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查理·芒格說,錢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有了它,他才有自由。很多人將「金錢」與「生命意義」劃等號,結果將一輩子的生活變得非常悲催。查理·芒格則不同。他只是將錢看成一種手段,幫助他做到很多事情。
口述:閻焱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
編輯:楊羽婷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本文源自中國投資教父閻焱在總裁讀書會上的分享,正和島作為合作方經授權發佈。
巴菲特的老夥伴查理·芒格,可以說是「現代的米開朗琪羅」「現代的達文西」。達文西名聲在外的,只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但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科學家、建築家和雕塑家,在數學、天文學、歷史、語言等領域都有很高深的成就。
查理·芒格知識淵博,從小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讀書,總是問為什麼。他在密西根大學攻讀應用數學,後來去了科學家輩出的加州理工學院,讀熱力學和氣象學,之後又進入哈佛大學讀法學。
我推薦大家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部作品。通過它,我們能窺到查理·芒格怎麼能夠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魅力的人,怎麼能夠快樂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也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出現更多像他們一樣的多才多藝的人,而不是變得越來越稀缺。
我們都需要一個查理·芒格那樣的夥伴
1948年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查理·芒格直接到了加州法院當一名律師。但這律師沒當幾年,他就開始嘗試投資一些證券和商業項目,直到後來涉足的房地產投資。
轉折發生在他34歲的時候。查理·芒格遇到了比他小5歲的華倫·巴菲特。特別奇怪,兩人簡直是天造的一對兒,都是從奧馬哈的一個小城裡面長大,性格也極其相像,多思、善辯、閱讀廣泛,還都是非常成功的投資人。
兩人就此結成了一生的朋友,並一起搭檔,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投資公司和投資歷史。按華倫·巴菲特所言,查理·芒格的思想和視野,讓他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金錢得以更加豐厚,人生得以更加豐富。
直到今天,人們都還認為,查理·芒格就是華倫·巴菲特身後的那個King Maker。但我覺得這個說得不太準確。
我認為,查理·芒格其實是華倫·巴菲特最好的Idea Bumper,就是創意緩衝器。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華倫·巴菲特有一個想法的時候,查理·芒格就是他最好的討論者。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任何人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有個想法,或者非常苦悶的時候,又或者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有一個Wise Man,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來和我們一塊討論。
這樣的Wise Man,會讓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那麼,查理·芒格就是華倫·巴菲特的Wise Man。他能讓他豁然開朗、靈光閃現。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找一個能讓我們豁然開朗、靈光閃現的搭檔。
芒格:把財富看作人生意義,很悲催
查理·芒格承認,他和華倫·巴菲特兩人之間有共同的愛好和價值取向:認真思考,通過自己的智慧從投資中獲得更多財富,然後將這些財富施與社會上更需要它們的人。
在人們眼裡,查理·芒格就是特別不在意金錢的一個人。他熱衷於慈善事業,擔任好幾個慈善機構的理事,還給史丹佛大學捐贈了6000萬美元(約合台幣18.6億)……
但查理·芒格說,錢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有了它,他才有自由。很多人將「金錢」與「生命意義」劃等號,結果將一輩子的生活變得非常悲催。查理·芒格則不同。他只是將錢看成一種手段,幫助他做到很多事情。
對金錢和人生,他的觀點非常獨立、態度也非常灑脫。尤其是將一個拼命賺錢,賺得盆滿缽滿的知名投資人(島君注:福布斯富豪榜顯示,芒格的資產額約為17億美元,折合台幣超過500億元),與一個身高190幾公分,每次出遠門都只和普通人一塊擠經濟艙的人,集中在他身上,他就顯得格外值得人仰望。
查理·芒格的人生智慧,就藏在他的言行之下,也無時無刻不顯露出來。就像掩蓋不住的陽光,非常迷人。
我以前坐經濟艙的次數也較少。現在看了查理·芒格怎麼做,覺得可以向他學習。其實,坐經濟艙也是給我一個難得的機會,去看、去體驗普通中國人的生活。
看似「無用」的東西,以後會很管用
我的人生經歷,和查理·芒格還比較像。我本科學的是飛機設計,研究生到了北大,跟費孝通老先生讀社會學,後來有幸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士,主攻國際經濟與政治,畢業後也經歷了很多,換了不少工作崗位,最後,也走上投資這條道路。
當年在北大讀社會學,也有些有趣的故事。1984年報北大社會學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社會學是什麼。包括我們那屆招的社會學研究生,全部加起來只有四個,我們四個上到北大之後,都說當時看到介紹說,社會學就是是管理社會,就覺得讀完社會學能去做官,所以就去考了。
結果考上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所以我當時還是蠻失望的。
特別是曾經有一次,北大的同學問我:「社會學是什麼?它到底有什麼用?」
我當時給他們回話說:「一半是常識,一半是廢話。」時至今日,北大社會學系還流傳著這句話。
從北大畢業後,我到了美國,學到了一些我認為是實用的東西,比如經濟學、投資學、金融學等。我對社會學無用的看法,在那很多年內都沒有沒有改變。直到我開始從事風險投資。
別人問我:為什麼你看項目的時候,能夠迅速地作出投資決策?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當年在北大讀了社會學,懂得一些心理學知識,還讀過很多雜書,能夠比較容易理解別人,看懂別人的想法,不會被人騙了。
讀書對我來說,就是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講的,是工具理性的東西。我能夠通過讀書這樣理性、中立的手段,提升個人的認知水準和思維能力。
如果你們想做風險投資,我建議去讀讀社會學。這是一門非常包容、綜合性很高的學問。查理·芒格建議用多學科知識、多種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看投資項目。我們說的是同樣的東西。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一顆自由的腦袋
查理·芒格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發。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是:
第一,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自由的心、自由的腦袋,能夠獨立、自由地思考。
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他著力強調了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由此也得出了對投資人最典型的建議:當別的投資者恐懼的時候,你要大膽、勇敢;當別的投資者蜂擁而上時,你應該謹慎,考慮撤退。
這是區別優秀投資人和平庸投資人、聰明人和普通人的關鍵。逆向思維能力不僅對我們投資人很重要,而且是任何人都需要掌握的能力。
第二,避免從眾心理,不要因為受了同伴壓力,就去做不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這也是社會學中的一個概念。比如,小姑娘看到別的玩伴穿了一條很好看的裙子,回家就吵著讓媽媽給她也買一條;男孩子有攀比和虛榮心理,見哪個朋友爬了黃山,他改天會去爬座更高的喜馬拉雅山。
再比如,當經濟危機來臨時,一個老闆是會出售,還是會堅持守住他的公司?當共用單車估值上到三十幾億元的時候,一個投資人還能不能冷靜思考,不趨之若鶩?
但事實上,不論是年輕人,還是經歷年歲的過來人,都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自律、忍耐。所以就有了第三點,把自己的內心訓練得足夠強大,足夠和人的本性做鬥爭。
查理·芒格就是個特別自律的人。他和別人開會,從來都是提早45分鐘就到約好的地方,一邊看書或報紙,一邊等對方。能做到像他這樣的人,真的非常少。
決策時,盡力擺脫本能依賴
查理·芒格還提出過一個概念:人都有快速做決定的心理傾向,但「快」不代表「對」,還經常會發現,當時匆匆忙忙做的決定,結果證明是錯誤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是從動物演化過來的。動物因為生存需要,有快速做決定的習慣。我們人類遠古時代的祖先,也有通過快速做決定,從而獲得生存優勢的表現。現代人多少保留了這樣的習慣。
想像一下,一隻豹子盯住了一隻羚羊,它快速跑過去,捕抓到了,咬住了,它還會將那只羚羊先放下來,等考慮清楚了,再來決定是不是吃它嗎?不會。它一鬆口,那只羚羊就逃跑了。
在緊急或者特殊情況下,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無論動物還是人,都必然會匆忙下結論、做決定。而匆忙的結果,可能是對的、好的,也可能是錯的、不好的。
在快速做決策的同時,我們還會有避免不一致性的傾向,拒絕改變,會有路徑依賴,習慣性地沿著過去的思維方式、既有的認知範疇來做決策。甚至在應對看似相同的情景時,還會習慣性地採取和之前一模一樣的態度和手段。
這其實能用經濟學知識來解釋。當人沿著熟悉的路子做決策時,交易費用是最低的,花費的時間是最短的。所以,人會習慣沿著過去做決策的路子,來做當下的決定。
可包括正確的教育制度和理念,都應該是鼓勵人大膽挑戰、質疑和摧毀那些錯誤的偏見和結論,獲得突破性的進步。如果你想避免習慣性錯誤,首先要讓自己學會改變。
結語
我認為,人生追求的東西只有兩樣:一是追求快樂,比如品嘗美食,遍覽美景,通過這些享受來讓自己身心愉悅;二是追求意義,想明白自己為什麼活著,為什麼做這件事,不做那件事,為什麼和他交朋友,不和另外一個人交朋友。
查理·芒格的一生,也是在追求這兩樣東西。最終,他也成為了一個能獨立思考,理性,自由並快樂的人。而這才是最值得我們羡慕和學習的地方。
作者簡介:
閻焱,1984年考上北大,隨費孝通先生攻讀社會學,1986年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還到世界銀行等部門工作多年,最後走進了投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