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電子代工廠財報比較:為何我說鴻海(2317)是裡面最委屈的?

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電子代工廠財報比較:為何我說鴻海(2317)是裡面最委屈的?
圖片僅示意

A大_kewei

台股

shutterstock

2022-04-28 10:55

電子代工廠開完了2021年第4季財報,我們來比較一下代工廠的毛利率、營利率及獲利情況,以目前代工廠的股價來看,除了廣達外,大部份都是極度委屈,廣達的股價也僅是稍微合理一些些,比起一些公司的股價,代工廠的股價真的是委屈了。
(原文發表於2022.04.16)

 

有一些半調子會拿毛利率去決定股價的高低,之前我在3月23日時影片中有提到,毛利率會受到你是在產業的上游或下游影響,代工業在最下游幾乎就是成品,所以毛利率佔整個產品的比例當然就會比較低。代工業通常1元股東權益比做4~9元的營收,台積電1元的股東權益僅能做0.6元的營收,這兩者還是有差的,這也是代工業普遍負債比較高的原因,因為營收要做更大一點才會有相對的獲利。但如果你要說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台達電的毛利率高就比鴻海、廣達、和碩、緯創、仁寶有競爭力,那就是錯誤的迷思,只有同產業的相比才有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拿了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來比較的原因,同是代工業相比,毛利率的高低才和競爭力有關,競爭力也和公司規模及市佔有關,有一些新手很天真,覺得代工沒有技術,如果單純代工,確實你就僅需要錢、土地、廠房、員工、設備、管理,你就能做代工,光這一部份就會有一些眉角了,這是管錢、管人、管物流。如果你想要在代工業把毛利率提升,那你就需要做好垂直整合,例如像鴻海佈局半導體、ic設計、封測、面板、零組件…等,上下垂直整合幾百間公司,如果競爭對手要一間一間去開,沒有個20年也要10年。

 

做好一件事很簡單,但做好100萬件事,那就沒有你想的這麼簡單,當你有心有能力去做時,這時你手上有這麼多資金能做這麼大的生意嗎?鴻海手上現金一兆多元是40多年來的累積,那些手上僅有幾百億,幾千億資金的,就慢慢的累積,那些公司又喜歡賺10元配7~8元,想要累積到這麼大的資產,沒有個50年也是不要妄想的,所以鴻海的競爭力短時間是沒有人可以去打敗的。

 

首先我們先來比較一下2021年第4季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緯創本業營收、毛利率,營利率部份。

 

1、營收部份,鴻海營收為18898億,比廣達、和碩、仁寶、緯創總合14219億高,在規模上,鴻海是最大的。

 

2、毛利率部份,鴻海毛利率6.03%為第1名,廣達毛利率5.99%第2名,緯創毛利率5.88%第3名,和碩毛利率3.51%第4名,仁寶毛利率3.38%最後1名。

 

3、營利率部份,廣達營利率3.05%第1名,第2名是鴻海2.79%,鴻海因為有捐贈BNT疫苗給政府,此部份會影響部份的營利率,緯創營利率2.09%第3名,和碩營利率1.72%第4名,仁寶營利率1.07%最後1名。

 

從規模、毛利率來看,鴻海為第1名,在營利率方面輸給了廣達,原因在於近2年COVID-19的原因,廣達主打的NB、PC、伺服器都是疫情下的受益者,因為COVID-19,所以要在家辦公,這就推升了NB、PC、伺服器的需求,前幾天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之前品牌廠在歐美被催貨,有多少要多少,因為很缺,所以也不會去砍硬體的價格,但童子賢也表示,這情況開始看到有反轉了,意思就是,NB、PC未來可能毛利率,營利率會稍微滑落,是不是真的,我們就再觀察1、2季廣達、仁寶、緯創毛利率及營利率的變化,因為這3家都是NB、PC佔比較高的,廣達是連伺服器都佔很高,COVID-19一來,廣達等於就是撿到槍,鴻海及和碩是蘋果手機業務比較高,NB、PC、伺服器也是有受益,但整體沒有廣達這麼高。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電子代工廠的業外部份,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部份,之前我說過,這理論上也是本業,只是持有比例比較低罷了,鴻海在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部份收入87.86億,比廣達、和碩、仁寶、緯創總合的15.32億多,這一項大部份的代工廠幾乎都是沒有,和碩也是2021年第4季才忽然有的,這意謂著鴻海在上下遊垂直整合做的很深很廣。

 

一般來說要把本業及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部份加起來,這才比較能呈現本業的情況,再看一下其他利益及損失這項,緯創賺33.44億第1名,廣達賺19.68億第2名,和碩賺15.7億第3名,仁寶賺0.49億第4名,鴻海賠48.7億最後1名,緯創及和碩是因為立訊股價在2021年第4季大漲,所以認列其他利益及損失收入,2022年第1季立訊股價又大跌了,所以2022年第1季緯創及和碩又要再認列損失了,所以這一項就是持有公司股價波動、基金波動、金融資產波動、匯率波動所產生的一時影響,未來可能會回沖,這項就相對不重要。

 

再來看一下業外的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這項的組成項目如下:

 

首先我們先看業外包含哪一些,利息收入這項就相對簡單,就是銀行利息收入,其他收入會包含租金收入、政府補貼、什項收入、財務成本這項包括銀行貸款要付的利息,公司債要付的利息,鴻海業外的利息收入加其他收入減財務成本收入為55.73億,佔營收的0.29%,廣達、和碩、仁寶、緯創4家加起來為12.2億,佔營收比例為0.28%。這時有人會說,為什麼鴻海這項特別強呢?道理也很好懂,因為廣達、和碩、仁寶、緯創的配息率比較高,它們把賺到的錢大部份都配出去了,所以手上有的資金相對少,他們要去向銀行借更多的錢,這就會產生更多的利息,不然就要發行公司債向股東借,如果要長線投資公司且要複利投資,公司配太多給你,反而是不好的事,尤其是你如果收入又很高的話,光二代健保、所得稅,可能就會把股息吃掉3成,如果公司配5成,5成留下來,留下來的5成僅需要繳5%的保留盈餘稅,如果保留盈餘在3年內有做實質的投資,還能抵稅。

 

至於觀察指標的部分,曾炎裕會特別留意供應鏈上、中、下游的族群股價落差,舉例來說,當有「一周內鴻海股價漲幅超過大立光,也就是下游組裝漲、上游緩漲」的情形發生,就表示下游供應鏈的業績已成長到高點,這是蘋果供應鏈行情尾聲的訊號。

 

另一方面,每一年蘋果產品規格改變,市場對其推出的新功能,通常都有高度預期,而隨著新功能帶進來的新供應商,也會備受關注。像是今年新打上「蘋果光」、供應天線軟板的嘉聯益,就被認為是蘋果供應鏈受益最多的新兵個股之一。

 

各路專家也提醒,蘋果供應鏈整體市值雖大,話題也夠熱,但是對相關個股不宜有「過度樂觀」的期待。

 

「蘋果供應鏈的業績波動,基本上,市場多半都能預期得到。」曾炎裕指出,既然市場皆知蘋概股在下半年將有題材可期,加上產業鏈透明化程度相當高,因此,股價的漲幅空間也不會有令人意外的演出;也就是要把握「見好就收」的操作原則。

 

5G概念 話題加溫,但仍屬「想像空間」階段

 

雖然蘋果供應鏈對台股仍有激勵效果,不過,朱晏民也提醒,智慧型手機是一個成熟市場,最近這兩年沒有明顯成長,未來成長速度會慢慢減緩,因此,下半年除了蘋概股之外,可以期待驅動科技股的能量,會逐漸轉移到雲端、AI(人工智慧)及5G等題材。

 

曾炎裕同樣表示,從六月結束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可以觀察到,未來的潛力股,就是現在有成長性的產業:AI、雲端及5G。

 

5G

2020年東京奧運,是5G商轉的敲門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熱度關鍵:東奧點燃網通設備需求

 

其中,AI及雲端多少都是老話題了,相對而言,5G的新鮮感較高。曾炎裕指出,未來牽動5G話題熱度的關鍵,首先是二○二○年的東京奧運,號稱要進入「5G世代」的東奧,正逐漸醞釀基地台、網通設備需求。

 

除了伺服器、網通產品之外,「5G的高頻、高傳輸特質,可望帶出其他產品需求。」劉坤錫指出,如高頻材料、散熱元件的需求都會浮現出來,像是功率元件中的MOSFET(金氧半場效電晶體)、散熱模組廣泛運用在高頻及高速運算的產品,需求量都有機會大增。

 

但不可否認,5G要真正達到普及化的程度,主要還是得看品牌大廠是否推出相關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等蘋果出5G手機時,或許才是5G商機正式引爆的時刻。

 

多位專家也認為,二○二○年是5G的起飛年,若是著眼長線,相關公司的確值得關注;不過從現在到明年上半年,是4G過渡到5G的空窗期,投資人要有耐心度過。換言之,即使下半年出現5G題材轉熱,應該也還是在「想像空間」的階段。

 

潛力族群:散熱模組受惠新產業崛起 

 

相較之下,AI、雲端等未來趨勢的「老話題」,下半年不無伺機發揮的空間,朱晏民也認同未來驅動科技股的能量,會逐漸轉移到雲端、AI及汽車電子等領域。而這些產業可能帶出其他「尚未受到太多關注」的產品需求,例如,由於越高階的電子產品效能越好,也會散發更多熱能,就需要更好的散熱模組,未來需求可望持續擴張;當然,散熱模組也是具有5G概念的族群之一。

 

漲價題材 缺貨持續至明年,但已不宜追價

 

回顧上半年,到現在為止最炙熱的題材,正是「漲價」兩字。從矽晶圓到被動元件、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不管是獲利或股價成長,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都大有斬獲,是上半年能撐起台股指數維持一萬一千點左右的重要因素。

 

展望下半年,「台股的主流題材,應該還是在『缺貨』。」劉坤錫指出,從市場資金流向的角度來說,漲價題材股至今仍是籌碼重鎮,主要是因為相關個股的財報數字,仍值得高度期待。

 

至於相關族群的缺貨情況,是否會在下半年有所轉變,曾炎裕及朱晏民異口同聲表示,由於目前供給面沒有積極擴廠的跡象,供給緊縮的情況暫時還不會緩解,中長期來看,這一波缺貨的時程,有機會推延到明年上半年。

 

劉坤錫

▲點圖放大

 

觀察指標:隨財報公布 有波段震動

 

短期操作上,曾炎裕則認為,漲價概念股今年面臨大幅回檔的機率不高,但也不會像上半年一樣有瘋狂漲勢。比較有可能的是,漲價族群股價會隨著財報公布,而有波段性的震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若漲價停止,毛利率成長率由正轉負,企業獲利的成長性將被市場質疑,屆時可能會有不小的回檔。

 

細部來看,如被動元件、矽晶圓、二極體等,雖然後續業績可望表現不錯,但飆漲的股價很可能已經大部分反映了,因此專家普遍不建議向上追價。

 

至於上半年漲幅也不小的原油與工業金屬,雖然會隨著景氣復甦、價格續漲,但預期下半年也將先整理,待景氣調整完畢後,再啟動新一波的漲勢。

 

金融股 升息加持,防踩新興債市地雷

 

展望今年下半年,影響全球市場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貨幣政策,而今年全球貨幣政策的重大題材,則是美國升息的幅度與次數。

 

朱晏民表示,從剛結束的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會議結果來看,今年美國經濟相對強勢,預估總共升息四次,下半年再升二次。

 

對於升息,三位專家異口同聲表示,金融業有機會因升息而維持穩定獲利;且二○一八年以來,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拉升,有利銀行業提升利息收益,也有助壽險業經常性收益率提升,挹注獲利表現。

 

此外,壽險業、證券業持有台股部位,台股今年後市不看壞,金融業當然也會跟著吃香喝辣。

 

整體來看,無論是從升息環境有助於賺取利差,美元轉強有助於匯兌收益,或是台股熱絡有助於證券股業績,種種面向,對金融股的下半年展望都屬正面。

 

朱晏民

▲點圖放大

 

提防重點:強勢美元衝擊新興債市

 

「至於後市會不會更好?端看台灣央行會不會在年底前再升息。」朱晏民點出金融股今年期望。當然,若強勢美元引發新興國家債市嚴重動盪,則得留意金融股是否有「踩到地雷」的疑慮。

延伸閱讀
台積、聯電、開發金...外資倒貨幾千億還是有人接!台股前30個交易日看:升息對權值績優股走勢影響
台積、聯電、開發金...外資倒貨幾千億還是有人接!台股前30個交易日看:升息對權值績優股走勢影響

2022-04-06

投資鴻海1年勝過定存10年!鴻海配息5.2元史上最高,老司機從淨值分析:現在股價委屈了
投資鴻海1年勝過定存10年!鴻海配息5.2元史上最高,老司機從淨值分析:現在股價委屈了

2022-03-24

料工雙漲反是「營造股」存股好時機?達人曝口袋名單:根基、達欣工...這3檔預估殖利率破7%
料工雙漲反是「營造股」存股好時機?達人曝口袋名單:根基、達欣工...這3檔預估殖利率破7%

2022-02-16

鴻海(2317)明明有電動車題材,卻好像漲不起來?老司機告訴你:為何此時是布局的絕佳機會?
鴻海(2317)明明有電動車題材,卻好像漲不起來?老司機告訴你:為何此時是布局的絕佳機會?

2021-12-15

鴻海老司機現身說法:同樣電動車題材,為何我買鴻海(2317)而非台達電(2308)?
鴻海老司機現身說法:同樣電動車題材,為何我買鴻海(2317)而非台達電(2308)?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