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位過慣上班領薪水生活的人,因為投資失敗、三次瀕臨破產邊緣,還負債一千五百萬元,到今天成為投資界的聞人,呂宗耀所做的事就是顛覆過去的自己……
這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在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一刻,請人在瑞典頒獎典禮代他宣讀的文稿中的一段。這句話卻成了前大眾集團投資總監呂宗耀,最絕望時刻的一塊浮木,支撐他繼續走出陰霾、迎向陽光的動力來源。
從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共七年間,身為台灣最大金融機構國泰人壽投資組長的呂宗耀,掌握了一千億元的股票債券部位,卻讓自己破產三次,累積了一千五百萬元的債務。
第一次是在波斯灣戰爭前夕投資景氣循環股,虧了三百萬元;第二次,下的賭注更大,拿著父親的退休金與親友的資金,全部放在十元的低價轉機股上,卻遇上了八十一年股災,賠了八百多萬元;第三次,向父母親友借錢投資自己以為熟悉的金融、營建及資產股,想藉此翻盤,卻還是虧了三百多萬元。
遇困局──投資失利,三次瀕臨破產
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呂宗耀面臨了人生最低潮的一刻,他從國壽明星戰將的位子,被拋往冷門綜合企畫室,一個邊緣、封閉的部門,此時的他,不僅工作不如意,還負債累累瀕臨破產邊緣,身為上班族的他,除了月薪,就是期待能多領一點年終獎金,但這根本無力還債,也讓他幾乎痛不欲生。
原本喜歡熱鬧的呂宗耀,從五十八人的喧嘩投資組,到只有小貓兩三隻的綜合企畫室內,每天面對的就是自己與辦公桌,焦躁不安的他試圖要從書本裡面找突破,他閱讀大量的書,文學作品、小說、傳記等等,他把一些觸動自己內心的話記在本子上,每天來回思索。
當時,呂宗耀靜下心想想周圍跟他同年齡的操盤手,他們在作什麼?他們大都已經是副總,每天忙著作行政工作,這不是他要的生活,他真正想要作的是專注投資,他在投資上跌倒,也要從投資爬起來,煎熬了一年,他給了自己這樣的未來。
「『人生是一場冒險,所以我設計適合穿去冒險的衣服。(Life is an adventure. So I make clothes to have adventures in.)』龐克衣風潮創造者Vivian Westwood的一段話,告訴我要做一件屬於自己的衣服。 」四十六歲那年,呂宗耀決定離開待了二十一年的國壽,終結上班族生涯,到外面闖蕩。
「你不要開玩笑,只剩下四年就可以退休了,幹嘛現在走!」一九九八年四月,國壽總經理黃調貴這樣跟他說。若做到退休,呂宗耀可以領八百萬元,但離職卻只有退職金三百萬元,但他還是選擇了離職。
斷人脈──顛覆習慣,與經營者親談
「改變習慣,才有看到明天的可能。」一無所有的呂宗耀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他斷絕在國壽培養的證券人脈資源,從海明威身上學到孤獨,將過去聽明牌、炒內線的習慣顛覆,自己一步一腳印地拜訪公司,與經營者親自對談,在他的差異化投資邏輯中,摒棄媒體曝光度高的大企業,鎖定資本額三十億元以下的公司拜訪。
七年下來拜訪過一千三百多位CEO(執行長),現在,他可以自豪地說,對於三十億股本的公司,全市場沒有比呂宗耀團隊更專注、更聚焦了。
度危機──勝出之道,學會與挫折共存
因為專注,讓他安然度過亞洲金融風暴及科技泡沫的危機,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為自己賺得再出發的本錢,但在選股的過程,也曾貪婪,也曾恐懼,更曾犯過錯,「投資即人生,起伏悲喜不定,唯有學會與挫折共存,方能勝出。」呂宗耀說。
跨越貪婪、減輕恐懼,度過沉悶期,是呂宗耀七年來的投資心得。他舉荷蘭鬱金香球莖的例子說,當年一棵最貴名叫奧古斯都的球莖可以養一條船上三百人一年的生活,一夕間卻被棄之如糞土,貪婪與恐懼造成了鬱金香的泡沫,但貪婪與恐懼期間,卻不如沉悶期來得長,學會以等待來度過沉悶期,才能掙脫自己的困境。
看盡大小企業的起落,加上自己的破產經驗,呂宗耀對於負債自有一套看法,他引台北西華飯店董事長劉文治的話說,「向銀行借錢大家都會做,問題是財務擴張必須想到結果與不可測的未來,別人將一元當十元用,我們要十元當五元用,企業或是個人要能夠快活的延續三十或四十年,才叫做真正的生活或企業。」
「打破過去造成失敗的習慣,減少錯誤,而且要徹底貫徹。」嚴以律己的呂宗耀讓自己徹底與負債絕緣,兩年前,他剪掉身上的信用卡,一切的支出全部用現金來付,任何交易以採「現金制」為原則。
同樣選擇孤獨,當海明威無法超越《老人與海》時的自己,最後以舉槍自殺收場,呂宗耀卻用孤獨成功來扭轉自己,「But you know there always be the spring……(然而你知道的,春天終究會來的……)」喜歡將人文與投資結合的呂宗耀引述海明威《流動的饗宴》其中的一句做為他破產經驗的結語。
/小檔案/
呂宗耀小檔案
出生:民國42年
出身:宜蘭蘇澳農家子弟
經歷: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組長
大眾金融集團投資總監
現職:呂宗耀/張獻祥12人股票投資研究團隊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