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家在行情翻空時總有各式各樣不賣股票的理由,
所以長期住套房
贏家做股票像住旅店,該退房時不留戀
趨勢向上時,投資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爆發力;趨勢向下時,投資人最重要的是要保留實力。當行情直直落,持股比率如果一直居高不下,任誰也無力招架,這樣的堅持便成了偏執;反之,如果能在落居下風時收回一部分資金,日後才能進場撿便宜。
以前,在盤中看出情況不對,我如臨大敵般地緊盯著報價螢幕,心臟像要跳出來,大腦一直叫我「趕快賣」,我從第一支持股掃描到最後一支持股,又從最後一支持股掃描回到第一支持股,因為不知道要賣哪一支,所以一張都沒賣。
就在拿不定主意之際,看到情況不對的人更多了,紛紛加入賣方的行列。等跌勢加快,我又忙著計算「現在已賠了多少錢」、「如果早賣掉可以少賠多少錢」,心亂如麻,只能祈禱股票趕快漲回原本我想賣的價位,好讓自己得到救贖,但市場總是不會那麼仁慈。
《史記》: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有時,當指標股或手上的持股即將跌停,我的焦點全集中在該股,我祈禱它能有轉機;等該股跌停鎖住,我又寄望它能趕快打開跌停。就在我密切注意它的跌停掛出張數是否減少的同時,手上的其他股票像互相傳染一樣,一支接著一支大跌。
此外,我們在該有所作為時卻袖手旁觀,還包括以下幾種常見的情況。
- 大盤一開盤就趴下。我們看不下去或不敢看,索性跟著趴在桌上。甚至,只要前一晚美股大跌,還沒開盤,有的人對當日的台股就「隨它去」。
- 大盤跌深反彈,我們的持股卻逆勢下跌。我們覺得很洩氣,也不去思考是否該減碼這些弱勢股。
- 股票一買就套。即使是還有賺的股票,如果我們在相對高檔想賣而沒賣,往往再下滑二、三個百分點,我們就賣不下去了,尤其當股票快跌停時。甚至,我們意識到波段跌勢似乎才正要開始,竟還想等到下一波漲勢來臨再賣。
- 在主要持股跌停賣不掉或大跌一段後。我們因為覺得「賠那麼多都在賠了」,已沒有心思去管其他小部位持股的死活。
- 開盤前我們的持股出現大利空。我們嚇呆了,也不去思考是否該在開盤前用低價先殺出一部分,以至於如果股價一開盤就暴跌,我們常來不及因應。
- 陷在冷門股裡。我們雖然想要賣,但從「上下五檔委買委賣」的資訊中一看,買盤掛在目前成交價之下的好幾檔,掛的量也只有幾張,我們一殺就把價位殺下去了,乾脆不賣。但往往你不賣,別人也會賣。
後悔+期待=一連串錯誤
我們常在買進股票後就等著它上漲,習慣往上賣或有賺才賣;一旦賠錢,我們就繼續觀望,甚至索性去做別的事來轉移注意力,眼不見為淨,或以為過一會兒回來,情況就會好轉。
一位朋友回想起他股票套牢的過程。他說:「一買就賺了一些,等大幅加碼後,股價卻下跌。有時急跌幾元,我很緊張;接下來又反彈一元,我又放心了。突然市場或手上的股票傳出大利空,股價應聲大跌。只要跌幅超過兩成,因為不賣了,所以就不看它的股價;不看之後就完了。」
除了成本觀念作祟,在跌勢中,我們不賣股票的理由,常是因為我們往好的方向想,比如說想到這家公司現金殖利率有多高、每股淨值遠高於市價、擁有價值不菲的土地、今年以來每股已賺了多少元……。然而,這些事全世界都早就知道。
外,我們該賣而不賣的理由,還包括我們認為政府會護盤,或告訴自己「不缺錢」、「要做長線」、「等跌更低再加碼攤平」、「雖然有人賣,但也有人買」,以及我們想等跌勢更確立再賣,或想等股價反彈上來再賣。
市場的變化太快,投資人的反應太慢
有時,指數突然暴跌六百點並跌破六十日線,很多人都在問,「有什麼消息?」但跌都跌了,要如何因應才重要。因大家對原先的多頭行情依然戀戀難捨,隨後反彈時,大家的精神為之一振,雖然反彈的幅度連跌幅的一半都不到,指數站不回(穩)六十日線,大家又開始一片看好之聲,但股價總是又破底。
奇怪的是,在行情醞釀止跌回升的關鍵點,當盤中略有起色,我愈是期待「如果能這樣收盤該有多好」,結果殺盤的機率愈高。我想,我當時的期待正反映了潛意識中的恐懼,而且,自己的期待和恐懼也正是一般投資大眾的期待和恐懼;然而,來自大咖的賣壓卻總是傾巢而出,硬生生澆熄了多頭反撲的氣焰,讓大家「一致的期望」化為「一致的失望」。
對我而言,股票下跌的過程就是一段段後悔的歷程。我責怪自己怎麼會鬼迷心竅買進這些賠錢貨,責怪這些公司為什麼不護盤,責怪那些還在倒股票的法人「太超過」,更自責先前為什麼一再錯過逃命的機會?我並沒有減碼,以致情況愈來愈惡化。股價跌愈深,我愈難抉擇,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有一次,我向一位前輩訴苦,他劈頭就說,「股票又不是你的情人,幹麼緊抱不放?」這番話乍聽之下非常刺耳,卻十分受用。的確,雖然我不能改變外在環境,但我可以逃啊,又沒人規定一定要做多;我也不必再後悔先前有高價為什麼不賣或甚至還去追高,那是因為當時的市場氣氛讓我心思偏多,再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現在我只須盡快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