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市的底部在哪裡,或第一季低點是多少,大家莫衷一是;但若說台灣股市病了,幾乎可說是有一致的共識。如何對症下藥?能對證期會寄予厚望嗎?
彰銀一月二十二日拍賣順大裕股票,結果由彰銀信託部以每股二十一元買回三萬多張。由於彰銀去年底已按每股九‧八五元提列順大裕損失(每股成本約六十九元),而日前標價購為當日收盤價六‧四元的三‧二倍,且這個價格建立在順大裕去年仍有獲利、營運如常等基礎上,拍賣結果出爐後彰銀立即遭到各界質疑,指其粉飾太平,更有不少投資人要求證期會介入,發揮管理者、監督者的功能。
彰銀對於順大裕的資產品質採取最善意或說最大膽的預估,當然並不恰當,但在似乎不違法的情形下,證期會能做什麼呢?
投資人不如自力救濟,將彰銀自投資組合中剔除,看好三商銀的話,可以轉進一銀、華銀,才是對經營階層不合理經營作風及行為立即的表態。上市公司惡性交叉持股是投資人應該行使不信任投票的另一時機。
證期會主委林宗勇在二、三個月前曾對媒體表示,要杜絕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但是做得到嗎?交叉持股的性質相當多元,有的也未必有不利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似乎未違反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等相關法令,例如新巨群集團的交叉持股具有高度的投機色彩,但聯電與東元電機卻是企業策略聯盟的形態,證期會如何主觀地說甲與乙交叉持股是良性的,丙與丁則是惡性的?因此,投資人才是最好的裁判,讓惡性的交叉持股被唾棄。
台股目前需要「股市環保」觀念。把像垃圾般的不好公司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可說是第一步,其他的工作包括不要一味地要求上市公司配發股票股利、不要鼓勵上市公司不斷現金增資、用心出席股東會……
籌碼太多,是台股的致命傷,過去常聽說「台灣錢淹腳目」,現在則可說是「台灣股票淹肚臍」。諷刺的是,上市公司拚命配發股票,不少小股東還在股東會要求加發股票股利,其實配發股票的前提是公司能持續成長,獲利不斷提高,才能避免每股獲利稀釋的問題。否則,股本愈來愈大,營收及獲利卻原地踏步,每股營收及盈利當然大幅衰退,例如宏璟建設(每股營收一.四元)、勤益紡織(四元)、東南水泥(四.四元)等,就飽受股本膨脹之苦。
當公司的成長性有限或已達適當經濟規模時,小股東應該要求經營者配發現金股息,由股東自己來運用這些現金,而不是任由經營階層盲目擴充、胡亂投資,甚至大買土地、股票。
台灣小股東除了熱愛股票股利外,還有貪小便宜的心態,結果常常是因小失大。股東會來臨時,投資人在意的常是委託書價格(雖然依規定不得給付金錢「收購」委託書)、紀念品是什麼,而很少用心看公司的財務資料、股東會提案等,最後拿了一個榨汁機、一盒香皂,卻在股價上損失數萬、甚至數十萬元。
總之,隨著上市、上櫃公司愈來愈多,不僅經營的業務種類五花八門,經營者的品德操守也良莠不齊,有的勤奮誠信,有的來者不善,投資人唯有睜大眼睛,精挑細選,才能找到好的公司、好的經營者,讓你的血汗錢不會付諸流水,讓買股票不再是一場噩夢,大家一起來推動「股市環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