度過了市場的波動與震盪。
對於工作的拚勁,從她求學期間的態度即可得知。就讀政大財稅系的劉苓媺,大四時就展現對市場的興趣,跑去旁聽經濟系的產業經濟分析課。當時授課的老師王國樑,對她印象深刻,「每每遇到有問題不懂時,她就一直發問,比原班同學還要認真。」大學畢業後,考上政大經濟研究所,她也維持一貫專注的態度,後來決定走入金融界,還是王國樑為她牽的線。
持之以恆換來亮眼成績
離開金鼎投信,進入元大投信第一年,劉苓媺即思考清楚,未來整個大環境將會因中國興起而有大幅成長,決定長期投資原物料與中國概念股。但當時市場上電子股正火熱,完全沒人看好、支持她所選擇的類股,甚至有人認為她判斷有誤,等著看她大跌一跤。
劉苓媺有如被市場孤立般,做出的決策非但沒有獲得同業認同,還常常引起很大爭論。據她形容當時的情況:就像獨自一人走在漆黑的山洞裡。雖然不受肯定、備受爭議,也沒有任何人願意與她共進退,但她相信,只要山洞裡走個幾回,總還是會遇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年進入大華投信時,更是她操作績效滑落谷底的一年。她接管了大華大華基金後,大幅砍掉電子類股、重壓原物料相關的傳產族群,由於原物料價格自○二年起大幅漲升,包括鋼鐵、塑膠或航運等都在○五年開出新產能。當時劉苓媺心想,只要等待一、兩年後新的需求出現,將開出的產能遞補掉,股價一定會回升。
而幸好,還有當時的總經理陳美靜對她的堅持十分賞識,即使落入績效最後一名,仍然給她最大支持,從未強迫她更換持股,轉進當時正夯的電子類股。管理部副總經理楊士誼表示,劉苓媺一向只注重長期績效,「而且只要認為對的事,就會清楚表達意見不動搖。」就連現在,她也這樣要求自己的部屬,必須擁有耐心、持之以恆。
終於,忍受了一年左右的吊車尾,一路孤單走來的劉苓媺,在這兩年探出頭來,證明她的布局確實沒錯。過去的操盤績效不僅遠勝於同期大盤指數,累積所有的基金報酬更超越三○○%以上。憑著一直以來的堅持與毅力,劉苓媺最後終究跌破所有人眼鏡,打敗大盤與其他基金經理人,成了真正的贏家!
/小檔案/
劉苓媺
現職:大華投信基金管理部
副總經理
學歷: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
經歷:元大投信投資研究部主管 金鼎投信研究部主管 金鼎投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