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1世紀之後,歐洲、日本等經濟體由於通貨緊縮問題日益嚴重,傳統的貨幣政策已無法改善經濟狀況,再加上貨幣升值對於出口不利的隱憂,負利率政策逐漸成為這些政府促進經濟的手段。
債主變金主,讓銀行成為你的富爸爸
自從進入超低利率的時代,已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利率甚至突破零的領域,導入了負利率機制。
我想大家對於把錢存在銀行,卻半點利息都拿不到這件事情都有切身之痛,但反過來看,現在可說是跟銀行借錢最好的時機(由於導入負利率機制也有可能反映在各類貸款的利息上)。
例如,目前日本房屋貸款利率處於未滿1%的低水準,因此與其老是在外租屋,倒不如貸款買房可能還比較划算。
畢竟「借錢」這樣的行為就表示運用超出持有資產的財富,等同於替自己安裝了資金槓桿。無論就個人層面或商務角度來看,積極進取之際絕對不能缺少風險忍受範圍內的資金槓桿。
想要增加財富的基本條件,就是「在不損失成本的前提下,盡可能創造可增加財富的機制」。如果可以「不必動用手邊的現金,以低利率向銀行借貸」,「不去運用簡直是種浪費」的思考方式也不無道理。
我曾在東南亞替某位華裔富商服務。當時東京的不動產已經是亞洲資本家熱門的投資項目,對方表示「希望買下東京某項物件」因此委託我幫忙。
即使面對眼前的需求,日本銀行其實還是相當保守,光是因為外國人身分就有多家銀行拒絕委託人的貸款申請,縱使願意出錢融資也要收取高於日本人許多的高額利息。但這麼做,根本就無法帶來任何獲益。
我向對方說明上述情形以後,告訴他:「賣家表示如果以現金交易,就願意出售物件」,卻被狠狠地痛罵了一頓。
「我怎麼可能用現金去買不動產啊!現金當然有其他更好的用途啊!」這種思考方式,才是有本事運用資本創造更大資本的有錢人理財觀念。從消極的角度來看,貸款確實會產生利息,但就像軟銀的例子那樣,運用借來的錢賺取高於利息的收益,就能讓貸款化「敵」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