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曾任產經日報主筆、元富證券自營部副理、鑫報證券投顧總經理,著作包括波浪洩天機、K線洩天機、指標洩天機等系列書籍;1995年,周英在非凡商業頻道開闢「投資世界」和「股市夜未眠」的股市節目,由於解盤方式獨樹一格,受到不少菜藍族的注意,名號因此愈來愈響亮。
如今康友-KY找周英出任發言人,不少人解讀是為了「救股價」,但也有傳言猜測是不是「客戶套牢」?無論如何,投顧公司董事長擔任上市公司發言人,這在台股證券史上可說相當罕見。
觀念一:股價逆勢不漲還下跌 背後必有原因
事實上,康友-KY上半年的股價走勢就有不尋常現象,第一季新冠肺炎陰霾籠罩全球股市,所有股票出現崩跌,不過隨著各國央行大舉印鈔救市,股市旋即展開V型反轉,生技醫療族群更是反彈要角(圖二),不過康友-KY卻欲振乏力,只在120-160元間進行橫向整理(圖三)。


▲圖表來源:嗨投資(HiStock)
4月時,康友-KY公告子公司帝斯生技研發生產之ND+H5N1疫苗取得印尼核發之藥品許可證,並開始對外銷售;到了6月,再公告收購印尼的動物飼料及動物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商PT. Nutricell Pacific部分股權,不過股價仍然意興闌珊。
這樣平靜的情況在6月17、18日被打破,不少「老師」覺得同樣是生技股,康友-KY會補漲而喊買,吸引散戶跟進,讓康友-KY單日成交量從322張擴大至7211張。
然而股價衝高兩天後反而一路緩跌,和大盤在同一時間從11500點漲至13031點,形成強烈反比,顯示有人在供應籌碼,而這和市場傳言有特定人士早在6、7月,就知道子公司六安華源出狀況差不多時間。
這些聽明牌追高的散戶忘了,遲遲不漲、甚至逆勢下跌的股票,背後必有不為人知的原因,不必期待股價一定會「補漲」;即使股價動了,行情也難持續太久,甚至幫特定人脫身。這是避開康友事件重演的第一個觀念。
觀念二:挑選形象正派的老闆 避開常出現爭議的公司
至於第二個觀念,則是對具爭議的老闆/公司最好敬而遠之。早在2015年掛牌前後,康友-KY就傳出因為「股權移轉」及「價差太大」兩個問題,造成主辦券商群益金鼎證券遭到證期局嚴厲處分,一口氣違規記點10點,這在過去是很少看到的。
2007年,黃文烈向中國國企華源集團收購六安華源(前身為安徽朝陽製藥廠),經過一連串股權重整後,才成為現在的康友-KY。當時另一個大股東王命亮原是中國籍,後轉為印尼籍,並出售近55%股權給新股東。
然而簽訂股權交易合約後,雖然移轉了股權和變更登記,但股款交付卻延遲一段時間,與一般交易常規有異,被質疑是利用他人名義代為持股,有規避股東適格性審查的疑慮。
此外,當時股權移轉價格為每股41.3元,但不久後申請上市的暫訂承銷價卻高達160元(最終承銷價188元),價差太大同樣引起外界質疑。也因此,群益金鼎證券不但被記點,還被處份三個月不能送件上市櫃。而這些爭議也在後來的上市公開說明書提出保證(圖四,截取部份內容)。

再者,2018年康友-KY出現連續跌停時,筆者就曾寫過一篇文章,除了董事長高價轉讓持股,當時還涉及投顧老師、丙種資金炒股;認售權證發行和放空時機的巧合等,宛如連續劇的橋段讓很多投資人看得瞠目結舌。而這次在股價崩跌前幾天,融券也異常明顯增加2千多張,有心人趁機從中獲利。
觀念三:大股東股票賣不停 就要提高警覺
最後大股東一直賣股票,就要特別留意,富達前知名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在《選股戰略》一書中就寫道,「如果大股東不只是賣出,還大量拋售,那就更要小心!」
2018年康友-KY之所以連續14根跌停,導火線是黃文烈減少持股133張,所屬的投資公司Profit Gat也在當年9月及10月申報轉讓300張和1300張,造成投資人信心崩潰。其實統計2015年上市以來的持股變化,就知道康友-KY大股東是一路減碼持股。
根據上市公開說明書,當時黃文烈和投資公司Profit Gat分別持有5%和46.5%的股權,合計28325張股票,如今黃文烈本人剩2101張,Profit Gat剩10047張,加起來12148張,共減少16177張,減幅超過五成。
2014年底,康友-KY的股東共8人(圖五),經過股權分散和大股東賣股後,5年後的集保中心最新資料是股東人數膨脹至11616人,而持股高於千張的大股東只有26%持股(圖六)。

▲資料來源:康友-KY上市公開說明書

▲資料來源:集保中心
這種現象不是只有康友-KY,之前筆者寫的KY公司董監持股為零的文章就提及可能想規避申報,悄悄賣股,而綠悅-KY、勝悅-KY、淘帝-KY和再生-KY在上市後前十大股東持股就不斷減少,股價亦一路走低。
2019年綠悅-KY在董事長神隱、股東抗議聲中通過合併下市;而勝悅-KY掛牌後獲利一直降低,去年更逆轉為每股虧損2.87元,股價只剩10元左右(剛上市最高120.5元);至於淘帝-KY則是今年上半年每股大虧7.59元,股價從最高點172.5元跌至現在不到40元;曾經百元股的再生-KY,今年已邁入虧損第三年,股價剩5元。
看這些KY公司股價走勢,完全感受不到台股突破歷史高點的榮景,關鍵原因就是基本面逐年惡化和大股東不停賣股。試想,倘若公司真的前景看好,大股東為何急著變現?這是投資人應該警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