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叫作「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然而仔細想想,真的如此嗎?
如果一個股票的頂部是80元,那麼75元賣出肯定比50元賣出成功得多,從報酬率來看,前者比後者足足多賺了50%,距離頂部也只有一步之遙,堪稱精彩絕倫。但問題是,如果前者的成本是20元,而後者的成本是10元呢?那麼結果就成了:75元賣出的總報酬率是275%,而50元賣出的總報酬率卻是400%。
這樣看來,不是賣得精彩才賺得多,而是買得成功才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不妨再進一步思考一下,是買點更容易把握還是賣點更容易把握呢?對一個價值投資者來說,絕佳的買入機會是具有「金標準」的:那就是上佳的安全邊際出現的時刻。在價值思維模式下,當一個企業的價格下跌到具有吸引力的安全邊際內,其進一步的下跌將會創造更大的潛在獲利機會。即使在繼續下跌的過程中被套產生浮虧,但只要判斷正確,這種浮虧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就像上述例子中,即使10元成本的投資者曾經被套20%,也絲毫不影響他後面的4倍收益。
但賣出的時機相對來說就難把握得多。這是因為:
第一,買入的恐慌時刻,價格往往已經反應了最壞的預期,甚至這個價格已經無視這個企業最基本、最穩固的價值底線了,投資者基於企業的某種穩固因素和最低底線是可以做出較為明確的判斷。但第一追求精彩的賣出就沒那麼容易了,愈是想距離頂部最近時才賣,就愈是靠近市場的全面沸騰和徹底不理性階段。這個時候股票的估值往往早已脫離地心引力,你很難從企業本身去尋找到繼續持有到何時的判斷,只能靠對市場氛圍的感覺和心理上的博弈了。
第二,由於安全邊際的存在,市場愈跌創造的機會愈大。而試圖在牛市頂部賣出,愈接近最終的那個頂點風險就愈是聚集。一端是愈來愈安全,另一端卻是愈來愈危險,你願意選擇哪一端呢?
第三,買得愈貴,心理上就愈是被動。這種被動一方面反映在覺得貴所以總有換股的衝動,抱不住自然也就等不到好的價格賣出。另一方面就是由於買得貴,所以後面漲得不夠高、不夠瘋狂,那麼報酬率就不夠理想。
就像前面的例子,10元成本的投資者根本不用去判斷什麼頂部, 只要覺得已經高估了、不安全了就可以賣出套現,輕鬆進帳出色的報酬率,同時承擔的風險也很低。我曾在部落格中說過「賣出有多成功其實取決於你買入的那一刻」,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總是強調賣得好的觀點,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一種遊戲:那時候過年孩子們都喜歡在手裡點燃小鞭炮,然後扔到空中爆炸。試圖賣在頂端的想法,就像是一定要等到火燒到引信的最後一秒才扔出鞭炮,玩得好確實很帥,但一個不慎就會變成很衰了。
看更多《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