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到十年的加百裕,在沒有富爸爸的支持下,成為國內第三大電池模組廠商,同時還是華碩、HP等國際大廠的供應鏈夥伴,並誓言未來要往燃料電池前進,究竟加百裕是什麼樣的公司?它,憑什麼擠進未上市一百強?
「我們不是單純的筆記型電腦(NB)零組件廠商,而是定位在能源產業。」加百裕董事長黃世明以公司英文名字「Celxpert Energy Corp.」表示,一九九七年公司剛創立時,當時的經營團隊就立志成為台灣能源產業的伏兵,可攜式產品的鋰電池,只是第一步。儘管超過七成營收來自於NB和手機用電池模組,但黃世明希望外界用較高的角度來看待加百裕。
在未上市一百強中,加百裕排名第五十八名,比去年成長二十四名;預計六月掛牌上櫃,成為繼新普、順達之後,第三家上市櫃的鋰電池專業廠商。
目前加百裕股本僅有五.二七億元,去年每股稅後純益四.五七元,客戶中不乏華碩、HP、宏達電等一流企業,使得今年三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經營成效頗著,在加百裕的前十大股東中,創投就占了一半。
發展電池模組 獲得NEC大力襄助
對黃世明來說,加百裕今日的成就,是為了實現十年前自行創業的夢想。
曾經在仁寶當過業務、採購,其後又出任敦吉科技總經理,黃世明認為,擔任專業經理人領固定薪水,並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想要的是擁有一番事業,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一九九六年,黃世明離開敦吉,準備進軍科技領域,當時他評估最有發展性的產業,就是TFT-LCD和電池模組。但前者最關鍵的技術是材料,如光學膜或偏光板;由於本身並不精通材料,加上TFT投入的資金龐大,不是個人財力所能負擔,於是電池模組這塊不起眼的電子零組件,就成為黃世明大展身手的試金石。
當時全球的電池模組產業變化,確實提供加百裕茁壯的契機。早期電池模組的技術和市場,都掌握在日商手中。而這樣壟斷的局面,在九七年被韓國打破,三星和LG為了搶食大餅,以低價橫掃市場;為了抵禦韓商的入侵,三洋、NEC、松下等日商紛紛來台尋求合作夥伴,準備聯台制韓,鞏固既有市場。
看到這樣的趨勢,黃世明自然不會錯過。由於在仁寶和敦吉科技服務期間,黃就和日商幾家電子大廠關係不錯,於是一一登門拜訪,尋求技術轉移;但多數日商不是要加百裕純代工(OEM) ,就是只能獨家供應。在來回折衝下,NEC願意提供較多的資源,也因此,NEC成為加百裕站穩腳跟的關鍵夥伴。
有了日商在背後支持,黃世明本以為從此平步青雲,業務也將蒸蒸日上,然而天不從人願,不久NEC退出電池模組市場,並賣掉台灣工廠和辦事處,讓加百裕頓失依靠。
所幸NEC過去曾承諾客戶兩年售後服務,為了節省維護成本,NEC將技術免費全部移轉,也間接讓加百裕接收NEC所有在台的客戶群,「以現在眼光來看,面子、裡子都賺到了。」
不過愉悅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沒有國際大廠的支持,加百裕面臨營收停滯的命運,也讓黃世明焦急不堪。就在苦思對策之際,三星正好來台尋找合作廠商,加百裕和新普同時雀屏中選;此外,三星還將訂單一分為二,由兩家公司分別供應,讓彼此之間業務不衝突,加百裕也順勢搶得再成長的機會。
事實上,加百裕營運真正「暴衝」,還是中國昆山廠在○五年下半年正式量產後才開始。當年,加百裕合併營收不過三十億元,但○六年就一舉跳升到五十八億元,幾乎成長一倍;箇中關鍵,則是加百裕以自身實力讓昆山廠成功打入華碩、HP等NB大廠供應鏈。
不做太陽能 聚焦燃料電池
熟悉NB採購流程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中國生產的廠房仍要重新獲得下游組裝廠商和品牌客戶的認證。雖然昆山廠早在○四年就蓋好,但遲至一年後,加百裕才完全得到客戶信任。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擠入供應體系,營收自然就能跟隨大客戶一同成長。再者,今年第一季,鴻海以私募方式入主新普,讓新普取得華碩和HP的訂單機率變小,對加百裕具加分效果。
至於下一個成長動力,黃世明表示,曾經考慮和同業新普一樣,揮軍近來頗為熱門的太陽能電池模組,但反覆思考之後,深覺如果沒有掌握材料來源,大膽冒進難保不會成為炮灰。
況且,許多企業為吸引投資人青睞,前仆後繼加入這塊領域,未來勢必面臨激烈競爭;因此,具環保概念的燃料電池,就成為加百裕寄望所在。對黃世明而言,次一個世代的能源載具競爭,將是加百裕產業位置重新洗牌的關鍵時機。
■加百裕近3年業績一覽表
年度200420052006
營收(億元)21.5329.8758.06
稅前盈利(億元)1.401.733.01
稅後純益(億元)1.151.322.39
EPS(稅後,元)4.213.474.57
■加百裕
成立時間:1997年 董事長:黃世明
總經理:卓聖桓 資本額:5.27億元
主要客戶:華碩、HP、宏達電、三星
■成功的3個關鍵
1. 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
2. 生產設計能力自主
3. 中國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