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5個月的貿易衝突和提高關稅,中美雙方總算在10月11日的第13輪經貿磋商,達成有限的貿易協議,正如川普在談判會議前所言,「好事將發生」,如今真的實現了第一步成果,股票市場也給予肯定的「漲」聲。
事實上,這樣的「好事」,和川普的態度發生轉變有關,他嘴巴不說,但過去的發言和推特卻留下了紀錄。
例如去年12月14日,川普對外表示,「美中將很快達成全面性貿易協定」;接著29日在推特寫道,「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一通很棒的通話,如果達成協議,將會非常全面,並涵蓋所有主題、領域和爭議點。」
今年2月1日,川普在白宮告訴所有媒體,「會與中國達成一個非常大的貿易協議」;到了5月,雙方完成150頁的協議草案,內容包括竊取知識產權、商業機密、強制性技術轉移、競爭政策,金融服務准入與貨幣操縱等等,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只是最後一刻被習近平推翻,功敗垂成。
即使10月7日談判前夕,川普仍然強調,傾向與中國達成全面性貿易協議,如果只達成部份協議,將無法滿足他的期待。
從這些部分歷史紀錄就可以了解,川普從頭到尾都想一次就達成「全面性」的協議內容,畢其功於一役,為自己取得連任的風光政績,無奈中國使出拖延戰術,打打談談,即使關稅提高至30%也咬牙撐著,於是出現目前看到的折衷結果。
11月的APEC峰會
川習可能簽署協議
而這樣的發展,正好和雙方談判前,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只要川普不再對中國輪入商品加徵關稅,中方願意接受有限度的臨時協議」說法不謀而合,顯示川普到最後決定「化整為零」,分階段達成目的,打破過去一年多僵持的局面。
這次談判結束後,川普對外強調,與中國的貿易協議將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包括了知識產權保護、金融服務開放和購買價值約400億至500億美元的農產品;至於強迫性技術轉移問題,一部分會在第一階段,另一部分會在第二階段解決,他同時補充,雙方將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繼續達成協定。
面對記者們詢問為何分階段進行時,川普解釋,美中雙方貿易是一個範圍很大的協議,涉及很多層面問題,因此分階段完成會更好。然而有西方媒體就直言,這其實是川普做出了「讓步」,恐怕讓中國再度贏得拖延時間,爭取到更多因應的空間。
由於最終協議文本,要由中國談判代表劉鶴帶回北京,讓習近平親自批准,以及美方代表認同後,才正式達成共識,可能需要4-5周時間,對此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態度比較保留,擔心還有變數,而川普也坦承有這個可能,但他還是希望11月中旬能在智利所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上,和習近平簽署這份協議。
經濟指標轉為下行
川普不能重蹈老布希覆轍
川普急著收割第一份協議成果,不難猜出和明年11月的總統大選有關,畢竟日前公布的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兩個月萎縮,而服務業指數也逼近景氣榮枯線。眾所周知,歷任美國總統如果沒有搞好經濟,都難以連任,像1992年柯林頓就是以一句「笨蛋!問題在經濟」的宣傳口號,順利擊敗老布希,贏得總統大位。
另外,民主黨目前有意角逐總統候選資格且聲勢最高的有兩位,分別是拜登(Joe Biden)和華特(Elizabeth Warren),民調都高於川普,而近期由於拜登父子陷入烏克蘭和中國的利益衝突爭議,使得華特後來居上,這樣的發展反而讓習近平和川普站在同一陣線上。
CNBC就分析,如果華倫成功當選下任美國總統,態度將比川普更為強硬,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污染國之一,且對勞工的工作環境不夠重視,這和華特所支持的氣候變遷、勞動權相互衝突,而且她比川普更加反中,長期看中國不順眼,一旦華倫出線,北京恐怕連貿易談判的機會都沒有,如此也讓北京傾向早日達成某種程度的貿易協議。
雖然中美關係總算往前邁進一步,但消息一出,各界解讀不盡相同,華爾街多位分析師認為這只是暫時休兵,最遲在聖誕節過後又會重新「開戰」,導致美國道瓊指數周五(10/11)收盤前賣壓出籠,留下200點的長上影線。但無論如何,對全球經濟而言,只要雙方談判能有結果,就算分階段進行,都比一直加碼關稅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