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美豬議題牽動台美關係?群益投信董座「對台加入CPTPP具關鍵影響」 國泰投信總經理:FTA談判關鍵

美豬議題牽動台美關係?群益投信董座「對台加入CPTPP具關鍵影響」 國泰投信總經理:FTA談判關鍵
工商時報10日舉行「2022全球財經投資趨勢」座談會,出席貴賓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左起)、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及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共同進行研討。

2021-12-17 20:13

由《工商時報》主辦的「2022全球財經投資趨勢」圓桌論壇,邀請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及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針對2022年投資趨勢預測、趨勢新機會、台灣產業布局接軌國際等主題,進行全面剖析。

與會專家一致共識認為,2022年的總經及台股,將是下半年好於上半年,產業布局全面接軌國際。

 

論壇主持人《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表示,2021年全球金融市場度過疫情升溫、貨運塞港、供應鏈斷鏈、缺料及通膨隱憂等議題帶來的衝擊,隨著時間推移皆有所趨緩,雖然現在有新變種病毒Omicron為市場帶來變數,但推估市場對此疫情的恐懼逐漸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比較樂觀展望2022年的發展。至於新的一年關注重點仍在科技新產業趨勢、淨零碳排綠色能源,及國際總體經濟表現。

 

周輝啟:台股上看2萬點

 

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認為,2022年逃不掉的趨勢是股市波動一定會加大,而且通貨膨脹是重要核心議題,要密切觀察美國聯準會的政策。投資人不要只看到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應該要好好思考政府和民眾因應新情勢,而產生出來的新投資機會。

 

2021年台股衝破18,000點,更有人預測2022年可衝破2萬點。周輝啟表示,2021年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就是「百花齊放」,到了2022年花還會繼續開,雖然基期已高,但能用「喜出望外」來預估,儘管外界干擾很多,但企業還是會走上成長道路。周輝啟預估,2021年上市櫃公司獲利達到4.2兆元,基本面絕對能支撐企業獲利,而且資金面很充裕,雖然外資賣了1兆元,但台股屹立不倒,內資也陸續歸位。雖然,2022年台股指數有希望衝破2萬點,但周輝啟建議,與其看指數漲到哪裡,不如回歸個別股票,重要的是選股不選市。

 

賴政昇:把握四大機會財

 

而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認為,2022年全球經濟將難延續2021年盛況,預期成熟國家經濟保持穩健,新興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面對Omicron威脅性,雖仍需觀察一段時間,但對供應鏈的影響顯現遞減。且通膨預期已漸緩和,給Fed寬裕的觀察空間,資金環境將由極度寬鬆機動調整為適度寬鬆。

 

賴政昇指出,預料經濟復甦動能由製造轉變為勞務,基本面有撐利於股市,危機之下仍充滿商機,觀察全球與大陸持續脫鉤,且中美關係只會改善不會改變的前提下,台灣將具備轉單、台商及資金回流、台美關係升溫等優勢。

 

因此綜合來看,賴政昇建議,2022年投資布局以「步步小心,處處商機」兩大對策,做好風險管理,不論配置、區域、題材、進場點均應分散,掌握節能、缺貨、升息、低基期四大機會財。

 

尤昭文:半導體布局首選

 

而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指出,全球貿易2022年仍不看淡,但成長率不會如近二年的亮眼。其中資訊科技及零組件的成長仍看好,趨勢產業仍將是台灣出口的主軸。在面對中美爭端、全球經貿體系重組、能源及產業結構改變的大環境下,台灣可說處於經濟轉骨的關鍵期。預料以科技產業為基礎,政策引導綠能、再生能源、精準健康等基礎建設。對一般和機構投資者短中長期布局,都提供不錯的契機,但以獲利成長而言,半導體類股仍是明年產業布局的首選,同時看好IC設計、電動車、元宇宙及NFT。

 

張雍川:全球通膨將緩解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也關注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的問題,他認為造成通膨的幾個指標,都有逐漸改善中,例如原油和鐵礦砂價格回落、美國提高運輸能力來解決塞港問題、車用晶片需求獲得緩解。

 

張雍川表示,觀察美國聯準會的利率點陣圖可以發現,2022年會維持零利率,或升息1~2碼,而最可能升息時點是在9月或12月。利率點陣圖長期來看,應該會比過去的2.0%,稍微上升0.5%,上升很有限,如果提高到3%,才會對股市有影響。

 

而在台股趨勢上,張雍川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2021年獲利4.2兆元,反映出台股本益比是13.5倍,但從獲利成長75%來看,台股本益比應該要在15倍左右才合理,長期而言台股價值被低估。

 

2022年企業獲利仍有小幅成長空間,張雍川預估,台灣2021年的GDP為6%,2022年應還會有4%,企業獲利不會衰退,但市場提前出現憂慮心理,對台灣企業獲利預測過於保守。若台股回到15倍本益比,台股指數就會上升到2萬點。

 

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不論誰執政,美國都很重要 台美關係升溫須互惠雙贏

 

群益投信董事長賴政昇表示,在中美貿易角力及能源危機下,恐加速國際產業鏈採取將生產移至東南亞國家或移回本國,加上分散供應商,並由國家帶頭向外結盟。觀察全球與大陸持續脫鉤,中美關係只會改善不會改變,最近在碳中和上會有合作,氣氛上會突破,但還是會陷在「老大與老二之爭」。台灣在角力夾縫中擁有三大優勢,即轉單「台灣製造」、台商及資金回流、台美關係升溫。

 

賴政昇表示,台美關係的升溫,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與加入國際組織,特別是對台灣加入CPTPP更具關鍵影響。但所有的國際關係都是互利互惠的,不會只有美國對台灣好,台灣也要付出一些代價,因此在對美貿易的談判中,確實有一些必須要有所退讓。他指出,例如最近在談判的美豬開放問題,對於台灣不論任何一黨執政,若不開放皆要嚴肅面對可能產生強大的後座力(backlash)問題。

 

賴政昇也對台灣缺電的問題表示憂心。他指出,全球及台灣均面臨缺電危機,發展綠電可說勢在必行,疫情讓全球投資大洗牌,再生能源發展因此受到影響。台灣企業響應全球綠色供應鏈,必然歷經陣痛期,已是台廠無法迴避的議題,包括台積電、鴻海等龍頭紛紛宣誓超前部署發展綠色供應鏈,響應永續發展,但要從根本降低碳排,前期必得投入技術轉換、研發新製程、工廠智慧化等轉型成本。

 

台灣產業發展綠電有其優勢,賴政昇認為,半導體、電子產業本就有相當扎實的供應鏈管理基礎,且台美經貿關係發展良好,未來在半導體產業合作再深化,並擴大至新產業,包括5G、航太衛星、電動車等,台美合作的產業鏈群越來越擴大,不論尖端科技領域、綠能創新產業、健康戰備產業及開發全球市場,「台灣製造」和美國品牌及技術的合體,達成互利互惠,共創雙贏。

 

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沒電…護國神山群停擺 供電政策須戰略思考

 

復華投信總經理周輝啟認為,要發展高科技、帶動就業,最重要就是電力,沒有電力,什麼都沒有,護國神山群就停擺了。政府應該以更高戰略角度來看待電力供應問題,他認為,環保和產業發展都同等重要,但不該是0與1的問題,要把各種衝擊降到最低。能源政策最終目標,就是要有乾淨的地球,從傳統能源跨到乾淨能源,中間會有時程和鴻溝,目前使用天然氣是過渡性的做法,有利於能源政策進行轉換。

 

周輝啟強調,2021年的台股,可以用「百花齊放」形容,而百花齊放就不是小浪花而已,是真的有很多公司值得投資,如果把ABCD字母一字排開,算完26個都有投資機會,例如AI、Block Chain、Cloud、Data Center等。他預估,台商不斷回流趨勢下,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提升,如果沒有台灣護國神山群和高科技製造業,全世界科技業就不能繼續運轉,就沒有蘋果手機、5G基地台、車用晶片缺貨。因此,如何照顧好台積電的綠電需求,確實是台灣現階段最重要的事。

 

2021年下半年以來,民眾明顯感覺到物價快速提高,而各國印鈔票的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推升全球通膨壓力。但周輝啟預估,這次通膨問題可能是暫時性,因此影響不大,景氣已經擴張21個月,影響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中,企業因政策限制,造成工廠停擺,尤其是亞洲國家都採取清零防疫政策,中國大陸更是重要生產基地,一旦停工,美國就沒有聖誕樹可買了。

 

周輝啟認為,未來面對通膨問題不會那麼悲觀,有很高機率在2022年5、6月間降下來,主要原因為:第一、現在基期比較高;第二、科技進步下,生產效率提高,對能源依賴比較緩和;第三、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放緩後,可能會讓通膨下降有正面作用。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進軍美國15兆美元市場有前提 美豬議題FTA談判關鍵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認為,美國消費市場非常龐大,GDP中有七成來自國內消費,消費市場高達15兆美元,但中國大陸市場僅約7.4兆美元,就終端消費能力來講,美國是中國大陸的兩倍,全世界都要爭取美國這塊消費大餅。台灣的外銷訂單來自美國的比例也提高到30%,MIT產品受到美國市場喜愛,因此如果可以在談判中有所取捨,推進台美簽署FTA的進度,就可以大幅提高台灣商品在美國的市占率。

 

張雍川認為,台灣股市是全球市場中的特例,這兩年外資對台股大幅賣超,但台股指數還是大幅創新高,主因台商資金回流,不管是檯面上還是檯面下,台商資金撐起一片天,台幣走勢也是新興市場中最強勢的,連央行總裁楊金龍都說,升息是擔心台幣更強。

 

台商在中國大陸經營多年,目前中國大陸經商環境正在大幅改變,從追求高速成長,轉為追求共同富裕,中國大陸經營環境已經不復存在,張雍川認為,台商資金回來流意願只會更強烈,且將會受惠於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因此不必擔心台股下挫。

 

在個股方面,張雍川認為,在家工作、遠距學習等趨勢不變,2022年PC發展還是不錯,尤其是商用筆電的需求上升很多,全球疫後新常態就是混合式的辦公方式,在家辦公和到公司上班並存,就需要更多電腦設備。

 

在全球消費上,2022年將出現反彈,張雍川表示,例如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2021年因為貨櫃不足、越南疫情等問題,下修財測,但是2022年延遲性需求就會上升,紡織和成衣類股,2022年榮景起碼延續到第二季。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電力挑戰衝擊產業 三接順利啟動帶旺半導體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說,在大陸台商加速回流的情況來看,製造業找廠房用地已非常辛苦,電力不足更是最大的挑戰,台灣本身除欠缺天然資源,天然氣由液轉氣的設施不夠,充足建置費時五~十年以上,企業恐怕等不了這麼久,三接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半導體產業要發展下去,三接一定要順利啟動,否則將擊台商回流及半導體未來的發展。

 

2022年全球將正式進入疫後經濟,尤昭文認為,疫情帶來的經濟封鎖、報復消費、供應鏈瓶頸、供需失衡等現象將逐漸消散,通膨慢慢回穩,台灣接軌國際「疫情、元宇宙、碳中和」三大議題,產業及投資布局主軸關注精準醫療、人工智慧、潔淨能源。

 

尤昭文指出,2022年通膨議題需關注,但美國物價不太可能持續維持在6%以上高位,在供需失衡可望獲得緩解下,物價應會回到合理水位,搭配緩和升息的環境及經濟持續復甦,儘管股市報酬率不會如今年達二成以上,但走向還是正面。台灣這波經濟復甦是以疫後需求快速回升,但供應不及的結構形成,經過一年多來的調整,預估製造業庫存回補週期將於上半年觸頂。

 

觀察疫情、元宇宙、碳中和三大議題,主導未來全球產業結構的改變,尤昭文分析,從產業分項來看則是精準醫療、人工智慧、潔淨能源,細項如大數據醫療、矽晶圓、5G/雲端/資料中心/高速運算、電動車供應鏈、能源轉型的風電、智慧電網等,可望在2022年機會與風險並存的環境中,展現趨勢的韌性。其他如太空產業、低軌道衛星等,因商業化帶來大量商機,也是長期發展的趨勢。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預告明年升息?楊金龍點名這族群要小心
明年台幣重現28字頭?楊金龍曝升息3關鍵
貨櫃三雄1徵兆不妙 專家:航空雙雄也一樣

 

401(k)是名符其實由企業自辦的「勞退自選」計畫,雇主要自行尋找合作的帳戶管理人建立平台,提供帳務紀錄、投資商品選項、理財諮詢、結算等服務;勞工可以在不同風險的投資計畫標的中自行選擇、轉換,但也得自負盈虧風險,因此雇主通常會提供基礎的理財教育。

 

例如全美最大雇主沃爾瑪(Walmart)的401(k)計畫,同時提供風險較低的「貨幣市場信託基金」、「債券信託基金」,以及風險較高的「指數型股票基金」和「國際股票基金」等商品。但在介紹網頁上,先用顯眼的粗黑字體提醒未必擁有財經專業的賣場勞工,投資商品「不受存款保險保障」、「可能發生損失」,接著才介紹免稅、公司相對提撥等優惠。

 

引導勞工參與  「不反對即同意」

美國《養老金保護法》助長提撥率

 

四十年來,401(k)計畫已經是美國勞工退休生活的最重要依靠,因此資產規模持續快速擴張。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發表的報告,二○一一年,所有401(k)計畫持有的總資產為三.一兆美元;二○二一年九月,規模已達七.三兆美元,占全美所有個人退休帳戶資產的半數以上。目前有約六千萬名勞工正定期撥款,另有數以百萬計的退休人士或離職勞工擁有帳戶。

 

其實,401(k)計畫的前二十多年,覆蓋率並不理想,二○○五年的資產總值僅二.三兆美元,但二○○六年聯邦政府通過了《養老金保護法》(The Pension Protection Act),授權雇主「自動」將員工加入計畫定期撥款;勞工也可加入自動增額計畫,逐步拉高提撥率。兩項制度實施後,二○一七年資產總值達到五.四兆美元,成長超過一倍。

 

《養老保護金法》也授權雇主將未選擇投資商品的勞工退休金,放進預設的「目標週期基金」。由於這種商品是依年齡或退休年分設計資產配置,一般邏輯是讓風險耐受度高的青年持有較多股票商品追求收益,待退者則以債券或貨幣等低風險資產為主。由於目標週期基金的投資年限較長,即使「老闆幫我選」的商品短期出現虧損,雇主與信託業者也不須負責。

 

讓勞工獲得基礎理財概念,是401(k)在確保老年經濟安全外的另一項效益。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調查,二十一到二十九歲的計畫參與者,有四分之三將超過八○%的401(k)資產投入股票商品;六十到六十九歲的勞工,只有二九%的人持有股票部位超過六成,大致符合人生週期階段的合理投資原則。

 

而在二○二一年美國股市屢創新高的吸引力下,美國投資公司協會調查超過三千萬個401(k)專戶,僅一.一%停止撥款、七.三%更動帳戶餘額(向帳戶貸款)、四.五%改變資產配置,由此可以推論多數美國勞工不會將定期提撥的退休金挪作短線投資。

 

智利經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智利經濟,失業率居高不下,國會因此三度允許勞工提領養老基金專戶中的資產應急。(圖/Getty)

 

智利養老基金排除雇主責任

所得替代率不到40%  勞工規避提撥

 

然而,不是每個採確定提撥,並開放參與者自選投資方案的退休金制度,都能發揮預期效益,與美國401(k)幾乎同時設立的智利養老金制度,就是個不成功案例。

 

一九八一年,信仰市場經濟的智利獨裁總統皮諾契特,發起退休金制度改革,強制勞工每月將薪資的一○%轉移至個人名下、但由養老基金管理人投資操作的帳戶。勞工要先物色基金管理人,再從管理人提供、風險不同的五種投資方案中做出選擇。

 

這項讓勞工自己為老年負責的制度,讓智利政府擺脫了龐大退休金支出造成的赤字;而將退休金交付專業人士投資,也獲得預期的穩健績效,四十年來的年化收益率達到七.六%,但是,這項拉丁美洲版的「勞退自選」制度,從未真正確保勞工老年經濟安全,二○二一年有超過三分之一領取養老金的智利人生活在貧窮線下。

 

智利養老金制度失敗的首要原因在於整體提撥率過低。當年的皮諾契特政府急於「甩鍋」退休責任,卻未提供基本年金保障,更讓雇主不必負擔勞工退休金責任,光憑勞工自己提撥的一○%薪資,就算投資績效再好,也不足以支應老後生活。

 

鑑於退休金所得替代率過低,二○○八年智利政府開始以公務預算,對六十五歲以上、財力屬於後六○%的老人,發放每月約一七○美元的保證年金,但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智利勞工退休所得替代率一直低於四○%,一九年十月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發生大規模示威行動,退休制度改革就是主要訴求之一。

 

疫情下開放提領養老帳戶應急

惡性循環致退休制度幾近崩潰

 

由於所得替代率過低,讓智利勞工對按月撥款興趣缺缺,往往以高薪低報、地下經濟等方式,規避強制儲蓄,造成惡性循環。而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智利經濟,國會更三度通過修法,開放勞工提領養老基金帳戶中的積蓄應急。根據智利官方資料,九五%養老基金帳戶內有餘額的勞工,至少進行過一次提領,甚至有三○%勞工清空帳戶。進一步掏空本已所剩不多的未來。

 

眼見退休制度近乎崩潰,有左翼政治人物提議,將總值約兩千億美元的勞工養老金資產全數收歸國有,再重新設計一套由政府負責的制度;OECD則認為,應藉由拉高提撥薪資比率、延後退休年齡、增加雇主與政府提撥責任等方式多管齊下,修正養老金體系,搶救退休危機。

 

精神同為「確定提撥、自選投資標的」,美國與智利的退休制度運行四十年後的現狀卻有天壤之別,可見除了賦予勞工自主投資權利以外,透過制度設計讓政府與企業合理分攤責任、有效監管商品業者,並持續灌輸勞工正確知識,才能極大化勞退自選的正面效益。

 

香港

延伸閱讀
關稅大戰股市崩了,房市也大地震?他料央行「第8波驚奇」將有兩大手段…先賣先贏?專家這麼說
關稅大戰股市崩了,房市也大地震?他料央行「第8波驚奇」將有兩大手段…先賣先贏?專家這麼說

2025-04-07

愛山林(2540)雙北預售屋全部打6~7折!祝文宇為何願意「讓利」:買房比買股好,4原因客戶會進場
愛山林(2540)雙北預售屋全部打6~7折!祝文宇為何願意「讓利」:買房比買股好,4原因客戶會進場

2025-04-09

股災受傷急賣房?房市4月陷入混沌期,住商董座:拋售恐會出現「但別期待房價降幅有多高」
股災受傷急賣房?房市4月陷入混沌期,住商董座:拋售恐會出現「但別期待房價降幅有多高」

2025-04-08

假房客爽快租屋,20天後「把房子賣了」房東卻不知!律師揭4種「詐騙房地」手法,如何預防全剖析
假房客爽快租屋,20天後「把房子賣了」房東卻不知!律師揭4種「詐騙房地」手法,如何預防全剖析

2025-04-09

亞馬遜米高梅上映計畫  攪動實體影業死水 每年14部大片是認真的 亞馬遜能扛全美票房?
亞馬遜米高梅上映計畫 攪動實體影業死水 每年14部大片是認真的 亞馬遜能扛全美票房?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