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邀去向一群國三畢業生演講「投資理財」,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開始不久,我問同學:「股票是什麼?」有人回答我:「它會漲,也會跌。」我認為他只是一知半解。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後來,我用了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解釋「股票是什麼?」從這個例子,讓我們回到股票最初的模樣,以及了解到它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模樣?最後,大家就應該會了解買股票的正確作法。
股票、配息、釋股、停損、內線交易……
我和 A、B、C、D四個同學,一人拿10萬元出來開早餐店,共50萬元,怕口說無憑,就各自保有一張出資的證明,這就是「股票」。
一年後,早餐店賺了100萬元,所以每個人按1/5的比例,各分到20萬元,這就是「配息」。
投資一項事業,其實原始的目的只是想賺錢分紅,這就是股票最初的模樣。
這時,E同學看很好賺,願意用10萬元跟我買一半的「股權」,這就是「釋股」,或是「處分」。這時,我當初出的10萬元已通通拿回來了,以後還能繼續分獲利的1/10。
E同學的投資報酬率當然沒有原始出資的A、B、C、D同學高,但他已經很滿意了,至少他不必在早餐店成立初期,承擔經營能否成功的風險,這就是在股市買進股票的有利之處。
第二年,又賺了100萬元,A、B、C、D四位同學仍可以分到20萬元,我和E同學則分到10萬元。
另一位F同學也心動了,願意用15萬元買走E同學的股份,E同學就賺了5萬元,這就是「賺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