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科技獨角獸「螞蟻集團」準備股票上市,預估市值將達二千億美元至二五○○億美元之間,挑戰中國金融業龍頭「中國工商銀行」的市值龍頭地位。然而,這場人類史上罕見的創富盛宴,也隱含著不容忽視的陰影與風險!
各方對螞蟻集團上市後的企業市值預估數字取中間值,約為二二五○億美元。首先的問題是:它值不值這個價?
螞蟻集團今年上半年淨利達二一三億元人民幣,上半年就賺贏去年一整年。設算今年全年賺進四二六億元人民幣,即六十二.九億美元,二二五○億美元市值即意味螞蟻享有三十五.七倍本益比。(編按:2250÷62.9=35.7)
陰影一:不夠一致性 財務操作斧鑿深 引發專業人士疑慮
三十五.七倍本益比看似不低,因為螞蟻母企業——阿里巴巴目前本益比落在二十九倍。然而,如果與全球一流支付企業比較,又顯得合理。因為,美國電子支付巨擘PayPal目前市值達二一九八億美元,本益比達八十五倍;VISA市值四一九七億美元,本益比三十七倍;萬事達卡(MasterCard)市值三三二一億美元,本益比四十六倍。
追蹤研究螞蟻集團三年的國內某大金控高階主管指出,以螞蟻集團的成長性,享有三十幾倍本益比不算過分,「但深入觀察它這三年的營運表現,總是感覺不夠consistent(一致性),心理面總是有個疙瘩。」
不夠consistent的地方在於,該名主管指出,螞蟻集團二○一七年淨利六十九.五億人民幣(下同),一八年驟降到六.六七億元,而且還是靠著轉投資眾安保險上市,灌進二二八億元一次性獲利所致,不然當年是嚴重虧損。一九年獲利,又跳增至一六九.五億元。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螞蟻集團不畏景氣嚴重低迷,獲利更以二一二億元寫下新猷。
一八年本業虧損主要是銷售費用較一七年暴增逾二○○%所致,該年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高達五五.二%,這可能是為了搶市占率,或與競爭對手互爭商家地盤,大打補貼戰有關。
隨著股票上市日期逼近,一九年銷售費用占營收又陡降至一四.九%,二○年上半年更進一步下滑至八.四%,這難免會讓人懷疑是為了股票上市美化帳面獲利。當然,投資人也擔心,股票上市後是否銷售費用又會大幅上升。
該名金控高階主管提醒,近來IPO市場,不僅台灣,中國與香港也一樣,虎頭蛇尾的股價走勢頻見,「不要以為是阿里系或騰訊系就是上漲保證,一七年以螞蟻金服與騰訊為大股東的眾安保險上市,上市後旋即衝上近百元港幣,如今還不是慘跌至三十幾港幣!」
如前文所述,以獲利面而言,借貸、保險與資產管理等金融業務對螞蟻集團獲利貢獻,去年已達七成;尤以借貸(消金與企金)最為重要,一九年貢獻四三%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