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景氣真的回升了?這並非單純的問題。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景況當中,各樣的華爾街分析、各種產業指標,甚至是逐漸顯得活躍的股市,其實都不能一語道盡當前景氣回升的情況。但是,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回升跡象薄弱,速度仍然緩慢。
今年三月,我們似乎嗅到股市傳來的「新鮮空氣」,至少數字是上揚的,令人振奮的,但它又說明什麼? 簡單說,我覺得趨動股市的力量是「恐懼(fear-driven )」以及「貪婪( greed-driven )」。從短期著眼,股市表現是投資人的心理因素,而不是反映經濟或產業的狀況,而「事件」能輕易地改變投資人的心理。
舉例來說,美伊戰爭是影響投資人心理的關鍵因素,我們看到戰爭前的股市疲弱不振,也看到美國戰勝後的股市歡騰。但是,從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此次的戰爭和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連其實並不深。
股市只是一個不具效率的「價格機制」,在景氣不好時,「恐懼」使股價低於應有的水準,在景氣好時,「貪婪」又驅使股價過高,反映產業或公司表現的合理股價,就在兩邊極端的中間左右;合理的股價僅在它度過從「恐懼驅動」到「貪婪驅動」的短暫時刻罷了。所以,我喜歡看長期的機會,不去分析投資人的心理所呈現的局面。不過,這樣的原則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幾年前,我離開華爾街,結束半導體專業分析師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我感受到半導體產業永遠在變,也發現「半導體周期習慣」也在變,它刺激我去從事創業投資,除考驗我對於周期變化的掌握與分析,它更需要一種執行能力。
先談談「周期」。 我們看到半導體產業協會( SIA )預測半導體的回升得延遲至二○○六年。事實上,現在來分析半導體產業和從前有很大的不同,單是這項產業已存在很大的區隔性。比方說,通訊晶片受到重創,市場需求頓時下滑,目前尚看不到回升跡象;但相反地,在數位化消費性電子零組件產品中,例如數位相機、DVD 放影機等,在去年中需求都很強勁。在零組件和消費端的市場,已不能用單一整體化的半導體市場來看。今天談「半導體周期如何」,其實意義不大, 現在談的是「專有領域習性( Segment-Specific Behavior )」,像是通訊、個人電腦、消費產器等,必須看在專有領域當中的回升情況。我認為,回升正在發生,但是要看是什麼領域。
我們經歷過最糟的一次低潮期,它促使產業界巨幅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可能持續久遠,有的在產品發展上、有的在市場策略和策略聯盟的方式。同時也看到長久以來,由美國和日本主導產業的地位也正快速地轉變。
單從我個人的例子來看,我發現在昆仲創投的工作,花愈來愈多的時間在台灣看案子、分析市場,原因很簡單,因為愈來愈多的創新和市場的挑戰在新竹科學園區發生,而這種情況只會持續,而中國也將成為新興市場的重要「玩家」。
我們看到美國多家資訊科技( IT )跨國企業第二季的營運狀況並不理想,不如華爾街的預期。如果從這些 IT 公司的表現分析當前的市場和全球科技產業復甦的情況,先要建立一個重要的觀念,從半導體產業的觀點來看,所謂 IT 意思就是 PC,就是用在 PC 以及 PC 週邊產品零組件的銷量,這個量很大, 而且還未必和半導體製造業有絕對的關連性。
而一個存在多年的問題是, PC 的創新形同牛步,相關的硬體設備發展的步伐勝過軟體應用,這也導致 PC 汰換率不高,拉長 PC 的淘汰周期。此外,關鍵零組件產品, 例如微處理器( CPU )和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 )的價格壓力都非常大,也造成難以阻擋的低潮期,而且,我不認為近期會有大變化。
好消息是市場已出現能提升市場成長的新產品, 液晶顯示器( LCD )就是其一,目前市場需求龐大,而且下一波的 IT 支出將會投注在平板顯示器上,不見得是全新的電腦產品。平板顯示器使用一些非常獨特的零組件,這就是刺激市場成長的一個要素。做為創投者,我已經注意這方面的投資機會。同樣地,在許多大企業的財務報告中,我們可看到摩托羅拉聲稱亞洲市場需求趨緩,使得該公司無法達到華爾街預期,還有些公司認為 SARS 影響他們在亞洲市場的表現。
當然, SARS 對第二季的營業表現的確有影響,尤其是一些以亞洲為擴張市場的公司,但我們也可以說 SARS 也成為「代罪羔羊」,事實上他們遭遇更大的難題是在科技市場的難以突破,甚至是管理層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科技景氣復甦緩慢,許多公司卻迫不急待地宣稱寒冬已盡。 然而,寒冬尚未結束,SARS 僅是眾多因素之一。
不可否認,創投業的確還在寒冬中苦撐,幾個主要因素像是創投業因經歷網路時代的損失之後,創投資金都顯得保守;另外,創投在突破性科技產業和殺手型產品的投資上,成功機率似乎很低。事實上,一些一九九九年、二○○○年因網路而過剩的資金,也在尋求可投資的好案子,但是機會也微乎其微。
以昆仲創投的策略來說,會投資在產品有大的市場、能夠成長、成本具競爭力的公司上,這些因素全是致勝的關鍵,而不是專注在殺手型產品。雖全球的 IT 市場都很成熟,但我們必須看到不同領域的 IT 產業,在市場需求以及領導地位上,從美國「移轉」到台灣或中國,觀察未來五年,亞洲在半導體的需求量將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事實上,在利用某些產業從美國移轉到台灣和中國的情況下,當中也有一些熱門的新產品。在這樣移轉的過程中,再加上矽谷處於低潮期,反而鼓勵矽谷的華人,成立或加入所謂跨美國和大中華區的公司( Cross-Border Companies )。這樣的轉變,也是創投業的契機;但是,創投必須有相當的資金和能力來掌握這些跨國性公司的投資機會。所以我認為,創投業看起來似乎是寒冬,但是還是有可能創造出有趣而且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杜為派克( Drew Peck )為昆仲創投合夥人,曾任職 SG Cowen 證券公司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並獲評為全美最佳投資研究分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