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榮幸,兩次都能躬逢其盛!」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這麼說。
他口中的「兩次」,一方面是指他看好台股指數即將改寫30年前的歷史高點;另外,80年代末到90年間的台股投機狂潮、資金瘋狗浪行情,彷彿也在30多年後的今天重新上演。
老鳥重溫、新手須學的那段歷史 投機盛世再來
1988年底,永豐餘旗下的永信證券開業(後與大華證券合併),原本在永豐餘工作的台股資深分析師杜金龍也被轉調到永信證券自營部,「第一年操盤,我就幫公司賺了1億!」說到當時戰功,他沒有太多得意,畢竟那是「只要有買股票,幾乎就能賺錢」的大投機時代;「多數人不在乎基本面,都在打探主力明牌,到處問『阿不拉』在幹嘛、『亞聚陳』買什麼?」
杜金龍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比當年與現在,一種「不怕追高」的投資情緒似乎今昔皆然,「瘋狂追價之下,那一波締造了『8000金』的盛世。」也就是,大盤同時出現8檔千元以上個股;而在2020年的此刻,結算至7月8日,台股已有5檔「千金股」。
雖然千金股的檔數不比當年,但現階段股價在500元至千元之間者有13檔,100元至5百元股價的個股更有187檔,加總算一算,100元以上高價股的總市值超過20兆元,占去大盤半壁江山。「這反映了2件事,第一,市場錢多;第二,資金很勇敢,不怕追高。」
不只是杜金龍或廖繼弘,本刊近期針對36位台股資深投資者與機構法人進行的問卷調查,當被問到「這波行情是否堪比30年前的資金瘋狗浪行情」時,78%受訪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沒有經歷1989至1990年資金行情的人,這次,得好好學習什麼叫資金瘋狗浪!」這是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給投資人的建議。
水往哪裡流、人往哪兒去? 法人翻新日常觀盤指標
「如果看本益比操盤,上半年績效一定很慘!」一位投信基金經理人打趣的說。但這不代表他只是憑感覺操作,事實上,面對資金瘋狗浪,標榜專業投資的機構法人,也開始翻新了日常觀察的重點指標。一般認為,台股現階段與30年前相比的最大差別,是法人資金占比大幅升高,那麼,法人此時最在意的指標,意義上,也就像是30年前股民們熱中打聽的「主力動向」。
「既然是資金行情,資金指標就是最重要。」某基金經理人表示,自己目前最在意的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旦超過1%,股市資金動能就要重新評估。」
另外也有經理人提出「泰德利差(TED spread)」,利差愈高,代表金融體系的資金愈是趨緊,以過去經驗,每當美國景氣衰退前,泰德利差多會衝高到1%以上,今年3月一度突破1.3%,但在聯準會大印鈔後,目前已來到歷史低檔區的0.13%左右。
至於經濟面向的指標,投信業者現階段普遍以某些「解封指標」,取代原本慣用的經濟數據。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就表示,「例如從乘客、貨運及發電量等數據都能看到,從五月開始,全球經濟活動已經開始復甦。」
這些數據,一般投資者不見得能掌握,但還是有些公開資料可以追蹤,例如代表美國每月陸海空貨運數量的「卡斯貨運指數(Cass Freight Index)」,就能在聯準會經濟資料庫(FRED)中找到,該數據也從4月的0.923%,微升至5月的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