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股市出奇冷淡,外資更是輪流休假去,就在台股成交值降到冰點之際,八月以來外資買進台股達五二三億元,外資匯集成的資金動能,不只終結了兩個月來的低迷行情,後續引發的軋空效應,更可能形成另一波外資加碼熱潮。
不過,對於出研究報告的外資券商研究員,倒是有個很忙碌的八月,一位龍頭級的外資券商研究員觀察到,「以前外資基金經理人很少在八月來台灣,今年卻很反常,下旬有滿多避險基金經理人來看公司,其中不乏重量級基金。」
在今年初熱炒亞股、看好以人民幣為首的亞洲貨幣將升值,一古腦衝進台股的避險基金,在三月底撤出亞洲後,不少錢轉向石油市場,將油價從每桶四十美元,硬是拉到接近五十美元,現在面對油價作頭,這些不安分的避險資金忙著找出路,這段時間跌深的亞股因而重獲青睞。
吸金效應
長線大單吸引避險基金進場
有趣的是,避險基金經理人在台灣絡繹不絕地穿梭,手腳快的人在八月底開始買股票時,真正放長線釣大魚的長線資金早在八月初進場。從七月底以來,台幣匯率在三十四.二元兌一美元附近的價位陸續有大單換進,八月十六日台股出現二七三億元的窒息量後,台幣匯率更是朝三十四元挺進,顯然外資不止要賺股價,匯差也不放過。
八月以來,外資買進台股五二三億元,為過去十年單月第二大買超量,據了解,有不少量是集中少數大型、長線的外資,目前是股、匯兩頭賺,還沒有出場的打算,在大單進場後,又吸引短線的避險基金進場。因此,八月的外資買超很特別,除了量大以外,其中不少是集中在少數的長線外資,後續又跟了為數不少、但金額不太大的避險基金。
由於知道長線外資進場的人不多,多數法人只看到穿梭其中的避險基金,容易誤判目前籌碼不穩,反彈行情只是曇花一現。而長線外資代表籌碼穩定,家數多的避險基金代表交易活絡,因此,實際的行情可能比想像中來得長久。
一位緊盯外資操作的金主就認為:目前大家看五千八百點到六千點有壓力,但從外資買盤分析,反彈行情會一路急攻到底,指數上看六一五○點,當攻過六千點一片看好時,外資的
「羊群效應」會戛然而止。
因為原本壓低持股比重的外資,在長線外資和對沖基金合力進場下,「軋空手」的效應已催逼著台股持股比重不足的外資必須趕緊加碼,這是因為MSCI(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公司)將於十一月第一階段調高台股權重,明年五月再一次調足。對於跟隨MSCI的基金,目前大多數是underweight(持股比重不足),一旦台股上漲,時序上又接近十一月時,這些共同基金追價的壓力將加大;反之,如果台股急漲,離十一月還久,基金經理人不願意太早加碼,避險基金將會率先跳出來賣股票,屆時短線反彈行情將會暫告一段落。
軋空效應
持股不足外資面臨加碼壓力
一位外資交易室的主管表示,三月以來撤出台股的外資粗分為兩類,一種是來自歐美的全球型基金,這些保守的錢目前都還留在歐美,不會隨著MSCI起舞,還沒有回流的跡象。至於最近來卡位的避險基金,積極型的是認為半年報過後,不會有新的變數,台股有短線行情;另外就是以操作價差為主的套利基金,例如在期指和權值股、現股和ADR(美國存託憑證)、或是ECB(海外可轉債)的套利操作。
種種跡象顯示,隨著外資買盤升溫,如果美國在總統大選前油價回穩、帶動美股有一波行情,再加上MSCI十一月調高台股效應,將迫使新興市場共同基金有追補效應,一些之前被外資大幅減碼的好公司將是回補對象,包括科技股的台積電、聯電、矽品;傳產的中鋼、陽明,以及台塑四寶等,都將是外資青睞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