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空運輸產業景氣否極泰來,正式跨入多頭年。亞太區域經濟發展高居全球之冠,台灣海運業者獲利更是大躍進,籌資計畫也居各產業之冠,配合三通題材護身,運輸股今年值得多注意。
在海運股部分, 代表國際散裝貨運報價的波羅的海指數( BDI ),則是頻創新高,指數近一千八百點,相較於二○○二年元旦的低點八八二點,漲幅超過一倍。散裝運輸景氣得以快速翻揚,主要是天災人禍使然。近年來戰事頻仍、水旱災頻傳,國際煤鐵礦砂與穀物需求強勁,散裝船運業務自然暢旺,預估熱潮可以維持到二○○四年上半年。
大陸興起 亞洲航線看漲──陽明、長榮與萬海是大贏家
就台灣散裝業者來說,由於台灣天然資源貧瘠,也沒有大宗穀物可以輸出,因此,過去散裝業者大多做的只是單程生意,也就是將建材與食品等原物料運入台灣,然後空船返回。但在台灣內需營造市場快速衰退後,遠森、益航等業者也快速退出市場。不過,由於兩岸政府均加速推動公共工程,海峽兩岸間的散裝貨運景氣快速翻揚,包括陽明、裕民、新興、台航也迅速展開購置新船的行動,搶錢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成為世界製造中心,使得亞洲區域航線成為原本三大黃金航線(遠東至北美的越太平洋航線、歐美大西洋航線、與遠東至歐洲航線)之外的第四大黃金航線,且是二○○二年四大黃金航線中,最先轉虧為盈者,陽明、長榮與萬海更是其中的大贏家。
至於越太平洋航線調幅超過五成,使得運價與業者經營損益兩平點的距離大幅拉大,陽明與長榮的獲利也因此大幅成長。陽明五成營收來自越太平洋航線、三成來自歐洲航線、二成來自亞洲區域航線,長榮的六成營收也與中國大陸航線有關。兩家公司二○○二年獲利分別是十億與二十四億元,二○○三年預估將可大幅成長至三十五億元與六十億元。 陽明二○○三年 EPS 可達一.九五元,長榮則可達二.九八元。目前本益比均不到十倍,算是相當便宜。
由於長榮海運是子公司掛牌,陽明是母公司掛牌。因此儘管長榮海運營收不及陽明,但是獲利卻遠高於陽明。這是因為身為全球第三大航運集團的長榮集團,刻意挹注集團資源到長榮海運身上。這從長榮海運營收大躍進,也可看到端倪。長榮海運更預估二○○三年營收將一路走高,每月均在三十億元以上。
不過,運輸業的景氣翻揚過速,的確也讓很多業者被殺得措手不及。許多業者之前逐步淡出,不是將輪船出售,就是像台航一般,轉做二房東,將輪船以長約包給其他航商,雖然獲利不錯,但是並沒有辦法享受到這波漲價利益的絕大部分。包括裕民、新興、益航等業者,近兩年來營收均低於以往六年的平均,足見已錯失多頭行情。
不過,不論是散裝或是貨櫃,海運景氣復甦的態勢應是相當明確的。正因如此,陽明、新興、台航、裕民、四維、長榮、萬海等業者,也積極購置新船,增加營運利基。海運業者合計超過百億元的募資計畫,成為繼二○○二年面板產業後,二○○三年最為耀眼的搶錢族群。
華航長榮上演龍頭爭霸戰──三通效應題材有夢最美
華航在過去空難頻傳,加上國際航權拓展面臨瓶頸,使得長榮航空在據點與航線急速增加後,營收與獲利與華航相差無幾,成長動能明顯高於華航。二○○三年長榮航在各項業績表現上,將可與華航平起平坐,甚至有超越的機會,有機會挑
戰國內最大航空業者寶座。
只不過,朝鮮、美伊乃至印巴衝突急速升高,對於全球飛航市場將有不利影響。因此相較於海運股,雖然本益比更低,但在美伊戰事告一段落後,才是比較好的介入時點。
儘管三通直航對於航運業者實際幫助並不會太大,充其量只是運費與通關作業成本的降低,擴大承攬業績上的貢獻其實不多。因為業者早已建立一定的貨運轉寄模式,例如以小船將大陸沿岸貨品集中到韓國釜山,再以大船運往全球各地。
三月的立法院會期已經開議,直航問題再度浮上台面,加上修法之後,兩岸重回談判桌,應該還有一年半載可以吵。不管執政黨到底有沒有意願讓三通直航成行,反正有夢最美,只要這個題材在,股價就永遠有題材可以炒。今年的運輸股,不但有強勁基本面,更有無限的題材面可以寄託。逢低進場,列為核心持股,應該是明智的選擇。(本文作者為大華證券研究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