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不能全押長青企業,也要放一些在新創公司上,
透過分散投資,才能取得較好的投資報酬率。
前幾周都在提醒大家,美股因有心人的作弄,呈現鋸齒狀行情,隨之沉浮的台股也是如此,因此只要往復操作就會有收穫,不過這個狀況在年底前就會有變化,股價可能隨經濟節節下降,到那時候,選擇產業及個股的能力最為重要。
有點年紀的財經界人士可能難以相信,當年以「六個標準差」名聞遐邇的奇異電器(GE)被踢爆可能做假帳,其實在醜聞爆發前,GE市值早已只有高點的七分之一不到。二十年前形容GE的影響力,會說九一一恐攻的飛機是航空公司向GE借錢買的,撞上的大樓,GE也有參與投資,最後還跟GE的保險公司申請理賠。GE當年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也被認為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長青企業。
然而過去二十年天翻地覆,原先世界知名的長青企業已被尖牙股(FAANG)代替,企業競爭在過去幾年尤其白熱化,不只需在個別領域拚個你死我活,競爭第一、二名,更重要的是,所在領域要能得到市場青睞。智慧手機取代傳統手機就是好例子,諾基亞就算在傳統手機市占率第一也沒用,因為後來傳統手機占所有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不到一%。因此,當年的投資人如果懂得不只把股票放在基業長青的績優企業,也牛刀小試放在崛起的新創如尖牙股,就可透過投資組合取得好的投資報酬率。
未來,一直來一直來,同樣的事還會在任一產業發生,例如許多人把便利商店股和電信股當成定存概念股,但其實便利商店的未來也很不確定。小小一個台灣麇集了一萬多家便利商店,密集度僅次於韓國,不但方便,而且便利商店不斷進逼各領域,像是代收水電費已鯨吞銀行和郵局的業務,還有蠶食原有的咖啡店和早餐店生意,因此股價迭創新高,統一超和全家的股價都在兩三百元,投資人不只賺配息,也賺了價差。
但是便利商店的未來值得思考。有分析師剖析其獲利結構,最具獲利價值的是菸品、代收付和票券等,但這些業務未來還會那麼好嗎?以菸品為例,這一兩年間,在台灣還不合法的電子煙,已造成便利商店菸品業績衰退,下跌一到三成,過去很好賺的代收帳單,也被手機銀行、網路銀行取代。便利商店未來的獲利,並不如想像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