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壓力」是精神狀態,其實忽略了它對生理的影響,壓力過大將造成多種疾病。
然而,給予適當的壓力,也可令人做出更棒的決策,若操作得宜更能提高工作的穩定度。
壓力和肥胖、高血壓、失眠及心血管疾病都脫離不了關係,約有二五%的求診都跟壓力相關,最後還是會轉診給心理學家。當考慮到壓力時,身心之間的關係會更明顯,但沒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像金錢那樣,激發出強烈的壓力反應。
投資人想要管理壓力以改善投資成果,必須先了解這是非常確實的生理現象。曾經當過交易員的神經科學專家、專精研究投資壓力的約翰.柯慈在《紐約時報》指出:「多數人以為壓力主要是心理現象,是因為發生一些令人討厭的事情而感到不安的狀態。但是你如果想要了解壓力,就必須先打消這種看法。壓力反應主要都是在身體上,都是身體在為即將採取的行動做準備。」
源自生理 大腦備戰中
根據壓力與投資績效的「倒U字模型」顯示,壓力太小的話,你會軟癱在沙發上起不來,但要是壓力太大,你可能會喘不過氣。在適度的狀況下,由壓力產生的皮質醇會是神奇靈藥,可以提升我們的生理反應、強化記憶、促進學習、增強感官刺激、提升活動力,但要是壓力持續太久,會產生行為靈活度降低、免疫系統受損等問題。
▲點擊圖片放大
約翰.柯慈的第一項研究是在市場波動期間建立皮質醇分泌的基線效應,這個研究發現,交易員的皮質醇水準在短短八天之內,就大增六八%!
而後續的研究,他利用皮質醇水準對交易員的影響,發現他們在進行賭博任務時的風險控管,因為皮質醇水準升高,受測者對風險的偏好降低了四四%。
「風險承受」過去被認定為是一種精神概念,但柯慈的研究結果改變傳統看法,描繪出身體與精神之間更為生動的相互作用。正如他所言:「經濟學大多認為風險偏好是穩定的特徵。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這種假設只是誤導。人類的風險偏好,天生就是不斷變化,這是我們應對壓力和挑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