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一波改名風潮,某壽司業者推出促銷活動,只要姓名名字含「鮭魚」者全桌免費,引述新聞報導,全台一共有超過300人改名叫鮭魚,這個事件不但引起社會上高度的討論,也登上國際媒體,包含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都刊登了相關報導。
現在,你也有個機會免改名、免歹勢,愛吃愛喝是人類天性,雞排加珍奶是標準配備,「食品類股」進入第二季旺季,全台廣大股民千萬不要忘記,永豐金證券投資顧問部在本篇文章解析歷年第二季類股指數表現,提供投資朋友後續的台股操作思維。
企業營收增溫 留意季節性需求
觀察2016-2020年歷史數據可以發現,第二季傳產股表現較為出色(圖一),舉凡食品、汽車、百貨、觀光普遍都有2%之上的平均漲幅,尤其食品以及汽車更是高達3%,股價走強自然有背景環境的支撐,以食品類指數而言,仰賴的就是「季節性」因素。
「季節性」是一種時間特徵,會在每年某個特定的時段或者季節感受到明顯的變化。例如,你不會在炎炎夏日吃薑母鴨,因為熱爆了,反而你需要的是陽傘、防曬油;霸王級寒流來襲宅在家裡最舒服,電暖器設備才能幫你抵抗冷吱吱的天氣。
那麼食品類股的「季節性」從第二季起算,陸續有清明節、端午節,進而延續到第三季的中元節、中秋節等時日節慶,所以基本面支撐以及營收增溫都會是明顯的有利因素,錢潮吸引力相較於其他時刻都來的高,建議投資人在第二季開始就可以多加注意食品類股的發動。
食品股表現 5月最為出色
既然「季節性」是一種時間特徵,再度來觀察2016-2020年歷史數據可以發現,食品類股在5月份的表現最為出色(圖二),平均漲幅達5%且上漲機率更是高達100%,4與6月份表現也不錯,平均漲幅分別為2.2%與2%,上漲機率皆為80%,即便「季節性」偶有失靈,但股價下跌幅度也不大,大約是0.9%的幅度而已,就報酬風險來做比較,也不失為一筆划算的交易。
股市投資,基本面好又有題材的公司,通常股價表現值得期待,「季節性」需求將是食品類股的進補良藥,另外就線論線來說,食品類指數位於1850點附近徘徊(至3/26),相較加權指數而言,股價位階偏低也有補漲空間,投資人不妨考慮適當資金分配轉入相關個股,為即將來臨的第二季提前布局。
(以上客觀論述,不作為投資建議,請自行判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