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薪時代下,年輕人如何存到第一桶金?理財又該「理」些什麼?
這些問題是所有薪水不高的小資族,心中都會有的疑惑。今年37歲的鄒明儒幾年前也曾面臨這樣的問題,甚至覺得自己年屆30,卻在個人財務上毫無長進,因此下定決心要好好理財。
這樣的決心讓他在短短五年間,從原本口袋空空的月光族,累積到兩桶金的資產。
公勝保經好事哆事業部經理鄒明儒在轉戰保險業之前,是網路通路的業務,當時每月收入4萬多元,但他卻一塊錢都沒有存下來。
鄒明儒坦言,當時因為年輕,也沒有投資觀念,總是朋友一揪就出去玩,也常消費過度,雖然薪水並不算差,但卻是徹徹底底的「月光族」。
30歲拉緊報、口袋空空怎麼辦?小資男慘賠十幾萬後如何重生?
不過,鄒明儒在30歲時,突然發現自己口袋空空,若維持這樣的消費方式與金錢觀,可能讓他往後吃足苦頭,或可能因沒有存款,無力面對發生的任何風險,所以決定開始奮發研究理財。
投資有賺有賠,鄒明儒一開始學習如何投資時,靠的是別人口中的「明牌」,只要誰說哪檔股票可以買進,他就會毫不考慮地進場。
他說,當時自己對股票一無所悉,但因為自己個性比較衝,因此有人報「明牌」,且明牌又是有聽過的大公司。在不懂財報及技術分析的狀況下,他就進場投資了。
但這讓他的投資報酬賠得多、賺得少,鄒明儒說,他當時聽從別人建議,買了某檔面板股,結果他在最高點進場後,該檔股票開始暴跌。
原本還能以該檔股票可能配股配息來安慰自己,結果什麼都沒配,最後只能忍痛賣出,這一賠就是十多萬元。
有了這次慘痛經驗,鄒明儒正視投資這件事,開始積極上課、聽講座,慢慢理解各種投資方法及正的觀念後,才認知到投資是把錢放在可以累積資產的地方,因此主動投資個股也不能總是期待股票會漲回來,還是要花時間研究產業結構及趨勢。
定期定額+母子基金投資法 他五年存下兩桶金
由於從事業務,他沒有太多時間盯盤,因此鄒明儒以基金投資做為主要理財方式,並採用「母子基金投資法」,定期定額申購平衡型、債券型等配息型的基金,再將配息全數再投入風險等級較高的股票型基金,當有一定報酬時,再將子基金轉到母基金上,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
現在鄒明儒仍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申購基金,再加上來自母基金已有1.5萬元的被動收入,等於每月有2.5萬元投入基金市場。若子基金有達到滿意的報酬,就會再將子基金轉到母基金上,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
對於如何挑選基金,鄒明儒說,母基金他選擇的標的是全球型債券及美國的平衡型基金,子基金則挑選成熟國家或熱門產業為標的,如台灣、美國科技股及中國的股票型基金等。
控制支出 嚴守631法則
在支出方面,他也嚴格採取「631法則」,意即生活費60%、理財30%、風險預算10%的方式控制支出。
在改變理財的作法與觀念後,鄒明儒從原本的月光族,在短短五年內就累積200萬元的資產,且現在已訂下被動收入達到5萬元的目標,若未來能成功達標,他也可以降低工作時間,把更多時間放在陪伴家人及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小資族理財也要「資產配置」 理財專家給了這些建議
對於鄒明儒的投資理財方式,理財專家郭莉芳認為,他從月光族開始,意識到投資重要性,後來初入市場卻聽明牌賠錢,再去修煉到以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中間的轉折相當適合小資族借鏡。
郭莉芳說,聽明牌買個股賠錢的機會很高,但如果是買共同基金,就有分散投資的概念,近一兩年開始投資理財的民眾,除非選錯趨勢或市場,才有可能會賠錢,而鄒明儒以相對穩健的方式進行資產配置,剛好進場時又有獲利,反而建立起長期投資的信心。
如鄒明儒採用母子基金投資法,他的母基金標的以債券型、平衡型基金等穩健標的為主,再將配息放到中國、台股、科技等產業型基金中,這些子基金的標的較為積極、風險相對高,這就是不錯的資產配置方式。
許多人可能認為小資族投資不需「資產配置」,但郭莉芳建議,像鄒明儒一開始錢也不多,但在母基金及子基金的挑選上,就已有配置概念,就算遇到下跌、市場較為不好的時機,也不會因此受傷慘重。
許多小資族在錢還不多時,剛開始投資就虧錢的話,常會認為投資是不好的、很可怕,因而不敢再進場,但鄒明儒的投資方法就已站穩起跑點,碰上這幾年的多頭行情,更能增加長期投資的信心,這樣的信心來自於策略,因此鼓勵小資族能盡早擬定自己的投資理財目標。
鄒明儒的理財目標是達成每月有5萬元的被動收入,郭莉芳建議,可以在母基金中配置一些台股大型的股票型基金,因為在台灣目前經濟情況不錯、未來台股持續看好的情況,若在母基金配置更積極的標的,也能加速達成目標。
最後她建議,像鄒明儒所採用的631法則,確實是所有小資族可以努力實踐的方向之一,但如果在收入的支配上,無法馬上做到每個月存下30%,那不妨從收入10%開始存,每個月3、5千元的存,給自己訂下目標,並循序漸進地達成,也是較無壓力且能漸漸增強信心的做法。
▲鄒明儒本來是月光族,後來以五年存下兩桶金。(圖片來源:鄒明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