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半年報利空出清、依歷史演變軌跡,大盤應在第四季有一波行情。這是空頭急彈行情預測,亦即跌深後從第四季開始反彈,到隔年的第一季行情即告結束,包括民國八十九年、九十年,甚至今年可能亦是如此,所以不排除九、十月大盤在四二○○到四三○○點附近落底,因為大盤從六四八四高點反轉而下後已重挫兩千點,目前可說是大盤的低檔區,只待落底。
浮額未清不宜急拉──五千點是短期反壓
保守來說,四五○○點的心理關卡具支撐,但前波大盤跌到四四三八點時,有兩個現象值得留意,一是融資餘額追繳不明顯,且跌破心理關卡時未造成恐慌性賣盤即往上彈,但大盤應該有些恐慌性賣壓出籠,才有利洗清浮額並加速趕底,所以我將大盤底部設在比市場認為的四五○○點更低的四二○○點。
落底之後的反彈幅度最好不要太大,從中長線來看,急速反彈會立即遇上五千點大關、甚至五五○○點的頸線大反壓,此區的成交量都在八百億元以上,採「量滾量」的上攻法,行情反而會很快結束,所以盤勢最安全的走法,是在突破五千點之前能打底更久一些,行情才會走得遠、上漲得多。
「大量區絕對是高點,小量區絕對是低點」,可見目前成交量縮得不夠,籌碼洗得不夠,若能在九、十月兩月落底後再繼續打底,才有利於明年初的中長期走勢。至於短彈,目前頂多五百到八百點而已,從四五○○點為中心,往上五○○○到五三○○點即是短期上檔壓力區。
在類股上,電子股的確不值得太期待,因為國內電子產業仍以代工居多,代工業沒有前進基地,不能再前進一步時,只會見到成長幅度愈來愈小、利潤愈來愈少、競爭對手愈來愈多、股本愈來愈大,與傳統產業過去面臨的問題一樣。假設此一結構不變,怎麼能教投資人買電子股?
台灣的出口以歐美為主,歐美市場景氣不行了,訂單多轉向成本低的大陸,台灣若無法與大陸接軌,不知這些產業要如何是好。其實目前大多數的電子股都處在空頭架構下,只是如何作反彈而已,例如以 PC (個人電腦〉 為軸心,周邊、甚至代工因大環境成長有問題,但跌到相對低點時還是會出現反彈,只是怕愈彈愈低而已。
還有 DRAM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看,只有景氣來臨的那一年才賺錢;TFT-LCD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轉型到大尺寸仍有疑慮:第五代的良率太低、價格太貴,誰買?產品的價格是會下跌的,公司成本若無法跟著下降,終究得賠錢。
電子股極可能旺季不旺
電子股倒也並非完全絕望,其中的二○%仍具有投資機會,例如光電、光學等,此外,生物科技中的醫療設備因不需投資太多的實驗,未來兩至三年也還有成長性。至於傳統產業因經十年的整理,可期的是中概股,尤其是結合大陸的內需市場者,也是未來兩、三年可期的投資標的。
不少人認為中概股目前漲幅過大,面臨回檔壓力,然而以趨勢角度,電子股是在走空頭,而中概股則在走多頭,所以投資人選定介入的時點,應參考大盤與類股漲跌的狀況,其中如塑化與汽車零組件短期產業狀況還可期。至於眾所期盼的耶誕節接單狀況,目前所知訊息是接單並不明顯。因為很多產業的訂單已縮短成為兩周觀察一次,所以目前無法判斷耶誕節的接單情形,只是很有可能又是「旺季不旺」了。
操作上,想介入趨勢不明朗的產業股的原則,是好消息一出的上漲波段未抓住,就不要再進場買進,以免遭套牢。即使「追漲」是人性,還是得留意大盤的相對高低點,絕對不能只從近期介入的成本思考市場,例如股市一路從四○○○點漲到六○○○點,市場喊到七○○○點,而你是在五八○○點介入,認為才賺二百點太少,但要想到的是,大盤已經漲了二千點,若又是一路上攻不休息,要再上攻,怎麼可能不先回檔換手修正?此一基本概念投資人一定要有,否則只會落入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中。
量能變化是個股操作唯一法則
而今年大盤從六四八四點下跌又是一路不回頭,操作上則要停損。人的心態就是,一開始套牢二元都沒賣了,現在再套牢了五元,為何要賣?
不賣可能會套成十元了,所以不能以自己的成本來操作股票,一定要研究手中的股票在支撐或壓力點上的量能變化,跌破後反彈的成交量若未放大,顯示該股前次的賣壓無法消化或換手完畢,就必須準備賣出;而低檔出大量時,顯示主力準備吃貨上攻,但上攻走勢中卻又見量能放大,顯示籌碼散亂了,可能只再反彈個二、三元後就會結束行情。投資人一定要細細研究個股量能變化,否則只會流於隨著消息面,成為最後一隻白老鼠並且追漲殺低。
未來景氣趨勢的觀察,投資人不妨留意與我國經濟密切相關的美國消費市場的變動。目前美國的房市與汽車市場因低利率而顯得欣欣向榮,但何時泡沫反轉,要特別留心,我對美國市場未來動向的看法則是中性偏保守。在未來可能仍偏空,以及行情走勢偏向急漲急跌的情況下,投資人更應緊盯盤面變化並忌躁進。
短期消息面上,美伊戰爭一觸即發,是一向重要的利空,但有助於盤勢加速落底,至於向來是領盤的外資出現大賣超,必須知道外資的買賣策略是經過多重考量,如賣現股轉做期貨避險操作,若跟著外資步調反而會重傷,投資人並不須緊盯跟著外資進出。
由於打底時間可能相當長,逢低承接的投資人反而會面臨兩種風險:時間與股價波動下的資金凍結風險,加上投資人資金有限,很可能向下攤提愈攤愈賠,還不如底部出現之後再進場。(蕭乾祥為富邦投顧執行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