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很多想退休的人都不退了!」 陽明海運業績好到35年來未見 但老董算盤這樣打

 「很多想退休的人都不退了!」 陽明海運業績好到35年來未見 但老董算盤這樣打

戴慧瑀

傳產

攝影/蕭芃凱

1254期

2020-12-30 10:00

2020年貨運景氣反轉,陽明海運轉虧為盈,充實銀彈,董事長鄭貞茂首度談任內兩大目標,改善財務結構及數位化發展,先蹲低再後跳。

「這是很瘋狂的事情,從沒看過這樣子的狀況。」在陽明海運35年、行政長兼副總經理史美琦直言,這兩季航運各路線價格齊漲,可以說是歷史頭一遭,「報價每周都在調整。」以前船進港後,貨櫃可能兩天就能清出來,現在要兩星期以上,周轉率變低,「現在缺櫃還看不到緩解跡象,完全是賣方市場。」他說。

 

亞洲運往美東、美西每大箱(40呎櫃)的運價,從2020年5月底突破2千美元後,12月已漲破4千美元,甚至喊到快5千美元。紡織業者直呼,耶誕旺季前後,貨櫃難搶又貴,一有貨櫃,客人都希望把貨櫃塞好、塞滿。也有物流貨攬業務員私下表示,近來常苦哈哈陪笑,聽客戶抱怨,說自己是船公司VIP,過去都是船公司拜託拿櫃,如今卻不肯給,真是又氣又無奈。

 

航運業罕見的景況,也讓苦熬多年的陽明迎來新一波榮景。

 

2020年12月24日,陽明公布11月自結獲利,單月稅後純益27.0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來到0.92元,逼近第三季旺季單季1.05元,超越前三季0.71元。隔日陽明股價即攻上漲停,漲勢並延續到29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拉出漲停,來到27.9元,自八月約6.5元起漲,至今翻了3倍以上。

 

過去10年,虧錢多於賺錢的陽明,公司內的氣氛一掃低迷,變得蓬勃昂揚起來,「(員工)笑容多很多,很多正想退休的人都不退了。」2020年10月上任、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的陽明董事長鄭貞茂笑著透露,今年(2020年)員工的年終獎金應該不錯,會比過去幾年好很多。但話鋒一轉又正色說明,「但明年(2021年)還不會發股利,因為過去累虧數字還無法打平。」

 

調財務體質、攻數位化

 

獲利重返成長軌道,鄭貞茂卻強調,自己不走擴張路線,要穩健發展。「現階段來講,趁這波有賺錢,有子彈時,審慎使用我的子彈。」他給自己任內的兩大目標,一是調整財務結構,二是進行數位發展,調整陽明管理體質。

 

2008年前,全球經濟穩定成長,各家船公司大舉擴張,陽明當時也以市場高價租進船舶。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市場供過於求,運費下滑,租船固定成本高的陽明,虧損連連,得向金融機構貸款,負債比攀升。2016年,財務持續惡化,差點被打入全額交割股,靠著減資再增資,在政府紓困下才度過難關。

 

當前陽明的負債比率9成,流動比率近6成。「負債比要降到60%以下,流動比要拉到100%以上。」這是鄭貞茂心中正常公司應該要有的水準。

 

「今年(2020年)有一個好的開始。」鄭貞茂說,有現金淨流入,就趕緊還債,希望2021年,降低負債比率到80%,流動比率也拉高到80%。而帳上80億元的累計虧損,預計在年底可以砍半至近40億元,目標2022年打平,開始發股利。

 

鄭貞茂不諱言,只要歷史包袱還在,陽明就沒有能力與別人軍備競賽。「先解決過去高成本的問題,等都解決了,還有資源,才會進入擴張階段。」歷史經驗告訴鄭貞茂,公司要擴張,不管是決策或應變能力,都必須更謹慎靈活。

 

靠什麼做到?大數據分析。鄭貞茂指出,公司知道客戶、貨品在哪,就能爭取更多高單價貨品,優化攬貨結構,同時更好地掌握市場動態。

 

大數據還能幫公司做出更好的航線規畫。鄭貞茂舉例,做好海域水文的資料分析,船可以走更省油的路線,降低燃油成本。陽明一年營收約1千4百億元,燃料占成本比重約10%,也就是一年要花約1百40億元在用油上,「這邊省一點,就有幾億元的空間。」

 

除節省成本外,船隊調度可以更機動,當某條航線需求好時,派其他地方船隻來支援,「這邊多一點,那邊就少一點。」或當一地需求沒有那麼多時,可以大船換小船。鄭貞茂認為,數位時代,要打破過去以經驗為依據,改用數位工具作為公司策略的依據。

 

疫情還沒有結束,塞港問題短時間難解,市場看好2020年下半年的高運價行情,將延續到2021年,並帶動5月美西線的長約價上漲。加上市場缺船,供給吃緊,明後年(2021至2022年)都有新船要下水的陽明,屆時運力大增,帶動獲利表現。

 

目標「每艘船都能獲利」

 

但撇開這意外的榮景,鄭貞茂認為回歸常態後,全球航運仍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市場是dynamic(動態的) ,當你決定了策略,市場可能很快又變了。」陽明10年前高價租入的船舶造成近年營運的包袱,但已經在2020全部還船,只是公司目前船隊的長租船比例較高,加上自有船舶依營運時間仍有汰舊需求,所以公司還會再買幾艘新船,但「我跟同事講,要看到20年,甚至25年。」他認為,未來航運業對冷鏈與環保的要求愈來愈高,在購船決策上必須納入考量,確保每艘船都能帶來獲利。

 

陽明來說,這也是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員工休息一陣子,不用每天去煩惱錢的問題。」鄭貞茂笑稱,先蹲低把公司的體質打理好,日後才能跳得更高。

 

陽明海運

這段時間,全球金融市場都處在相對舒適的位置,由於VIX(恐慌指數)大多在十五以下的低檔徘徊,也就是中國及新興市場的股市危機,並沒有影響美股的波動;此外,一向被視為避險商品的黃金,一直以來都沒有起色,在一二○○美元上下浮沉。在美股獨撐大局下,看起來資本市場似乎是西線無戰事。

 

但是資本市場永遠不可能維持一邊獨強、一邊獨弱的景象,最後總要攤牌,關鍵時刻在台灣國慶日這一天,美國道瓊指數拉出一記八三一.八三點的長黑,跌幅達三.一五%,標普五○○下跌三.二九%,那斯達克下跌四.○八%。

 

美股出現大殺盤,股災立刻傳遍全世界,剛剛度過國慶假日的台股,開盤跳空下跌逾五○○點,最後慘跌六六○.七二點,創下史上最大跌點,單日下跌六.三一%,在全球股市幾乎名列前茅;比加權指數更慘的是OTC指數,重挫七.四四%,摩台指數也跌七.二八%。一直非常弱勢的恆生指數,下跌九二六.七點,跌幅三.五四%,滬深三○○再跌四.八%,深圳A股跌六.四五%,上海A股跌五.二二%。

 

台股失守萬點進入空頭  嚴酷考驗正要開始

 

美股大跌,形同一個殺戮市場,全球股民哀鴻遍野,尤其對台股,是一記非常致命的大跌。這個跌勢,代表了幾重不同的意義,一是台股從一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站上萬點以來,已保持十六個月的史上最長萬點紀錄,就在這裡告一段落。

 

二是台股的技術面正式由多翻空,走向空頭市場。其實進入第三季,台股就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很多漲價概念股,如國巨、環球晶紛紛出現巨大跌幅,但是台股月線連續三個月都收在一一○○○點以上,乍看之下,台股仍然維持在一一○○○點的強勢整理;然而,很多上半年叱吒風雲的個股,股價早已腰斬,這一記長黑,讓一直維持上升的年線反轉下彎,還有各條均線全部呈現下彎的死亡交叉,這是一個完整的空頭排列,對於手上持股滿水位的投資人來說,未來會是一段嚴酷的考驗旅程。

 

如果把十月股市大狂殺的上半月統計一下,比比看誰的災情最慘重?台股三大指數中的加權指數大跌一一○五.二二點,跌幅一○.○四%,OTC跌十六.一八點,跌幅十二.一%,摩台指跌四十二.三點,跌幅一○.三%,台股三大指數跌幅全都超過一成;中港股市也是災情慘重,香港恆生指數跌二三四三.四六點,跌幅八.四三%,國企指數跌七.九三%,滬深三○○跌九.○八%,深圳A股跌十一.一四%,上海A股跌八.九八%。整體來看,中、港、台三地股市跌幅約在一成左右。

 

台股不但把今年漲幅全部跌光,還留下六.九七%的跌幅,而香港股市今年累積跌幅已達十四.九五%,深滬股市跌幅更大,最慘烈的是深圳A股跌三二.五八%,上海A股跌二二.三五%。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中港台三地跌勢慘烈,深圳A股重返一四年的起漲點,台灣OTC指數也把兩年的漲幅全跌光,這是弱勢的股市。

 

最強勢的美股也不怎麼好,道瓊十月上半月下跌一二○七.七六點,跌幅四.五六%,標普五○○下跌一八三.一九點,跌幅五.六%,更慘的是那斯達克跌掉六一五.六一點,跌幅高達七.六五%;美國NBI生技分類指數跌九.六九%,費城半導體也跌九.一四%。

 

美股是全球股市多頭的明燈,這回開始出現變化,因為美股技術面也出現大的轉折,六大指數中的費城半導體率先跌破年線,道瓊、標普五○○、那斯達克也都回測年線,現在正在最關鍵的位置上,尤其是一向最強勢的那斯達克指數,一直以來有FAAMG(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五大科技巨擘撐大局,即使是二月小股災,那斯達克也沒有跌破年線,這次是多年來首度跌到年線,也代表連續上漲十年的美國大型科技股,到了攤牌的關鍵時刻。

 

以今年繼蘋果之後、市值破兆美元的亞馬遜為例,亞馬遜股價在○八年金融海嘯從三十四.六美元拉出十年大漲勢,今年八月漲到二○五○.五美元,市值正好破一兆美元,最近跌回一六八五.一美元,跌幅已達十七.八%,若下跌超過二○%,這是遁入空頭市場的第一個訊號;另外,因資安問題屢出紕漏的臉書,股價從二一八.六二美元跌到一四九.一六美元,市值跌破五○○○億美元大關,技術面已轉入空頭排列,是FAAMG最弱勢的個股。

 

到目前為止,美股仍在多空僵持狀態,多方仍在負嵎頑抗,但壓力愈來愈大,因為全球股市都紛紛陷入跌勢,例如歐洲指數十月上半月下跌六.○三%,德國股市跌五.一七%,法國跌七.二五%,英國跌六.四%,荷蘭跌五.六九%;亞洲重量級的日本股市跌七.六六%,韓國跌八.四五%,東協市場的印度跌三.七六%,泰國跌三.四三%,新加坡跌六.四八%,印尼也跌四.一七%,這樣的跌勢完全應驗了「覆巢之下無完卵」的說法。

 

全球股市大多數都跌破年線,呈現空頭排列,仍在年線作戰的只剩下道瓊、標普五○○、那斯達克、日本股市,以及巴西、紐西蘭、挪威、以色列等少數市場,且除了美股、日股、巴西、紐西蘭外,大多數市場今年都下跌,當然最慘的是深圳A股,跌逾三成以上。

 

陸股若不止跌  全球股市恐找不到底部

 

這是全球股市一次總盤點,至少透露出幾個更深的內涵與未來的方向。一是全球股市紛紛落入空頭格局,最後撐住大局的會是美、日股市。未來若道瓊、標普五○○、那斯達克出現致命長黑,跌破年線,全球股市將進一步確立進入空頭市場,會更加險惡,這是第一個指標。

 

先前我一再提醒大家,恐慌指數在十到二十間,對全球股市來說是舒適的位置,但恐慌指數站上二十以上,就代表市場恐慌情緒正在升高,這當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聯準會堅定升息的步伐,今年已升息三次,聯準會基本放款利率來到二%至二.二五%之間,若十二月再升息一碼,明年再升息三次,配合縮表,為全球股市帶來的壓力會更巨大。

 

金融海嘯以來,全球股市展開持續十年的大牛市,各國股市都累積了很大的漲幅,像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巴菲特指標(股市總市值/GDP),美國已來到近一四○%的歷史高峰,台股的巴菲特指標一度到一九○%,都到了相對高的位置。當市場通貨收縮,利率升高,特別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拉升到三.二%後,市場的投機力道一定會減弱。此時正是海水退潮的時候,所有投機都會現形,只有堅實的基本面才禁得起考驗,所以股市進入空頭市場,第一個信念是要非常重視基本面,仔細檢視手上標的,在最壞的狀況下,至少要享有五%穩定回報的標的,可能比較禁得起風吹雨打。

 

二是全球股市最弱勢的指標,要從中國股市看起。我們用滬深三○○為例,今年滬深三○○從四四○三.三四點跌到三○九四.九七點,最大跌幅已達二九.七%,把深滬股市拉開來看,深圳A股殺到一三一○.五九點,更是慘烈。深滬股市成為全球最弱勢的指標,如果深滬股市不斷破底,全球股市恐怕無法找到底部。

 

這與中美貿易戰有關,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基本面都還沒有看到反轉訊號,就連美國貿易逆差仍在創新高,前三季經濟基本面都很好,但股價為什麼會跌得這麼慘?關鍵就是中美貿易戰對一九年的世界經濟,可能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今年前三季,有很多規避關稅的急單,如果從上市公司公布營收來看,今年前三季營收都很好,像上銀前三季營收二二六.八八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五一.一%,上銀上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九.二五元,是上銀歷年最佳成績單;但上銀股價卻從五三○元殺到二○一.五元,基本面雖然很完美,股價卻掉了六二%,這是不尋常的跌勢。

 

漲價概念股跌落神壇  回歸務實投資是自保之道

 

上銀是資本設備投資的上游廠商,股價急跌,一定有人知道接下來接單力道轉弱,且弱化的力道可能超乎預期,是台股這波很多漲價概念股重挫的主因。國巨是最顯著的代表,國巨營收一路成長,一直到九月才沒有再創新高,這才是國巨基本面第一個反轉訊號,但股價已從一三一○元殺到三七八元。

 

很多投資人今年在漲價概念股損失慘重,主要原因都是過度迷信基本面,大家都覺得國巨上半年EPS已達三十五.五元,那麼全年EPS沒有一百元,也會有八十元,股價怎麼會跌破五○○元?矽晶圓的環球晶上半年EPS十四.三六元,今年EPS可能上看三十元,股價怎麼會跌破三○○元?這是用過去的歷史資料推估未來的本益比,很容易掉入投資的陷阱。

 

然而,中美貿易戰最後會怎樣?沒有人知道標準答案,此時就必須更穩健保守地投資,大家最好收斂起過去投機貪婪的心,務實地尋找沒有吹過泡沫的資產,非常嚴格地遵循基本面,這是海水退潮下的自保之道。

 

美股

 

美股

延伸閱讀
賺一年抵10年! 超級羨慕...長榮海運年終上看10個月
賺一年抵10年! 超級羨慕...長榮海運年終上看10個月

2020-12-28

1000天的煎熬!為何一封「不尋常」信函,讓長榮海運被外資列為「投資黑名單」,歷經3年才「洗白」?
1000天的煎熬!為何一封「不尋常」信函,讓長榮海運被外資列為「投資黑名單」,歷經3年才「洗白」?

2020-09-16

違反道德準則 長榮海運遭挪威主權基金摒除投資
違反道德準則 長榮海運遭挪威主權基金摒除投資

2018-01-16

簽訂服貿協議 鄭貞茂:我以為台股會大漲
簽訂服貿協議 鄭貞茂:我以為台股會大漲

2013-07-12

鄭貞茂揮別花旗 經濟學家展開新人生
鄭貞茂揮別花旗 經濟學家展開新人生

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