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盛行,不少民眾都會透過手機綁定信用卡自動付款,然而,很多手機App為了方便民眾訂閱、付費,通常會要求民眾加入會員後綁定信用卡,之後再採取定期扣款的服務,目前包括:Spotify、KKbox、愛奇藝、NETFLIX和新聞內容訂閱等,都有相關的信用卡固定扣款服務。
但值得留意的是,有民眾查看信用卡消費明細發現,明明手機App已經「取消訂閱」了,但信用卡每個月還是「自動授權扣款」,氣得打電話到金管會申訴。
所以,若萬一民眾發生被誤扣款的情形,該如何處理?而這筆被誤扣的錢,又該如何要回來?
取消訂閱仍被扣款
2招教你守住荷包
民眾若發生取消訂閱,但信用卡還是被扣款,有兩招可以把錢追出來。首先,可以向App業者反應,表達已經「取消訂閱」,要求業者暫停扣款。若業者已經接受,就可回到訂閱契約內容做處理,例如退回款項等。
再來,若是聯繫不上業者,例如有些App業者在國外,就可以打電話到該張被扣款的信用卡發卡銀行客服,申請「爭議款項處理」。
一般而言,銀行收到民眾申請的爭議款項處理時,通常會與收單機構溝通,若收單機構確定有問題,就能停止扣款。
然而,為了避免類似的扣款爭議發生,民眾在訂閱綁定信用卡自動扣款時,一定要看清楚契約條款內容,若業者有要求做任何的授權動作,也一定要確認清楚。
因為很多訂閱會員服務條款中,會標註採「自動續訂制」,也就是在訂閱到期時,若沒有手動「取消訂閱」,則視為同意繼續付費訂閱。所以提醒民眾,訂閱前一定要留意相關的條款規定,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手機App免費試用過了
沒做「這動作」 無故被扣近3千元
除了使用訂閱的App時,不想續訂要留意手動「取消訂閱」之外,民眾也很常發生使用免費試用的手機App,沒有留意到試用期過了,要手動設定「不購買」,導致無故被扣款上千元的狀況,而這例子就發生在上班族陳小姐身上。
陳小姐分享,她使用iPhone手機上網,有一次在社群平台上滑到一則廣告文,是一款免費的星座運勢App,當下單純好奇、沒有想太多就下載使用,等到免費試用後,覺得無趣當下就立刻刪除,後續就沒去理會它。
未料,過了將近1個月,平時鮮少檢查私人信箱的她,打開信箱時「才發現大事不妙了!」
陳小姐說,她先是收到Apple寄的一封信,通知確認購買星座運勢App,但她沒注意到這信件,所以也沒「取消購買」;所以信箱陸續收到3封收據信件,「每1筆金額,都是930元台幣」,且連續3周,也就是被扣了將近3千塊。
她打開信箱看到收據單,整個傻了,趕緊取消自動購買選項,以便停止後續的周周付款。
「這種App的購買機制,真的非常狡滑,」陳小姐指出,該星座運勢App是以「周」計價,1周就要「天價」930元,外加14元的國際交易手續費,若沒有做「取消購買」的動作,真的得不償失。
由此可知,民眾若下載以免費試用為名的App,一定要記得在試用期結束前,「手動」設定不購買,否則將會自動更新以及自動購買扣款,「我看到對帳單那一刻,真的是捶心肝啊!」陳小姐無奈地說道。
養成固定查閱帳單習慣
錢才不會傻傻被騙走
其實,像陳小姐這類的上班族,常常因忙碌而沒時間查帳或是檢查信箱,導致傻傻被扣款卻不自知,所以若想要及時發現被無故扣款,甚至是被盜刷的情形,養成定期查閱信用卡的習慣非常重要。
目前很多大型的發卡銀行的網路銀行或是行動銀行App,幾乎都能免費調閱6期以上的電子信用卡帳單。
電子工程師Ben就分享,自己一直都有使用Google Pay〈手機綁定信用卡支付〉,但某天查看信用卡帳單,發現有一筆購買網路遊戲的交易紀錄,Ben納悶了一下,仔細回想發現交易的時間,和他在加油站付款的時間重疊,心想「也太倒楣了,竟然被盜刷!」
接著就是一連串,相當瑣碎的處理流程。「我一開始打電話給銀行Google Pay綁定的信用卡被盜刷,銀行請我去電Google客服做消費內容內容確認,確認後再回到銀行客服,做後續的停卡動作。」
Ben表示,他先和Google支援小組確認自己無這筆消費訂單,並按照Google人員提示,填寫退款表單
而確認並填寫表單之後,Ben再打電話到該張信用卡銀行,跟銀行告知已經和Google確認這筆消費是有問題的,接著再依據指示,將遭盜刷的信用卡停卡、重新申請新的信用卡卡號。
Ben表示,還好自己有「固定查帳的習慣」,由於這筆Google pay 盜刷屬於小額消費、不到千元,銀行不一定會有消費通知,他也是到網路銀行看消費資訊才發現。他說,若沒有養成留意每筆信用卡消費的習慣,損失可能就不是幾百元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