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ETF熱潮帶動的大型股牛市已持續10年,目前全球資金仍極度寬鬆,尚不用過度擔憂。
但若此循環開始反轉,大型股泡沫化,屆時,價值型小型股,表現將優於大型股,重回主流。
電影《大賣空》中的真實主角麥可貝瑞,在二○○三年因提前預測美國房市泡沫即將破裂,進而全力買入信用違約交換(CDS),提前放空相關連動債,並在金融海嘯時期一戰成名。其近期接受美國彭博採訪,提到「被動投資」時指出,指數型基金及ETF(Exchange Traded Funds,被動型指數基金)已占股票市場近半市值,一旦這些基金在股市下跌時被迫賣出,對個股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將可能使市場陷入恐慌,再次預言未來風險。
被動投資是自二○○○年逐漸興起的投資方式,其中以指數型基金以及ETF為代表,被動投資的盛行主要以投資大型股、指數為主,目前規模最大的五檔ETF共管理七六一○億美元,其中有三檔追蹤S&P500指數,一檔追蹤NASDAQ 100指數,皆為美國典型大型股指數,整體來說,投入至被動投資的資金多數買入大型公司股份,麥可貝瑞所提之「ETF泡沫」如若發生,將可能是美國大型股泡沫。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若能回顧越久遠的歷史,我們就能對未來更有洞見。」 以下我們回顧美國兩次大型股泡沫,分別在一九六九年和二○○○年達到極端,產生有名的「藍籌股泡沫」以及「科技股泡沫」。
本文由工作夥伴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學工程所)、江若寧(一九九○年~,臺北大學經濟學系)、張中宜(一九八五年~,政治大學財務管理所)、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所)共同撰述,期能從歷史中,探詢被動型投資下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未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