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流行「小資」一詞,但是,很多人誤以為每個有薪階級都叫做「小資產階級」。
勞務所得不是資產,別自稱「小資」
露比的外婆住在緊鄰熱鬧商街的文教區,房子既老又舊,每個月就靠老人年金和女兒給的幾萬元過日子。老人家三不五時總會喜孜孜的提到房價比起10年前至少漲了10倍,心裡老指望著都更,想著不花一毛錢就能換一棟新房子。到現在,就算房價漲了20倍,因為沒都更,所以老太太還是住在破房子裡。
維琪婚後和老公辭掉原本的工作,租了一棟2層樓透天厝。他們在一樓經營快餐店,從午餐營業到晚餐,中間時段還賣下午茶;二樓有2間房,一間自己住,另一間租給背包客當民宿。夫妻一個管做飯,一個管櫃檯,再請2、3個工讀生幫忙端盤子、打掃。3、4年後,他們存到一筆頭期款,在市中心買了一層3房2廳的公寓,租給留學生和上班族。拿租金付貸款後還有一點小盈餘,讓他們依然維持以往的生活模式和水準。
3年後,他們有了一對小兒女,考慮到小朋友將來上學的問題,他們結束了民宿和餐館的經營,在市區另外買了一間小公寓自己住。雖然生活步調有些緊湊,維琪仍然輕鬆自在,畢竟房東和房客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一個怎麼繳都是別人的,另一個怎麼繳都是回到自己身上。
同樣是一棟房子,命運卻大不相同。
露比的外婆不需要額外負擔房租,並且房子本身就供應她的居住所需。這棟房子當然屬於外婆的個人資產,但也僅供居住。就算因為經濟環境的變遷而大幅增值,然而在沒有營利或者變現的情況下,外婆雖然擁有千萬房產,事實上並未真正享受到房價上漲所帶來的增值效益,甚至還過著近貧的生活。
維琪的情況正好相反。夫妻倆在沒有房產的情況下租屋開店,雖然房子不屬於他們所有,卻能充分發揮租金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不僅賺取兩份收入,還負擔居住所需。他們因為兼營民宿的關係,增加收入進而提升自己的居家品質。即便他們得在短時間內投資生財器具,但長久以來,節省不少外出上班無可避免的額外支出。
在工作方面自行創業,也為居家生活節省開銷的情況下,不僅開源同時也節流,2人在短時間內就存到一筆可觀的資金。在房市與股市之間,維琪選擇投資相對穩定的房產。一方面避開被套牢的風險,另一方面房屋的租金除了繳交房貸,還有剩餘收入。不久之後,他們就買了第2棟房子。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曾經對「資產」與「資本」做出解釋:個人的財產所有物都叫做資產,只有當你透過出讓財物使用權而從中獲利,這個資產才會成為資本。好比一輛車,無論你把它當成交通工具或載客賺錢,它都是你的資產,但是,如果你把車租給別人,不但不用開車賺錢,反而還能收取租金,那麼這輛車就從資產變成資本。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資產,但只有不靠體力或者智力的勞動,操作資產以賺取收入,才是靠資本賺錢的資本家。
不僅資產不等於資本,你的薪水也不等同於資產。資產必須具有可讓渡使用權的經濟效益。例如電腦對作家來說是能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但因為能透過讓渡使用權而獲利,於是對網咖老闆而言,就成為無須親自操作就能帶來收入的資本。
薪水是你付出勞動所換來的所得,最主要的功用在於維持你的生活開銷,因此,在交換生活基本所需的意義上,除了被消耗,並不增加其他經濟效益。所以,靠腦袋吃飯的律師,看起來比靠體力吃飯的黑手賺更多錢,但未必擁有更多資產,如果律師只是打一場官司賺一場錢,而黑手卻是連鎖機車行的老闆,那麼後者不僅比前者擁有更多資產,且不用親自賺取生活費,同時也是能夠用錢去賺錢的資本家。
現在很流行「小資」一詞,但是,很多人誤以為每個有薪階級都叫做「小資產階級」。事實上,資本主義世界裡真正的「小資產階級」,指的是能夠以獨立資金創業並且雇用少數員工的「小資本家」。在上面的例子當中,露比的外婆所擁有的個人資產,只是維持生活所需,並無法從中獲得額外的經濟利潤,而維琪一直到開始當包租婆,才算是真正的小資本家,晉升為「小資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