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錢放在銀行,你會死無葬身之地!「知名中國經濟學家、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曾說出這句重話。
陶冬對空鳴槍, 提出示警的原因是, 歐洲央行重啟買債、美國聯準會(Fed也持續量化寬鬆(QE),可預見的是未來十年,全球將進入「零負利率」時代。因此,陶冬呼籲大家應及早鎖定利率,尋找合理回報的資產。
由於國際採行大規模寬鬆政策,短時間內恐難改變低利率環境,歐元區利率更是在二○一四年轉為負值,目前負利率的國家還包括日本、丹麥、瑞士。雖然央行總裁楊金龍宣稱,「台灣不會變成負利率國家」,但利率恐將維持低檔,「退休族」及「存款族」,將成為低利時代下的弱勢族群。
台灣人向來愛儲蓄,但全球最大避險基金集團橋水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直指,「雖然現金完全不會波動,每年平均二%的通膨卻會侵蝕現金價值,就好像一種隱形稅。」
與其傻傻定存 不如買高殖利率股!
隨著零負利率時代來臨,利息只會愈來愈薄,通膨又默默吞噬利息收入, 《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認為,投資人應當更加用功,尋找有穩健回報的資產, 而具有高殖利率優勢的台股,就是台灣投資人近水樓台的標的。
「台股今年在外資瘋狂大賣逾七千億元的壓力下,居然穿越了壓制三十年的一二六八二點,創下二十九年新高。」謝金河分析,台股如今大噴出,是三十年經濟、產業調整的再出發。
有別於過去台股上萬點,總是換來崩潰的厄運,謝金河認為,這次台股似乎有將一萬二千點當成底部的強大意圖,其中,最大的憑藉就是高殖利率。
「台股殖利率向來在全球名列前茅, 像台積電股價漲到四三二元,殖利率仍有二.二%,比起世界一流公司,台積電還是很有投資價值。」謝金河認為,相較於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只剩下○.六二五%,三十年期殖利率也只有一.三七五%,一般人把錢放在定存,利息也只有一%多,此時台股滿地都是五%或六%殖利率的公司。
▲《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
根據業者的統計,過去十年台股現金殖利率平均四.二三%,高居全球第一;領先英國的四.二%;比深滬股市平均二%殖利率高出一倍多;比起南韓的一.五四%;日本的一.八%;美國的二.三六%都高出許多。
即使台股指數來到歷史高檔,台股殖利率平均仍有約四%,有些個股甚至達五%至六%。因此謝金河建議,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方式,買進優質龍頭股的台股基金,既能分攤成本, 又能享受高股息,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
年輕時先挑不配息 屆退休時再選配息
雖然台灣投資人最愛配息基金,但在「配息」「與「不配息」的選擇上,專家認為應隨著人生階段而有所不同。
基金教母蕭碧燕認為,對年輕人來說,因為每月有工作薪水收入,暫時沒有現金流問題,可挑選不配息的基金,也就是把配息轉成基金單位數,因為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小,每月能領到的配息很少,這筆錢再交由基金公司滾入再投資,才能達到複利的效果。
舉例來說,假設一檔基金含配息、平均年報酬率是一○%,年輕人選擇不配息型,定期定額每個月扣款五千元,二十年下來可以累積三百五十九萬多元;但如果是選擇配息型,二十年是累積二百四十萬元,兩者足足差了一.五倍(一百一十八萬多元。
「長期下來,資產累積的效果會更明顯。」蕭碧燕指出,等時間夠久、累積部位夠多,到屆齡退休時,想要有固定的利息收入,那麼再換成月配型基金,就能將每月領到的配息做更好的運用。
高殖利率股PK 美國十年期公債、高收益債、儲蓄險
在眾多理財商品中,追求穩健回報的標的,包括高收益債、美國十年期公債、儲蓄險等。
首先是最保守的公債,過去大家認為美國十年期公債具有低波動的優點,但達里歐指出,當前的債券殖利率真的很低, 更重要的是,債券價格的波動度實在太劇烈,有時一天之內的價格變化就已超過一年的殖利率。
至於很多人喜歡買的高收益債,看中它的配息率達六%至七%,甚至更高, 但高收益債收益高、風險也很高,況且高收益債的配息率誘人,可能都是從本金配息,變成「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樣四% 至六%的年收益,從台灣的高殖利率龍頭股來累積還比較可靠。
「配息率只是個參考值,因為每個人真正拿到的配息率都不一樣,它是現金流的意義,不等於報酬率。」蕭碧燕指出, 基金真正為自己創造多少收益,應該看的是總報酬率,而不是配息率。
既能「儲蓄」領息,又具備「保險」功能的儲蓄險,也是很多人用來存退休金的方式,認為儲蓄險幾乎和定存一樣低風險,但報酬率比定存高。不過,知名財經作家施昇輝提醒說,儲蓄險雖然比定存好,但必須持有它一直到期滿,才能拿到所有的獲利,若要提前解約,幾乎都是賠錢,即使是到期前幾年有獲利,也非常微小。
施昇輝指出,在零負利率時代,保險公司早已無利可圖,未來儲蓄險的宣告利率只會愈來愈低,可能比銀行定存利率多一點點而已,還不如去投資一些經營能力比較好,能長期發股息的公司,股息殖利率幾乎都是定存利率的三至六倍。
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只要透過定期定額,買進一籃子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 不僅能年年領股息,也不擔心倒閉或下市的可能,它的風險其實和定存、儲蓄險一樣低,但獲利卻可以高出很多,才是真正長治久安的理財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