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培養好習慣,其實賺到錢並不難……。」四十歲就過財務自由生活、曾為知名外資首席分析師的楊應超,指著美國自家後院照片裡那艘泊於湖畔的私人小艇,笑臉盈盈地說,「住在這樣的地方,就是我夢想願望表的項目之一。我花了十五年才讓美夢成真。」
無論是產業研究或評價個股,楊應超早就是「專家中的專家」等級,但當被問到「投資好習慣」這個題目時,他的首要重點卻不是每天該看什麼財經指標、該讀哪些個股資訊。楊應超開宗明義的第一個重要習慣是:「隨時把願望寫下來。」
在楊應超的觀念中,把願望寫下來,才能具體量化這個心願需要多少金額;再把每個心願加總成一個目標總額之後,你也才能開始判斷當下財富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還有多遠。最後,抓出明確距離,才能開始擬定最適當的投資策略。
別忘了,投資的第一課是「確認你的投資屬性」,積極型投資人要尋找飆股,穩健型投資人或許鎖定價值股或採循序存股策略;無論如何,該走哪一條路,前提都是「知道自己的投資目標」。這正是楊應超強調「隨時寫下願望」的原因。
至於目標設定的方法,楊應超以「達到財務自由目標」為例,提出所謂的「四%法則」。簡單來說,就是每年花費金額如果占你所有存款的四%,那麼,就是你可以考慮退休的時間。也就是,存款達到每年花費的二十五倍,就是所需的目標退休金額;假設每年開銷一百萬元,乘以二十五倍,也就是存到二千五百萬元就足夠財務自由,若假設一年花費六十萬元,那麼目標就是一千五百萬元。
他解釋,如果你現在每月薪水十萬元,每月開銷五萬元能搞定,而每月能存五萬元,把它放在股票、ETF和債券,如果用長期平均每年可有六至七%的回報,這樣只要十五至十七年就可以存到你需要的一千五百萬元退休金。當然,如果你的每月花費更低一些,或存下的金額更多一點,時間長度或報酬率的要求也會相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