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跌跌不休,政府護盤熱情未減,動不動就利多大放送,現階段的政策受惠者最明顯的就是傳統產業。
提高融資成數等於提高投資風險
其實,不少被視為「利多」的護盤政策,都隱藏許多投資陷阱,首先是融資券數的調高。以這次六月底將上市與上櫃最高融資比率分別由五成、三成,調高到六成、四成;另融券之最低保證金成數則皆由七成調高為九成來看,表面上市場買方的資金動能將可因而大增二五%(即原先一百萬元透過五成融資可買進二百萬元股票,現透過六成融資將可買進二五○萬元之股票,故市場購買力將可因而增加二五%),且賣方的力道也將同步衰減二二%(即原先融券放空一百萬元市值的股票僅需保證金七十萬元,調整後需九十萬元,故賣方力道衰減二二%),買賣雙方力道一增一減,就使市場買氣增強與賣壓減輕,政府護起盤來也容易多了。
不過買賣方力道的扭曲在短期內或可使市場跌勢暫止,但倘若市場並無真實反映當初利空的襲擊,貿然使用干預措施,配合政府基金的進場護盤,會讓投資人誤認為股價已落底,而使用新的融資措施大力進場買進,卻因為跌勢仍未止,投資風險反較原先高出許多,這也是為什麼這次融資追繳令發出之後,投資人的本金不但血本無歸,股票斷頭,還要補繳不少殺額的原因。
舉例來說,五成融資之維持率為二○○%,六成融資之維持率為一六六%,而在融資追繳維持率下限為一二○%下的情況,前後所可以忍受的股價再下跌幅度分別為四○%(即 120 %× 50 = 60,( 100 - 60 )/ 100 = 40 %)、二八%(即 120 %× 60=72,(100-72 ) /100 = 28 %), 顯然提高融資成數的投資風險已無形增加許多。好比七月底、八月初的行情就是如此,政府護盤過早,無法實質扭轉多空趨勢,讓不少股市老手套在反彈行情中,便是誤觸了這層陷阱。
股子計入整戶維持率具有融資追繳卻無股可賣的風險
其次是股子計入整戶維持率。今年的除權行情特別不同,因為主管機關放寬規定,將配發股票股利在二元以上的公司,其股子得先行計入整戶維持率,免除以往假除權(即為維持最低融資維持率,若參與高權值個股除權則必須補繳部分保證金)現象,故增加不少投資人參與除權的意願,棄權賣壓獲得有效紓解。
不過,在空頭氣焰盛行之際,這項措施只是暫緩追繳令出籠,延後所謂的假除權效應。以中環為例,若投資人於五月初以一六六元價位買進十張並參與除權(六月十五日無償配股六元),而中環於除權前夕股價已下挫至一四○元附近,以原融資五成資金買進計算,融資維持率則降至一六八%( 140 / (166 × 0.5 )= 168 %), 但若考慮假除權融資維持率將僅為一○五%(即 140 / 1 . 6/( 166 × 0.5 )= 105 %), 則投資人在參加除權前就必須先遭證金公司追繳保證金至一四○%以上,此後即使除權後股價續跌,但投資人仍能承受二至四成的跌幅,或只需賣掉股票即可償還融資借款。
但現在將股子計入維持率計算後就不同了。雖然表面上融資維持率仍高達一六八%,可是在除權後至拿到股子的這段期間(即八月九日),若中環股價續跌至維持率低於一二○%, 即股價低於六十二元( 120 %× 166 × 0.5 / 1 . 6= 62 元),則投資人將面臨融資追繳但卻無股可賣的風險。
好比在八月三日,中環股價跌至五十五元,當初買進的十張將配股六張,則此時維持率已降為一○六%(即 55 × 1 . 6 / 166 × 0.5 = 106 %), 證金公司將發出追繳通知,若投資人以為維持率仍在一○○%以上,只要全數賣掉股票即可償還融資借款八十三萬元( 16.6 萬× 0.5 × 10 張= 83 萬)那可就錯了,因為股子六張並未拿到,賣掉手中現有的十張股票也僅有五十五萬元,仍不足以償還融資借款,此時賣與不賣都是兩難窘境。這是先前股市無量盤跌、融資無法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證券股、銀行股投資風險變相提高
最後是變相增加證券股與銀行股的投資風險。由幾個方向可以獲得印證:在證券股上,財政部同意券商發行的認購權證標的股價下跌或權證到期時,避險部位得不賣出,由自營部概括承受,此時投資人得小心了,若該權證仍有利可圖,可以增加自營收入當然是好事一樁;但若時機不對,有了損失卻得自己吃下來,那虧損反向侵蝕券商的獲利能力,倒楣的還是買進證券股的投資人。
其實在銀行股方面也是如此。銀行潛藏的高逾放大家都心知肚明,且有絕大部分的不良放款均來自於傳統產業的貢獻(房地產),體質已岌岌可危,還要求銀行延展大型財團(或其他傳統產業)債權,不單利息大打折扣,連質押股票也不得輕易斷頭。此外,又表相的直接送錢(如調降營業稅率、調高央行乙戶存款利率等),或以微利相誘(如低利補貼銀行承做房貸)希望銀行能共體時艱,挽救傳統產業,但這種做法只是圖利了某些特定單位(如財團或房地產業者),治標不治本,徒增銀行的經營、控管風險,因此投資人買進銀行股前宜仔細評估。
話說回來,倘若行情大好,上述的問題或許可以弭彌於無形,最怕的是處於行情不振時期,則所有的仙丹妙藥都會變成致命毒藥。然而,這種現象不獨存於現在的新政府,在國民黨政府時期更是普偏現象,如平盤下不得放空、動輒祭出跌幅限制、調高整戶維持率、延緩融資斷頭等等,只不過在這些檯面上的利多策略,還有檯面下的游擊隊(如國民黨相關事業體)可以呼應,「護」起盤來自然得心應手,也不用花費太多銀彈。
缺乏資源的阿扁政府顯然就是技窮了,單靠著四大基金死命砸錢撐盤,非但沒有助益還遭致反效果,連跟著護盤的股民多數都住進了總統套房,甚至連股市老也頻頻上演套反彈行情,成交量持續低迷,以致人氣嚴重退潮,加重了上述陷阱的惡化循環。而這一次行情的跌跌不休,投資人可以說信心逐漸崩潰,面對斷頭後又必須負債的絕境,如何東山再起?恐怕已非政府的利多政策所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