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成功與否,取決於思考習慣」。即便是相同物品,該如何使用這個東西、會創造出什麼東西,全都取決於那個人怎麼思考。與之相同,財務自由人與財務不自由人,兩者的思考從根本就完全不同。
你買的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
這類關於金錢的知識被稱為「金融素養」或是「金融IQ」。幾乎所有人都不會去學習金錢的相關知識,所以大多人還沒學就覺得困難而放棄。提升金融素養是個機會。這是因為其他人都不學習,所以你出社會後才學也毫不嫌晚。而實際上,想要提升自己的金融素養,在獲得收入後實際使用這筆金錢來學習的效果最好,畢竟只是紙上談兵是不可能真的學會的。
我自己也有個讓我想要學習金融素養的動機。那是在我當上班族第3年結束之時,當時我的父親剛去世半年,是我感覺得要好好思考照顧母親這件事的時期。但仔細一看,雖然我每個月都有薪水,卻都在下次付信用卡帳單時幾乎花光。總是被繳款追著跑的現實,讓我深深感覺「再這樣下去真的可以嗎?」
就算拼命工作也無法改變現狀,總是被繳款追著跑的生活,這就稱為「rat race」,大家知道老鼠跑滾輪的那類玩具吧,就是那種不管再怎麼努力,還是一直在原地打轉的感覺。更別說跑越快轉得也越快,反而更加辛苦。就這樣,我越努力工作,卻越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只有辛勞不斷增加。
應該有許多人和當時的我相同,現在也還沒脫離這個「rat race」,在其中掙扎著吧。為什麼會步上「rat race」這條路呢?這是因為購買了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前一陣子,一位老朋友對我說了這件事:
「岡崎,你以前說過,房子是負債,所以別買比較好,對吧?我當然反駁你『那怎麼可能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你的意思了。現在的狀況與購買當時不同,我家變得太小了。但我家位置又沒方便到可以立刻找到買家,而且要花一大筆錢修繕,賣了也沒多少錢。當初覺得付房租很浪費才買房子,結果反而是付房租更便宜……」
有些人認為在資產的形成中,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實際上,大多數狀況是支出更多,原以為留下資產,卻在付完房貸後,房子也沒剩下多少價值了。不會生錢的東西,不管是車、不動產還是股票,全都是負債!車子也相同。認為「車子=資產」也是個很大的錯誤。這是因為,就算有車,如果你還是不斷支出,那就是負債。
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重新定義好金融資產與負債後,就是以下這樣:
‧金融資產=可以生錢的東西
‧負債=搶走錢的東西
不管是房子還是車子,只要不會生錢,還不斷從你的戶頭裡搶錢,那就是負債。也有人會覺得股票也是資產,但這也是錯誤觀念,可以生錢的就是資產,如果反過來搶錢,那就是負債。而不動產,如果沒有生錢,每年反而還被徵收固定資產稅,這樣也算是負債。
但實際上,即使是如此簡單的定義,想要實踐還真是相當困難。因為會被情感、周遭不可靠的意見耍得團團轉。我不斷重申「房屋不是資產」,但如果你找父母或朋友商量,大概都會遭到劈頭否定吧。已婚者甚至可能對你說:「買個房子就是對家人的貢獻!」就這樣隨波逐流,你自己也買了這個負債。
另外,最簡單明瞭的負債就是貸款及分期付款。想要買什麼東西時,「拿到獎金再付款就好了啦」、「如果賣光了會讓我心情更不好」、「我都這麼努力了,給自己一點獎勵也不為過吧」等想法,都會讓你創造出負債。如果你接下來想要構築自己的資產,就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別被周遭的意見及情緒帶著走,更需要培養自己的眼光,判斷對方是不是一個值得商量的對象。
作者簡介_岡崎勉明
DW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理事,並同時經營另外兩家公司。業務範圍包含商務訓練事業、業務顧問、零售商支援、餐飲店經營、餐飲店顧問、旅行事業、會議室租借事業等等,相當廣泛。出生於埼玉縣坂戶市。進入Softbank BB股份有限公司工作4年後獨立創業。他的餐飲事業中之Standing Bar「SHINBASHI」接連數日大排長龍,因而登上各大媒體版面。他也在有限公司「志緣塾」主辦的日本最大型講師活動「全國講師徵選會2015」中晉級決賽,一開始靠著口耳相傳的演講,現在每場都超過400人參加。總計動員人數已超過10萬人。
本文摘自三民 《為什麼他有錢又有閒?上班族也能財務自由,人氣創業導師的最強富人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