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月薪3萬多,40歲發財只能靠股票?股市裡,一再上演的窮人悲劇:小資投資變赤貧

月薪3萬多,40歲發財只能靠股票?股市裡,一再上演的窮人悲劇:小資投資變赤貧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畢德歐夫

聰明理財

shutterstock

2021-01-07 10:53

「定時定額如果3千效果根本不大,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拿1萬出來投資,那怎麼辦,難道都不用投資了嗎?」

 

這位年輕讀者應該是剛認識畢德歐夫專欄沒多久的讀者,一開始來訊大概都問蠻基礎的問題,我也耐心回覆,到了後來想說請他直接google爬文,因為很多投資問題,google問題+空格+幣圖誌,或者問題+畢德歐夫,大多數的問題都可以很快得到答案,例如:美股券商跟複委託有什麼不同?投資美股要準備很多錢嗎?買什麼股票才能打敗定存利息然後又沒什麼風險?定時定額去銀行買基金,那什麼是內扣費用?ETF是什麼?

 

我相信如果是一個很有心想要學習的人,在這個股市大多頭的2020年,網路影片或文章已經多到數不完,應該都可以迅速找到這些答案。

 

這位年輕讀者問了一個倒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問題,「30幾歲到40歲這個年紀,還是有不少人只領2萬多或3萬,那這些人要怎麼投資,買什麼股票才是好的選擇?」會問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前面我回答他,其實在台灣有非常多人每個月定時定額1萬去買股票或基金,這真的不算少見,甚至每個月定時定額2~5萬以上的都有,只要有待銀行的朋友,隨便問一下就知道,台灣人的財力有多可觀。

 

一個20幾歲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每個月2萬多,這沒什麼大問題,剛開始打拼,總是有很多的困難,還有細節要執行,去嘗試各條路,誰知道10年後就取得大成功?但如果已經出社會10多年,年紀也比較增長,30幾歲到40歲,或者40歲到50歲,這邊年收入還是不到40萬,那壓力就真的大了,因為距離65歲的退休年齡越來越近,而且這階段往往有家庭的負擔,那該怎麼做投資?這位讀者我感覺到他很有心想要學點投資,但很多基礎功都還沒準備好,他已經挑選了台灣的一檔什麼基金要買了,我擋下了他,請他三思,先把內扣費用,跟這檔基金到底買些什麼公司,弄清楚再說。


很多人沒有弄清楚一點「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尤其是月收入還是2萬多元的人,這邊你去買什麼股票、基金的報酬率,都比不上你把本業薪資拉到3萬6或4萬來的高。本身能力的強化,造就了每月現金流的穩定不斷炊,接著才是做好投資理財的工夫,這順序是這樣才對,而不是因為「月收太低,想說靠股票、基金拼一把翻身」。

 

在這個圈子已經看過無數悲劇,翻身不成,結果往下翻了好幾層,這是相當可怕的,而且超乎想像的艱困。


很多年輕讀者就像我十幾年前剛到台北奮鬥一樣,其實外縣市來台北,一開始都是懵懵懂懂,你無法想像就是有人30歲不到,家裡已經讓他每月收租15萬,而他上班只不過是想要找點事情做;你無法想像就是有人26歲不到,家裡已經讓他名下有多張股票,光股息每年可收80萬,而他創業弄個工作室只不過是想要圓一個自己的夢想,賺不賺錢是其次;更別說很多跟我們年紀似乎看起來差不多的人,他們工作依舊很認真,汗流浹背,看起來不一定光鮮亮麗,結果是某傳產業的小開,他開出千萬超跑,你才猛然驚覺這個大城市中我們非常渺小,只因為人家家族已在這城市落地生根了60年。


最後想跟這些年輕讀者朋友打打氣,年輕就是本錢,千萬不要假設自己只能領2萬多,然後就這樣到40歲,這就像是溫水煮青蛙,到了那年紀,很難回頭了。況且,投資有風險,不是穩賺不賠,只要有心,當保母一年都有70~80萬,這是之前貼文早就分享過的真實案例。我孩子的保母與當司機的老公,2個人60幾歲可以現金1,300萬去買桃園新房直接付清,為什麼現在才20幾歲的你,卻要「假設」自己本業薪水永遠2萬多,然後默默到40幾歲?唯一的發財寄託靠「股票投資」?別想這麼多了,先投資自己,這報酬率會高上許多。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

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長照險怎麼買?挑選有3大重點 

87歲的陳爺爺原本身體還算硬朗,平時陪伴在體弱多病的陳奶奶身邊,半年前他一如往日地騎著腳踏車去市場買菜,一不小心跌倒撞到頭、傷得不輕……因為這次意外,兒女們決定僱用外傭幫忙照顧兩位老人家。以陳爺爺的例子現在台灣已是很常見的個案,經常可以在傍晚時分看到許多外傭一邊聊天、一邊推著輪椅把老人家帶到公園「曬太陽」……,讓人感到無奈又有點感傷! 

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法)已於今年6月3日正式上路,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長期研究台灣長照法和失能、失智的專家指出,目前國內需要長照服務的老年人日益增加,但是在居家服務與社區服務項目裡,只能做到失能服務,無法兼顧到失智的部分,且外籍看護定位不明,當有需要的老年人愈來愈多時,是否必要引進更多的外籍看護?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表示,因應台灣人口走向高齡化及少子化,長照險正躍為市場新寵,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考量到每一張長照險的理賠給付條件不盡相同,建議首次購買長照險的民眾,有3個挑選重點: 

首先,長照險是依據被保險人的失能和失智狀態給付,以「生理功能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作為判定標準,其中「生理功能障礙」,包括: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等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只要有3項(含)以上符合就可理賠。另一方面,「認知功能障礙」是指被保險人持續為失智狀態,同時無法分辨包括:時間、場所或是人物,只要有2項(含)以上符合就可理賠。 

其次,長照險有所謂的「保單等待期」,又稱為「免責期」,大約在60至90天左右,也就是這段時間過後,保戶才能獲得應得的理賠給付。因此,對於保戶而言,免責期愈短,對保戶愈有利。 

第3個重點是選購長照險時,應該挑選有「豁免保費」機制的保單,一旦被保險人處於失能的狀態,即使沒有能力繳交保費同樣能延續保單效力,可以為自己與家人減輕保費負擔。 


3種長照相關險種一次比較 

長照險以定期給付方式,透過每月或是每年給付保戶一筆錢,與其相類似、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定期給付長照相關險種還有依照疾病給付的「特定傷病險」和依照殘廢等級給付的「殘扶險」,下表說明3種長照險在給付項目上有何不同及各有哪些優缺點: 

 

小花平台溫馨提醒:

長照險每張保單的給付方式和給付額度各有不同,在投保前,最好先了解契約條款內容,尤其在給付與理賠條款上,不妨尋求專業人員的詳細說明,才能評估該張保單是否符合個人需求,也保障個人權益。

延伸閱讀
便當差5塊都猶豫,股票卻每天輸贏好幾萬...萬點行情想「賺快錢」,讓這個爸爸差點賠掉一個家
便當差5塊都猶豫,股票卻每天輸贏好幾萬...萬點行情想「賺快錢」,讓這個爸爸差點賠掉一個家

2020-12-30

「聯電買50.5元,一入手飆股跌到45元,我該怎麼辦?」散戶投資最常犯的一種錯
「聯電買50.5元,一入手飆股跌到45元,我該怎麼辦?」散戶投資最常犯的一種錯

2020-12-21

他拿200萬遣散費all in卻慘遇3月股災...雜誌沒說的「慘戶」故事:30天散盡財富,消失於股市
他拿200萬遣散費all in卻慘遇3月股災...雜誌沒說的「慘戶」故事:30天散盡財富,消失於股市

2020-12-16

「沒有富爸媽,在台北多少錢才能退休?」15年前年薪就破百萬,50歲白領圈這樣看安心養老
「沒有富爸媽,在台北多少錢才能退休?」15年前年薪就破百萬,50歲白領圈這樣看安心養老

2020-12-10

在台北養1個小孩要花多少錢?光日托就1.8萬!理財達人用4口之家開銷列給你看...算完都快哭了
在台北養1個小孩要花多少錢?光日托就1.8萬!理財達人用4口之家開銷列給你看...算完都快哭了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