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始迄今,全球資本市場風起雲湧,儘管中美貿易衝突沒有減緩,而且雙方角力的場域,一路從貿易戰延伸到了科技戰、智慧財產權保護、區域平衡抗衡及近幾個月的金融市場爭議。
關於金融市場,中美雙方最新的發展是,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8月26日在北京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解決中概股會計問題上的態度是真誠的,願意配合美國監管機構,允許其對一些最敏感的企業進行審計。
另外,依據8月13日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市場已經吸引超過20家中國企業前往那斯達克(Nasdaq)及紐約證交所(NYSE)掛牌上市(IPO),總籌資金額達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5家中企在華爾街的籌資金額35億美元還高。
後疫情時代,全球股市果然處處充滿投資機會與風險。如果從追求短期高報酬的角度來觀察全球股票市場,那斯達克北歐第一成長板(Nasdaq Nordic First North Growth Market)及深圳交易所的創業板(SZSE ChiNext),尤其值得投資人關注。
首先,我們來看那斯達克北歐市場近9個月的表現。
美國那斯達克自2008年併購了北歐及波羅的海的7家國家級交易所,包括了瑞典、芬蘭、丹麥、冰島及波羅的海三國的交易所,正式進入了歐洲市場。那斯達克挾著世界級的交易系統優勢,為北歐投資者提供進行智慧、永續投資所需的市場和資訊,也為北歐的新創公司提供其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所需的知名度和資本力量。
完整的創新生態系統 為中小企業帶來流動性
如果說股票交易是為北歐市場上市公司發展,提供流動性的金融血液,那麼IPO上市業務就是給了北歐新創公司,帶來了生活所需要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